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理淪骈文》治疗五官疾病用药规律❋

2022-04-19 09:30潘赐明韩利震李应红董昌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骈文外治外治法

姜 楠, 潘赐明, 韩利震, 李应红, 董昌武△

(1.安徽中医药大学, 合肥 230300; 2.云南中医药大学, 昆明 650500)

吴师机名安业,字尚先,晚号潜玉居士、潜玉老人,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瀹骈文》系吴师机所作,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外治专著,对中医外治法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理论探索。他提出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的论断,被后世誉为“外治之宗”。书中观点明确,说理透彻,不牵强附会,溯流探源,重视实践,治疗方法灵活机动[1]。五官科疾病患者日渐增多,目前中医治疗以内服中药和针刺为主,然而吴师机对于五官科疾病的外治法有独到见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简便廉验。笔者通过对《理淪骈文》五官科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和总结其在五官科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使用外治法治疗五官科疾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医案选自《理淪骈文》[2]中有五官科治验的记载。根据《中医耳鼻喉科学》[3]判定是否符合五官科疾病标准,共筛选出122首方剂313味药物。

1.2 数据规范化

①药物的命名、分类和气味归经采用《中药学》[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统一处理,如鸡肫皮统一为鸡内金,黑丑统一为牵牛子,明雄统一为雄黄等;②对于同一药物的不同部位亦分别录入,如麻黄草、麻黄根分开录入;③将符合治疗五官科疾病的药物按标准录入Microsoft Excel,所有数据均双人负责审核,确保数据无缺失和添加。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进行频数分析,SPSS 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用质心聚类,度量标准区间采用Pearson相关性度量,r的取值为[-1,1],其|r|越接近1,两变量间相关性越高,若|r|<0.3则两变量基本不相关。SPSS Modeler 14.1进行药物关联分析,挖掘药物的配伍规律。

2 结果

2.1 药物频数分析

本次纳入122个方剂药物313味,用药频率为959次,使用频数5次的药物43味,累计使用503频次,贡献百分比为52.45%(见表1)。

表1 《理淪骈文》治疗五官科疾病前43味核心药物比较

2.2 气味、归经分析

对313味药的四气五味以及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可以看出四气以寒性药为主,五味以辛、苦为主,归经药物主要入脾(胃)、肝(胆)、肺(大肠)(见图1、图2)。

图1 药物四气、五味分布图

图2 药物归经分布图

2.3 药物聚类分析

表2 《理淪骈文》治疗五官科药物聚类分析结果比较

图3 《理淪骈文》治疗五官科药物聚类分析比较

2.4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表3 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

3 讨论

外治法为吴师机所完善,《黄帝内经》用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此用膏药外治之始。吴师机强调“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2]。首倡三焦分治,强调“求其本”“明阴阳”“识脏腑”,八纲辨证,审因论证,其中三焦上中下分治为总纲贯穿始终[6]。吴师机谨遵《黄帝内经》之旨,因势利导,其在上者因而越之,认为头面诸疾皆失升降之故;气血失升降之常,阳当升而不升,阴当降而不降,识病机括尽于此矣。

图4 药物关联可视化(频数≥5)

3.1 《理淪骈文》五官疾病之病机

鼻为神气出入之门,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疾则鼻不和,鼻流清涕为肺寒,气郁则为鼽为窒。眼睛无火不病,治法宜清心、凉肝、调气、顺气。肾和则听五音,肺贯耳,亦听声,若劳伤气血,兼受风邪,损肾精锐,耳鸣而聋。唇主脾胃肝,可验五脏之寒热,热则红甚,寒则淡红,实则红活,虚则红白;六腑之华在唇,唇有病治脾。齿者肾之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曰肾标。心脾脉系舌而主嘴唇,诸经皆会于口而知五味,热盛则苦,寒盛则咸,宿食则酸,烦躁则涩,疸则甘,劳郁则口臭,凝滞则生疮。咽喉以发声,肺胃郁而喉患作,咽喉症皆火病也。

3.2 气味归经结果分析

统计结果分析,四气以寒性药为主,温性次之。与吴师机所言头面为诸阳之会,升降失常相合;五官发病,若外邪侵袭则易化热成毒,若内伤诸疾多为虚火上炎,因此治疗首先应清解其火热之毒[7],再佐以温药则无伤阳气之虞,或辛温之药温中扶脾,如川椒、丁香等。

五味以辛、苦为主,辛能走窜通络[8],苦可坚阴泻火,辛苦相合专治头面之疾。吴师机指出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如细辛、冰片、麻油等;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如乳香、雄黄等;补药必用血肉有情之物则与人有益,如人乳。

归经药物主要入脾(胃)、肝(胆)、肺(大肠),百病皆生于脾胃,外治法与内治法同理,首先当固护后天之本;肝木左旋主升发,疏风青木则头面阳气下降,升降相因,气机调畅[9];肺主上焦,头面与肺金取象于天,因此五官疾病不离于肺,肺金上逆宜肃降。

3.3 聚类、关联结果分析

通过对43味药物的聚类分析共获得17个聚类,将其功效归纳总结有疏风解表类、泻火养血类、辛香通窍类、活血生肌类、清热解毒燥湿类以及祛风杀虫类。头面为诸阳之会,外邪入侵五官首当其冲,因此重在疏散解表;邪气易化热,治疗重在清热解毒;头面七窍空灵宜辛香通窍,诚如吴师机所言,人病不外气滞血凝及阴有寒湿、阳有燥热而已,故治疗当谨守病机所在,结合外治法特色则能效如桴鼓。

根据关联规则分析,二项关联显示药物有两类配伍关系,冰片-儿茶、冰片-硼砂、防风-荆芥、乳香-没药、当归-赤芍;三项关联显示,冰片-雄黄and硼砂、羌活-荆芥and防风、薄荷-荆芥and防风、白芷-细辛and防风、当归-防风and黄连、薄荷-防风and黄连;四项关联多加鸡内金。冰片挥发性强,具有促透、抑菌和抗炎等作用,与其他药物联合可以作为载体携带药物进入皮肤[10]。薄荷、细辛、荆芥、防风、白芷、羌活是川芎茶调散的主要构成药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苯丙素类、挥发油等化合物,可以改善脑循环,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共同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11],说明诸味药的组合主要病位在头面官窍。《本草纲目》云:“鸡内金,烧敷一切创口”,炙鸡内金外用有助于创口收敛。

本文对于《理淪骈文》治疗五官科疾病初步分析了其用药规律,结果表明外治之药以气味雄厚的药物为主,其次辛香走窜的药物必不可少,解表药联合清热解毒药是常用治疗五官科疾病的组合法,因此对于五官科疾病或对中药气味难以接受的患者,可以采用外治法,配伍当以《理淪骈文》为依据。

猜你喜欢
骈文外治外治法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晚清骈文研究述论
论明清之际骈文的经典化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归藤止痒洗剂外用治疗慢性手湿疹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伤科止痛膏治疗慢性筋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内服外治治疗哮喘临床应用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