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应用

2022-04-20 03:31薛继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薛继

【摘要】目的:论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医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50例采取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另50例实施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治疗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 1、3、7 d 的颅内压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可促进颅内降压效果的提高,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天幕裂孔切开术;去大骨瓣减压;重型颅脑损伤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1--01

颅脑损伤是指主要由摔倒、车祸等暴力因素引起的头部损伤,受伤后昏迷超过6小时被认为是严重的创伤性脑损伤,重度颅脑损伤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并发症多[1-2]。本研究采用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分析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影响,旨在提高临床效果,经观察后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按随机方式分组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法分為对照组:年龄23-64岁,平均为(40.55±5.76)岁,共50例;观察组:年龄24-65岁,平均为(40.17±5.98)岁,共50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②有明确的外伤史,有MRI或CT明确诊断;③患者和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④本次研究在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进行。

排除标准:①影响手术和观察的严重疾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注射甘露醇溶液并插管;患者处于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并选取耳廓顶部到顶骨后部,在颧弓上耳屏前1厘米处做一个弧形切口,切除患者部分蝶骨嵴,并充分暴露蝶骨嵴平台及颞窝部分,彻底清除硬膜外血肿后将患者硬脑膜从颞前部切开,充分暴露额叶、颞叶及顶叶等部位,以保证彻底清除血肿,完成后对创面止血,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关颅结束手术。

观察组:实施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

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并取仰卧位,作弧形切口于颧弓上耳屏前 1 cm 处,从耳廓上方向后延伸至顶骨处,向前下位置翻转皮肌瓣并逐步延伸到前额发际线处,切除患者部分蝶骨嵴,并充分暴露蝶骨嵴平台及颞窝部分,彻底清除硬膜外血肿后将患者硬脑膜从颞前部切开,充分暴露额叶、颞叶及顶叶等部位,以保证彻底清除血肿,在脑组织塌陷后,暴露小脑幕裂的孔缘处,对患者天幕内侧的前方及中间的静脉窦进行观察,并以此区域作为天幕切口的位置,沿着小脑幕游离处切开小脑幕 2~3 cm,最后打开环池将脑脊液释放。术毕放置引流管持续引流脑脊液 3 d 左右。

1.3 效果标准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脑梗死、脑积水及应激性溃疡。

观察两组术后 1、3、7 d 的颅内压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统计使用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进行配对χ2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t检验术后 1、3、7 d 的颅内压等计量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50例患者:脑梗死8例;脑积水4例;应激性溃疡1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46.00%(23/50)。

观察组50例患者:脑梗死4例;脑积水1例;应激性溃疡5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0.00%(10/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7,P=0.000,P<0.05)。

治疗前,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术后1 d、术后3 d颅内压为(31.62±4.76)mmHg、(26.84±4.90)mmHg,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颅内压为(27.22±4.42)mmHg、(18.14±4.54)mmHg,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9,P=0.000;t=9.209,P=0.000,P<0.05)。对照组术后7d颅内压为(21.52±3.41)mmHg,观察组术后7 d颅内压为(15.27±3.30)mmHg,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3,P=0.000,P<0.05)。

3.讨论

重度颅脑损伤占颅脑损伤总数的18%~20%,是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生活的外伤性疾病,具有很高的残疾率和病死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出现头痛、癫痫发作和四肢瘫痪等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脑疝,直接损害脑干并增加死亡率。

严重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通常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主要通过切除患者颅内血肿及切除颞极、额极、大骨瓣减压等方式进行治疗,但这种手术的缺点是血肿清除不彻底,不能恢复脑干的自主神经功能,它还容易引起并发症,例如术后中风和应激性溃疡[3-4]。天幕裂孔切开术可有效打开脑池、侧裂池和环状池,最大限度地降低颅内压,有效缓解脑组织血肿压迫。本研究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数据,得出结论。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1、3、7 d 的颅内压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观察组使用经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总之,使用本研究方法进行治疗,能够促进颅内降压效果的提高,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因此它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邢鸣, 柴伟, 孙小花. 对比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接受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J].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2):1.

[2]刘浩.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创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024(008):2.

[3]和颖涛.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实用医技杂志, 2020, 027(001):105-107.

[4]钟文.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对比[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018(023):2.

猜你喜欢
重型颅脑损伤
紧急气管插管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低钠血症的时间窗研究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探析
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救治策略
常规骨瓣开颅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比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镜下天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