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症老年人整体照护理念及高层次照护模式的探讨

2022-04-20 16:43闫子璇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老年人

【摘要】 我国大部分认知症老人仍采用居家照护模式,照护者以家庭成员及近亲属为主。在照护认知症老人时,要将老人以一个社会人来实施整体照护,除了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照护,还需要给予精神、文化、情感及功能康复训练等全人的照护服务,使老人不仅在身体上,还要在精神上感到舒适,从而提高老人的配合程度和服务效果。

【关键词】认知症  老年人 整体照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1--01

以人为本的全人照护理念健康以人为本的全人照护,是为老人提供“个人化”的,“全人”的,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及精神多方面需求的照护,重视老人、视老人为独立的个体、注重老人的观点及社会心理四个重要元素。

1.1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是指以“全人”的视角看待老人,即“全面了解认知症老人=性格 +人生经历 +身体状况 +脑功能受损状况+社交心理”以老人为中心,充分了解老人的行为和感受,包括老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认知功能及以往的經历等,深入、细致了解老人的需要,融合服务,弹性安排照护的流程与细节,提高照护质量。

1.2照护者可遵循以下基本理念。[2]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态度。了解老人的禁忌和隐私,尊重老人的过去,聚焦于老人现存的能力,强调老人的独立自主性,以老人同等的角度与其相处,让老人能舒适的表达意愿,与人社交、关心别人、感受生活等。努力提升老人的个人价值。感受到他们被重视,耐心向老人讲解,细心聆听他们的需求及感受。多赞赏、多鼓励及肯定老人的成就。倡导老人独立自主 。

3高层次的照护高层次的照护

3.1. 马斯洛需求理论

对于高层次的照护,照护者可以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来实现。有意义的活动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义,如种菜,对于以往有过种田经历的老人,可以唤起当年年轻力壮赚钱养家的美好记忆,便会有成功的喜悦感,而对以往从事文职工作的老人却意义不大。选择有意义的活动时,照护人员需要根据老人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工作背景、目前身体状况等综合考虑。选择有意义活动的原则,是能发挥老人现存的能力及才华,保持老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交往能力,享受活动中的乐趣,增加与人沟通的机会,延续建立自我及社交形象,以及增加老人的成就感。为老人提供有意义的活动,可参考的考虑因素有:老人的性格和兴趣、认知状况、职业、爱好、特长等背景,老人的社交及心理状况以及老人的健康状况等。有意义活动的实现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可以在社区,通过居委会或社会老人服务机构以小组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在医院记忆门诊,有医护人员参与和组织的小组形式来实现;更重要的是在家庭,由照护者将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一对一形式实现。

3.2. 持续改善服务质量

以人为本的全人服务,需要持之以恒,并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才能保证服务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定期、有系统的质量评估是服务质量的有效保障。构建跨专业的团队组成质量评估及监控部门。评估服务的质量,发现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提高服务效果;监控照料者的服务态度及工作方式,不断完善和更新。

为确保老人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为老人服务机构可采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例如,服务机构根据老人需求、结合自身资源,制定老人个体的服务计划,随后推行该计划,计划实施过程中定期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成效显著的部分纳入常规计划中,对无显著成效的部分做出纠正和改进。在整个服务改进过程中,合理的计划是最核心的部分,计划的切实实施是最重要的部分,定期评价是最关键的部分。

3.3 跨专业团队合作。

跨专业团队组成照护认知症老人需要具有不断创新和有合作精神的团队。养老机构跨专业合作团队主要由护士、康复治疗师、医生、社工、营养师、照护员等组成。跨专业团队的组成及其要求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决策上,管理者应该以能迅速解决员工的问题、为老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宗旨。管理层需要权利下放,员工有较多的自主权,照护区专业护理形成常态,专业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高效的专业支持。跨专业合作模式跨专业合作是专业照护的有效模式。一般养老机构应按标准设有不同专业的岗位,并招聘相关专业工作人员。跨专业团队共同为老人评估,以老人的需求为中心,各专业人员全面分析老人具体情况,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不同建议,彼此沟通,整个团队形成合力,制定合理有效的照护计划,以实现全人照护。在跨专业团队中,护士可负责统筹老人的个人整体照护计划,按老人的需要安排活动日程及接受不同服务的先后次序,保障老人生活有序。与老人及其家属建立互信关系和维系密切的沟通,让家属更好地了解老人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唐丹,陈章明.相同生活背景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及年龄相关变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 118-121.

[2]唐丹,燕磊,王大华.老年人老化态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159-162.

作者简介:闫子璇,1991.10 , 女, 汉族,北京,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 ,北京市,100162,研究生,护理教育

课题编号: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资助项目+SGYYB2021-6

猜你喜欢
老年人
老年人常练10个动作防跌倒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机器宠物帮助老年人缓解孤独
老年人营养不良怎么办
京籍重度失能老人每月补贴600元
关爱老年人的内心世界
45.6%的老年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中国5%老年人经常上网八成以上看电视或听广播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