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肤白化病研究进展

2022-04-20 17:23赵健李英俊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酪氨酸虹膜黑色素

赵健 李英俊

【摘要】白化病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由黑色素生物合成障碍引起。黑色素合成减少会导致皮肤和眼睛色素减退。白化病可引起多种眼部表现,包括视力下降、眼球震颤、斜视、虹膜半透明、中心凹发育不良、眼底色素减退、视交叉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异常交叉等。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眼皮肤白化病的临床表现、影响因素以及诊断治疗,以期为临床提高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眼皮肤白化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1--01

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 OCA)是由色素沉着相关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缺乏酪氨酸酶在白化病中不同程度地缺乏,使正常的酪氨酸在转变为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以后,进一步向黑色素演变的过程中受到破坏,从而导致黑素细胞制造黑色素能力丧失而致。在我国患病大约每18000人中就有1人患OCA[1]。其特征是头发、皮肤和/或眼睛中的黑色素减少或缺失。常见的眼部表现包括视力下降、屈光不正、虹膜透光、眼球震颤、中心凹发育不良、眼底色素减退和交叉处视神经纤维错位分布。

1.临床表现

关于OCA患者眼的相关异常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临床表现。在眼发育过程中,黑色素的缺乏可引起眼一系列异常表现,如畏光、弱视、立体视力下降和眼球震颤。眼球震颤和视力下降是白化病常见的眼部症状,OCA患者视力低下明显,常介于20/25至20/400之间,大多数在20/200左右,比较多见的是远视合并散光,并且异常的视力无法通过配戴眼镜得到有效的矫正。导致OCA患者视力下降的因素有很多,曾有人报道在患眼虹膜透明度较低的情况下,视力较好,因此虹膜透明度对视力有着重要的影响[2]。OCA患者虹膜通常为浅蓝色到几乎粉红色,甚至一些患者虹膜色素缺乏,在光线直接照射时虹膜完全半透明。裂隙灯检查可显示虹膜半透明,这不仅使进入眼内的光线发生散射,引起患者注视困难,还可使光线大量进入眼睛,导致患者对光线特别敏感,出现畏光的表现。视网膜、睫状体和虹膜色素上皮层的黑素细胞来源于视泡(神经外胚层)的外层。这种黑色素生成发生得很早,在胎儿出生第五周时就已经出现。大约在妊娠20周时,皮肤、毛发和前葡萄膜束出现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黑素细胞的色素沉着。正常视网膜的发育大体上依照从中央到周边的梯度,中央视网膜的生长发育在每个阶段都比外周区域成熟。许多研究表明,正常和白化病动物视网膜发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白化病患眼视网膜成熟的延迟[3]。在OCA患者中最重要的异常表现是黄斑中央凹发育不良和视神经通路异常,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在视交叉处发生异常交叉,许多颞侧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投射到对侧的外侧膝状体核,这可能导致斜视和立体视力下降。同时通过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发现,眼球震颤通常与黄斑或中心凹发育不良有关。所有OCA亚型的一个共同特征是不典型的视神经交叉,白化病患者视交叉内纤维的比例高于正常色素沉着患者。

2.影响因素

我们头发、皮肤和眼睛的色素沉着主要是由一组叫做“黑色素”的天然色素決定的。黑色素是由黑素细胞产生的,黑素细胞具有不同的胚胎起源,这取决于它们的繁殖位置。例如,眼睛、头发和皮肤的毛囊间表皮中的表皮黑素细胞来自神经脊细胞。另一方面,虹膜/睫状上皮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中的黑素细胞在胚胎学上来自原始前脑的神经外胚层。白化病所见的典型色素减退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酪氨酸酶是一种跨膜型单酚单加氧酶。酪氨酸酶和其他黑色素合成的关键酶在粗面内质网中产生,在高尔基体中被进一步修饰,然后,成熟的酪氨酸酶被运输到黑素小体,在那里它催化黑素合成,增加黑色素的沉积。OCA的几个亚型存在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保留在内质网中或中断向黑素小体的输送。黑素小体中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始于酪氨酸酶将酪氨酸羟基化为DOPA。然后,DOPA转化为多巴对苯二酚,多巴对苯二酚也由酪氨酸酶催化。

3.诊断及治疗

OCA具有危害性、可遗传性和无法医治性,目前所能采取的唯一有效的应对措施就是在婚前、孕前、产前进行早诊断早发现。在遗传上是具有较强异质性的,并根据涉及的基因分为不同的亚型。引起非综合征性OCA的突变基因有6个,分别为TYR、OCA2、TYRP1、SLC45A2、SLC24A5、LRMDA,分别对应OCA1、2、3、4、6、7;而OA1是由X-linked GPR143 (OA1)基因突变引起的[4]。仅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和区分白化病亚型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有相当多的重叠特征,例如OCA1B在临床上类似于OCA2。因此,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认临床怀疑,特别是在合作不佳的儿童中,因为其他临床诊断方式很难执行。对于白化病这样的遗传多样性疾病,执行下一代测序(NGS)比传统的Sanger测序更具成本效益,并已成为一线基因诊断工具。

4.结束语

随着白化病相关基因数目的增加,分子机制也变得更为复杂,甚至会挑战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采用的白化病的临床定义和特征。本文概述了OCA患者的相关异常,分子机制,以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然而白化病患者最引人注意的是其特殊的外表,周围的儿童可能会嘲笑,排斥患儿,使他们长期处于孤立,封闭的环境中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影响其身心健康。成年白化病患者在工作,婚姻问题上也会遇到歧视和困难,难以获得满意的家庭生活,这时患者自身的光防护和心理调节显得较为重要。白化病患儿的父母在早期也应注意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

参考文献:

[1]胡浩,贾政军.白化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08):1471-1474.

[2]任志凤.“月亮的孩子”——白化病[J].健康向导,2022,28(01):22-23.

[3]杨玉姣,茅彬,王琼,雷曙槟,张瑞轩,赵秀丽.13个白化病家系的遗传学分析及产前基因诊断[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2,39(02):143-147.

[4]温佶俐,金克勤,杨英,程雪莹,陆慧慧,张翔翔.580例育龄妇女携带眼皮肤白化病基因变异情况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1,29(08):1171-1174.

[5]朱海燕,陈媛媛,王丽丽,姜琳,李珊珊.两个眼皮肤白化病家系的基因变异分析及产前诊断[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20,37(12):1407-1409.

猜你喜欢
酪氨酸虹膜黑色素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虾头变黑跟重金属无关
啊,头发变白了!
为什么人有不同的肤色?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吃虾群众请注意,虾头变黑是不新鲜了吗?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晒得黑不黑,基因来决定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吃酱油伤疤会变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