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德育带回家

2022-04-20 02:16赵宇初
学生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德育

赵宇初

“德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人格只能用人格去铸造,情感只能以情感去点燃,而能力也只有靠能力来培养。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它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德育教育要求我们遵循“活动中育人,生活中育德”,在“双减”新形势下,笔者尝试用德育作业来打开德育新思路。

一、“把德育带回家”的设想背景

为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缓解教育焦虑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对于初中学校而言,需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中考学科之一,需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精神,深入开展调研,配合“一校一策”,聚焦学校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制定完善了符合学情、科学高效的作业管理制度,提质增效,做实做强校内保障,切实做好“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工作,进行社会法治自主作业设计策略探究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双减”要求,有序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此外,《义务教育教材道德与法治作业本》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配合统编《道德与法治》教科书编写的学生用书。虽然作业本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学习成果为目的,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是在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下功夫,将作业成为同学们真正乐于参与的学习园地,设计一些需要同学们亲身实践。正如专家所说,虽然统编教材能够提供教学内容上的指导,但德育并不仅仅是说理,要想将课内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良好品质,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校虽然在乡镇中学中居于前列,但是始终处于城乡结合地带,学生的文科素养与市区中学有较大差距。在深化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我校积极着眼于学生长远成长和发展的实质要求,不断加大对德育教育的投入以及支持力度,将创造性的德育教育方法融入学科教学环节,在“双减”新形势下,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自主作业的创新,渴望通过这种创造性教学策略的应用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能够实现自身的全面成长及发展。

二、“把德育带回家”的具体方式

德育作业用完成家庭作业的形式将德育教学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通过“体验式教育”让学生在家庭中实践,将德育真正落实到日常言行中。”笔者所在学校教研组团队积极做课题,开发的德育项目“德育作业 引领育人新智慧”,积累了许多特别的作业形式:

周作业尝试:德育作业从去年九月“双减”政策下达后开始实施,采取每周一个主题的形式,遇到什么问题,就布置什么内容。整理书包、学习拖地、学习洗衣服、每天赞美身边的同学、每天为父母做一件事……德育作业的内容清单上所列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通过访问家长,他们反映“这些小事往往是家庭教育中最容易忽视的,有些孩子甚至连穿衣都需要家长帮忙。这样接地气的作业内容比较容易完成,家长非常支持,并且,这样的道德与法治作业最终受益的是孩子。”

月作业尝试: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思索如何让德育作业变得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有关专家指出,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通过21天正确重复的练习。今年,学校将德育作业由一周一个主题改为一月一个主题,从“自理体验”“健康生活”“学会赞美”“文明礼仪”“服务社会”5个方面,按照七八九三个阶段逐层递进地设计作业内容。七年级侧重“养成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八九年级侧重“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

假日作业尝试:每逢节日,笔者会设计一些与节日文化相关的德育作业内容。去年母亲节,排学生回家后为母亲做一件事并写成作文。学生们把帮妈妈扫地、做菜、捶背等写进了作文里。这些故事制作成感恩母亲节专题纪录片分享到校园公众号,收到了极好的社会反响。刚过去的春节,学生们在和家人一起欢度春节的同时,每人手绘一张邮票来记录改革开放40年来家乡发生的巨大改变。

“花式”作业尝试:中考学科中的道德与法治是初中社会的一个分支,根据社会法治学科综合性强的学科特色,笔者精心设计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道德與法治学科内部花式融合德育创新作业;根据文史不分家的学科相通性特点,将社会法治学科作业与语文、科学等其他学科作业花式融合创新;根据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理性意识、家国情怀和公共参与性,把社会法治学科作业与研学实践相结合创新。希望通过社会法治学科融合性“花式”作业的创新,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三、“把德育带回家”作业的意义

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对于青少年来说,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 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和社会性接纳程度,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满足、引导和提 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为他们的道德发展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的和幸福的人生。

“德育作业的内容遵循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螺旋上升式的渐进性。”随着德育作业的开展,行为慢慢变成了习惯,学生的品行正悄悄发生着变化。放学回家时看到垃圾,也会随手捡起,并且学会了垃圾分类,每天按类别倒垃圾,得到了小区清洁工人的赞誉。

德育作业不仅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德育指南针,还在亲子关系的维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位家长说:“以前一直以为女儿在家不要添乱就好,通过德育作业,我发现女儿突然间长大了,有些事情她可以做得很好,只是以前没有给她机会。”今年,学校在德育作业的基础上,又全新开发了家庭会议作为补充。家庭会议同样是每月一个主题,让孩子学会倾听、表达和尊重,家长也得以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孩子。

总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自主作业创新过程中都收获颇丰。我们探索着新的教学方式与德育方式,学习着新的电脑技术与授课技巧,与学生一同迎接挑战,战胜自我,收获成长。新的思维、新的角度,都将成为新鲜血液,促使我们的德育与教学更加完善。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