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域下的作业有效设计

2022-04-20 07:16胡进俊
学生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胡进俊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在此视域下,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由于知识难度较高,巩固课堂所学必不可少的就是课后作业,将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故而,教师应将减轻小学生负担作为目标,对课后作业进行有效设计,促使小学生可在适量且适合自己的课后作业下巩固好课堂所学,将知识完全掌握,让小学生能有深刻记忆,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确保小学生学习质量有所提升,得以达到教师理想教学目标。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前言:

在“双减”视域下,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在作业方面应实施优化与有效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好课堂所学知识。因此,针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应了解小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采取多元化方法,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借此满足每个小学生实际需求,使其能利用适合自己的课后作业,将所学知识掌握扎实与熟练运用。让小学生学习质量有所保障,得以促进其思维与综合能力发展,促使数学学科教学效果更理想。

一、作业的设计应贴近实际生活

伴随“双减”政策的推进,教学应实施改革,针对于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本就难度较高,如果作业量过大,只会让小学生增加负担,不符合“双减”政策要求。故而,立足“双减”视域下,教师需对小学生课后作业进行有效设计,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在作业布置上应贴近实际生活,让小学生学以致用,进而加强他们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知,让小学生能充满积极性。如此既可使其利用经验与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作业,还能达到良好巩固效果,让小学生扎实掌握好数学知识,同时可加强其记忆,得以保障小学生学习质量。

例如,在讲解《认识图形》内容后,为了巩固小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后数学作业,这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教师应让作业更贴近小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可加强其认知。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的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与对应的立体图形,当小学生能完全理解后,再布置课后作业。可让小学生观察生活,找出不同形状的实物,再根据所学数学知识,让小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立体与平面图形,并以不同颜色标出每个顶点、面与棱。如此可加强小学生认知,促使其能积极思考,用绘画、折纸、做手工等方式完成课后作业,既可达到巩固与扎实掌握数学知识目的,还能提高小学生多项能力与学习质量,使其得以全面发展。

二、根据学生能力设计分层作业

在小学时期,数学学习以打基础为主,学生必须掌握好知识,才能为长远发展提供保障。而课后作业是保障小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能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但作业并不是越多就越好,且每个小学生能力也各不相同,教师需充分考虑到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故而,在“双减”视域下,教师应根据小学生能力设计分层课后作业,给予其明确目标。比如:将小学生按能力分为基础组、提高组及拓展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对应小学生能力的不同层次作业,使其能利用适合自己的练习,达到知识巩固目的,让小学生可实现不断进步。

例如,在讲解《简易方程》一课后,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现状及个体差异,设计相应层次课后作业。比如:对于基础组,小学生能力与基础较为薄弱,作业的设计应降低难度且容易完成,包括背诵运算定律,独立完成简单的连线、选择与判断类型习题;对提高组小学生,可设计难度一般且能促进思考的课后作业,让小学生完成应用与计算类习题,且准确率要高;而对拓展组,教师应设计难度较高且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小学生计算各种类型习题,并会利用画图解决问题,同时让他们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如此可满足每个小学生实际需求,使其能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良好巩固效果,让小学生能扎实掌握数学知识,使其学习质量有所保障,得以突显教师教学高效性。

三、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

在“双减”视域下,减轻学生学习与作业负担是更高教学要求,除了课堂学习之外,教师还应针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让学生能借此巩固所学知识。故而,针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应对作业实施优化,在设计上应富有趣味性,且要围绕课堂重难点知识,能将小学生兴趣与热情激发,可促进其积极思考。既能让小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巩固与运用好课堂所学,将数学知识扎实掌握,還能让小学生感受快乐。同时可使其有深刻记忆,教师也能根据作业了解小学生知识吸收情况,确保其学习质量与数学学科教学效率可实现提升。

例如,在讲解《折线统计图》一课后,当小学生能完全掌握所学知识点后,教师应设计富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并融合实践性,让小学生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比如:让小学生与生活相联系,采取不同方法,从多方面获取数据,再利用课堂所学加以归纳和整理,最后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要求小学生会看图分析,说一说透过统计图获得了哪些有效信息。而有的小学生统计了家庭中每月用水用电量,有的则统计了班级中学生的身高,还有的统计了参与广场舞锻炼的男女比例,最后绘制成信息明确的折线统计图。设计如此富有实践性与趣味性的课后数学作业,能让小学生充满兴趣与热情,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掌握好数学知识,促使小学生综合能力可得到提升,确保教学能收获显著效果。

总结:

小学数学是门难度较高的学科,如果学生课后作业量过多,会增加其学习与心理负担,进一步影响其长远发展。对此,立足“双减”视域下,教师还需针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可从贴近生活、趣味性与分层等方面出发,结合课堂所学重点,设计多样化且更具吸引力的课后作业。这样可增加小学生兴趣,使其愿意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对知识加以巩固,从而做到扎实掌握,得以大幅度提高小学生学习质量与数学学科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郑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教育界,2021(45):14-16.

[2]陈岳婷,陈振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34):45-46.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