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2022-04-20 07:16盛晓洁
学生之友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盛晓洁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对语文的课程性质、核心理念、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语文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环节的转换,在保持知识能力的同时,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本文科学研究了小学语文新课改内容,对现有的语文教学实践开展了剖析,明确提出了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对策,以期共勉。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引言:

近些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持续加大,新课改使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新的驱动力,如果把握此次机会,语文教学有效性将往前迈进一大步。但要想達到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教师务必精确掌握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掌握了核心理念,在教学中才可以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新课标执行至今,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有一些教师的语文教学效率已经被忽略,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发展在精彩纷呈的教学中被削弱。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寻找新教学目标与传统式教学的契合点,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一个亟待处理的难题。

一、新课标的教学特点及基本理念

(一)新课标的教学特点

除传统知识和能力外,新课程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大目标。由传统知识教学向新型学生教学的转变,是教育价值观深刻变革的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新课程标准强调时间、实践、结构、完整等原则,对课程设置和选课进行了全面改革。与此同时,保留了一些原有的传统课程,积极参与现代学科的研究,使课程与时代发展同步。它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和科学特点,改变了传统课程中的一些复杂、难学、陈旧、偏颇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书本内容为主,忽视实际应用的不良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小学语文的基本概念

其基本思想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读写学字观”“读写交流观”和“读写综合观”。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渗透语文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使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价值。

2.促进学生终身成长

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标作为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从各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最终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优化语文课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更能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最终促进学生的终身成长。

3.关注课程与基本资讯的整合

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语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的本质是基本资讯整合的原则。在确保基础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努力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构建教育技术平台,注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融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开展教学活动。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优化教学目标设置,创建生本课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总体目标,包含指导学生产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念,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多角度的促进学生发展。能够看出,教学总体目标关键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学习技能和综合素养三层面建立。那么教师在设计每一课的教学时,也需要从三种视角来设定目标,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每打开新一课的教学,都需要从中获取关键知识要点,发掘德育教育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渗透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在本课基础知识学习上,要求学生必须把握本节课生字词,如幻想、因特网,并会读、会写,可以流利地朗读并了解文章内容含意。而在技能学习上,学生要学会自主搜集课内外材料,了解现代化产物,同时根据独立学习与合作探究的形式,加强学习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在课内外材料的融合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人类发明的伟大。最终,教师可以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发掘生活中现代化产品,将感情深层次贯彻落实到实践活动之中,提高其创新意识。

(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融合问题情境

新课改影响下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创建生本课堂。虽然小学生学习经验不丰富,独立学习能力比较有限,但学生必须自小发展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将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语文教学务必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课学习的特性,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学习要求,爱惜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观念和开拓精神。在了解这一点后,教师能够通过设计导学案,创建问题情境等方法,减少学生独立学习的难度系数,一步步地正确引导,使学生学习主体影响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促使学生在实践中累积优良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师开展《琥珀》一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吸引住学生的心神,教师可以结合趣味的图文展示优化教学导入。如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琥珀的图片,随着一张张各有特色的琥珀图片展示,提出学习和探究的问题创建任务情境,如课文中的哪一个自然段描述的情境一直在你的脑海中徘徊?将令你印象深刻的词句或语句进行标示。问题情境的设定应当从简易到繁杂、从形象到抽象,逐渐深层次。在解释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神被集中起来,不断地思索,学习能力获得了提高。

(三)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

提倡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语文。如在四年级下册“我的乐园”的写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到自己喜欢的园子里,边观察边写作。有的学生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就采用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那么写作文就先写如何走进园子、园子是什么样的,然后再重点写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以及他们带来的乐趣,更加突出了“乐园”的主题。通过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必须投入大量的激情与活力,对新课改开展更加细腻的科学研究,为语文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玉霞.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32):8+10.

[2]杨中.教学生活化,让小学语文课堂色彩缤纷[J].读写算,2020(32):187+189.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