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效果分析

2022-04-21 14:51梁红英
医学前沿 2022年4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

梁红英

摘要:目的:探究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应用藏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接诊的52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进行分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藏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藏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将两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76.9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应用藏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藏医针灸治疗;艾灸治疗

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据大数据调查显示,疾病的高发群体在15岁至40岁期间的人群,疾病是面部神经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为鼻唇沟加深、眼裂缩小、肌肉痉挛等等,疾病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疾病分中枢型、周围型两种。藏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效果显著,近年来得到了临床的使用与推广。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52例,患者在双盲法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藏医治疗、藏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每组26例。对照组,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者为35岁,年龄最大者为61岁,平均年龄是(42.46±5.54)岁。观察组,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者为33岁,年龄最大者为65岁,平均年龄是(42.14±6.26)岁。两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藏医治疗,口服藏药早上石榴日轮丸4粒,中午如意珍宝丸4粒,下午二十味沉香丸4粒,晚上二十五味珍珠丸1粒,治疗时间为2周。

观察组,给予藏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首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评估,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采取藏医针刺和艾灸方法进行治疗。针对病情,面部取患侧穴位,合谷取病患对侧。以平补平泻为主,早期亦浅刺、轻刺,远程取穴合谷强刺激,当患者出现针感后留针20~30min,并在针旁用艾条点火熏灸,灸至局部皮肤红润温热为度,必要时可透针,如阳白透鱼腰、四白透颧髂、地仓透颊车、牵正、合谷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但偶有复发;有效: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数据应用統计学软件SPSS26.0进行处理,应用(%)表示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性应用卡方检验。若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如表1,观察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周围性面瘫又称为面瘫,疾病又称为被贝尔氏麻痹、面神经炎。西医认为,疾病是冷空气刺激引发面部表情瘫痪,临床治疗需要以促进血液循环为宗旨。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疾病多见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病后,患者的面部表情肌瘫痪,丧失活动的能力,无法作出皱眉和皱额的动作,且眼睑无法闭合,嘴角下垂,吹气漏气等等。据调查显示,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听觉过敏、外耳疱疹和味觉丧失等等症状。

周围性面瘫是由原因不明的颈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致,以突发一侧面部表情肌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额纹及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眼歪斜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性别差异,一般可见口眼歪斜、闭眼露睛、抬眉、示齿困难等症状。周围性面瘫有时经休息可以自愈,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遗留后遗症。

据《四部医典》记载,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称之为扎巴粘巴病,即现代医学属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藏医对其治疗采用口服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藏药、外治行局部蒸浴和穴位艾灸的综合治疗。“面瘫”在藏医诊断属百脉病范畴中的“知”,医典中提到的,“知”相当于中医中的“中风”,主要因为“外邪”入侵机体引起面部神经功能丧失,从而导致面肌瘫痪。近年来,艾灸在急性周围性面瘫中使用较多,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急性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疾病,这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且发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主要是由于患者面部受到风寒等从而造成患者面部经络阻塞。目前,医学界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不能根治。但是藏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状况,能够让患者疾病得到较好的恢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应用藏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具有活血破瘀、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功效。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应用藏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的效果显著,具有使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华旦. 藏医针灸结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效果分析[J]. 东方药膳,2020(19):216.

[2] 支文秀,普珍,尼玛次仁. 口服藏药、艾灸结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27(6):32-33.

[3] 公保吉. 藏医拉日面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2(5):24-25.

[4] 万玛太,吉先才让. 藏药蒸浴、灸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5):6808,6810.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急诊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干预化护理方式分析
CT定量测量老年COPD急性期患者支气管壁厚度的价值
CT联合MRI对老年多发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臭氧治疗对急性期脑梗塞血清谷氨酸浓度的影响研究
艾灸配合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35例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