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质量控制的措施及其应用

2022-04-21 19:33陈均涂源泉
医学前沿 2022年4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满意度质量控制

陈均 涂源泉

摘要 目的 对于完善采供血质量控制的措施以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100例在采供血期间随机抽取的献血者,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9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质量控制和强化质量控制方法,对两组献血者的质量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针对采供血机构,应用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进一步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质量控制;采供血;满意度;不良反应

血站与每一个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同时对于发展社会经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而作为临床中急救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输血在临床上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范围[1]。血液质量密切关联着血站质量,所以做好质量管理,是血液安全的核心所在。血站应严格控制采供血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点,由此对于血液标本的质量提供保障。从血液的采集到最终的检验结果,一旦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交叉感染。所以在血站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始终贯穿质量控制工作。通过加强采供血质量控制措施,使一些不良反应得到有效避免[2]。本文主要分析了加强采供血质量控制的措施以及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100例在采供血期间随机抽取的献血者,时间为2020年10月-2021年9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常规质量控制方法应用于对照组,具体内容有:为进一步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应定期开展常规培训,促进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通过质量控制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分析和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有效避免出现各类重复问题。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实施以下内容:

1.2.1强化采购血质量控制措施

(1)血液采集环节:对于《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严格执行,并对献血者

健康体检表认真填写,同时还要建立无偿献血员档案;作为一种开放式采血模式,在采血过程中,必须清洁现场,用消毒剂、紫外线消毒器等严格消毒采血现场,使采血区域能够完全达到清洁区标准[3]。另外,还要及时更换采血所用器皿,严格检查采血袋的质量。采血护士要执行无菌操作,在采血之前手指用消毒液浸泡,记录采样时间和面积。

(2)血液标本的质控:采血人员需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通过检验标本等级审核系统的运用,使用试管能够达到检验要求。要与血站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采血样本流程进行制定,对采血过程中标本的质量进一步控制,在采血过程中,必须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纸巾”的标准[4]。在采血完毕后,揭去事先铺设在采血小枕上面的消毒纸巾;并且在打开后 24 小时之内使用无菌棉签,若是未能使用完,则需要重新灭菌;保证采血者信息要完全对应采血量、采血样本。在采血完毕之后,还要对采血者的信息再次核对,只有确保无误后才能在试管架上放置。在运送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避免碰撞和摇晃,对其稳定性提供保障。向检验科及时送达,并将相应的交接工作做好。

(3)仪器的质控:每天在接受检查的标本之前,应严格定标和校正仪器,才能接受检查的标本。只有保障所得参数在标准范围内,才能检查患者標本。

(4)成分制备环节的质控:因为制备成分时间较长,和其他环节相比较,

在成分制备对环境消毒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室内温度,建立无菌净化间,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相关流程进行开放制备的血液;不能擅自修改所制备的血液产品的流程,也不能将其中任何环节进行删减。只有经过严格检查并确认无误后,才能打印和粘贴标签。要随机抽样检查成分制备的血液,并认真分析抽样结果,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进行调整[5]。

  1. 贮血、供血缓解的质控:为了避免浪费血液,应对库存管理相关制度进行优化。要应用不同的物理空间贮藏处于不同状态下的血液,严格遵循“先进先出”基本原则使用血液[6]。血站还要要建立与县级医院血库的信息联络,以密切监控血液从献血者到用血者的全过程,由此对血站采供血质量提供保障;另外,还要在冷链下进行血液的储藏和运送。

1.2.2制定和完善关键控制点

(1)确定关键控制点

通过日常考核监视、内部审核,对采供血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不利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完善过程监控。为了能将缺陷彻底消除,应与具体过程相结合,确定具体的环节,能有效控制这些因素。在采供血全过程中贯穿质量控制,结合监管结果,由血站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制定纠正偏差的措施,加强各个环节的关键点控制。

(2)制定关键点控制程序

由质量管理部门对各个关键点进行分析,形成质量体系文件,根据存在的问题,确定关键环节的预防措施,并对相关的控制极限进一步确定。一旦出现检测值与控制值相偏离的情况,应及时向相关科室进行反馈,并对诱发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由质检部门跟踪和验证相关的纠错措施。如果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应对纠正措施进一步调整,由此实现血液的安全目标,能真正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3)统计分析

在采供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存在着统计及数据分析, 它主要是对一种深层次的、不容易被人们所感知的事件进行体现。统计分析是采供血质量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能对实际工作进行切实体现。它能帮助管理者对影响血液质量安全的潜在因素及时总结和分析,并实施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避免出现血液质量事件。设置统计分析指标,是采供血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主要是对关键点测量指标进行制定,以构建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数据链条,真正围绕采供血工作开展。作为统计分析工作的重点,通过对比关键控制点中实际测量值与关键控制点指标,说明在操作和运行关键控制点时,是否偏离了正常的指标。

(4)跟踪验证

PDCA循环中一项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跟踪验证关键点控制的效果。为了保障能有效实施各项纠正措施,质量控制部门应持续的跟踪和验证所实施的纠正措施,这样才能进一步控制血液质量,以不断提高和完善质量过程。

(5)改进和提高

构建采供血质量控制体系的宗旨,是持续改进和提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充分控制质量体系的各个要素。同时,还要有效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和修正质量体系,最大化的减少差错事故率。通过限值标准的不断调整,对新的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这样才能对产品特性要求给予最大化的满足。

(6)关键控制点的控制

通过深入剖析影响采供血安全生产和血液质量的危害因素,对相应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确定,并实时监控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以有效控制关键点,这样才能对危害真正的预防和消除。通过完整的闭合PDCA链条,使采供血质量能与相关标准和要求相吻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軟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P <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 1。

3 讨论

保障血站采供血质量的关键,是对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健全,血站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水平又密切关联着血站质量控制措施实施。所以,在实行采供血质量控制过程中,既要对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建立和健全,同时还要开展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本次研究当中,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措施,严格管控血液标本、血液采集,成分制备以及贮血、供血环节,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7]。

通过研究得知,对采供血血站质量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有标本检验、仪器因素和环境因素等。采供血血站需要立足于不同的影响因素,选择和实施有针对性的质量管控措施,这样才能使应用效果达到最佳。在保证血站采供血质量的措施当中,还要有效保障质控缓解,如严格监测工艺卫生质量。包括对消毒后空气的监测,采集人员的手指消毒工作等,以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为了真正提高血站采供血质量,需要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制定相关规定,对工作人员在采供血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督。同时,还要通过开展专业人员的培训,并实施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全员的质量意识。首先是开展管理教育工作,内容涵盖安全防护、医德医风教育等,促进全体工作人员质量意识的显著提升。同时,还要端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使之对工作始终怀有强烈的责任心。其次,通过开展培训工作,对于血站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强化。通过开展专业化的培训,使他们对于供血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理论及时了解和掌握。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血站采供血的质量,血站还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加强重点工作岗位的质量控制,对临床用血安全和血液质量提供最大化的保障。通过构建采供血全过程血液质量管理体系,能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全面提升,并进一步提高血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血站和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王芳通过研究指出:需要密切管理血站的采供血环节,以此促进献血者的满意度的显著提高。其次,严格质控采血设备、检验设备、贮血设备,以真正控制血液质量;在何宇的研究结果中:通过有效质控各种设备,能使血液质量显著提高,将血液使用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大化的降低[8]。另外,还需抽检样品的标签、外观、成分指标。通过抽检的方式,保证完整的样品内容,避免出现凝块、凝血和溶血,对血站采血质量给予最大限度的保障。黄红梅在研究中指出,通过抽检血液样品的标签、外观及成分指标,可将血液样品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由此对血液质量提供保障。

血站血液的充足和安全,密切关系着血站的发展,对国家的和谐稳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组建相应的质控小组,对采供血血站的工作量提供保障,由此对于血液质量问题和安全性给予最大化的保障。采供血血站的工作具有较高的重复率并且非常繁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血站应通过质控小组的构建,加强检验血站采供血流程,最大化的降低“人为因素”对采供血质量的影响。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以真正提高采供血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 针对采供血机构,应用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进一步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幸坤清.精细化管理在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3).78~80

[2]黄权梅.浅析采供血机构关键设备的规范化管理[J].临床医药实践,2019,(1).80.

[3]孙友岭,周涛,万胜全,等.血站血液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8,(4).439-441

[4]高向阳,冯秋霞,杨忠思.血液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和风险评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8,(5).114-116.

[5]徐畅,梁爽,井元冰.采供血机构血液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36).296-297.

[6]王芳.谈采供血机构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细节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8,(17).290-291.

[7]黄春萍,刘艳芳,巫玲.血站关键物料的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17,(5).56-57.

[8]王泰瑞,陈新,周静宇.采供血机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室间质评结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8,(8).637-638

[9]张国平,王琳. 血站质量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应用及策略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06)

[10]郑华珍.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血站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9(03)

[11]徐蕊,钟秀明,刘华锋. 基于三大质量管理理论的医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 现代医院管理. 2020(05)

[12]祝晓琴. 某血站质量体系监控与持续改进的实践[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0(05)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满意度质量控制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