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2-04-21 19:33龚远林
医学前沿 2022年4期
关键词:赋能心理健康大数据

摘要:近年来,因科技进步带来的信息化大数据时代对社会各方面发展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上,大数据与此背景下群众的心理问题的融合是当下社会整体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方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频发,导致群众的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因此,新时代下必须认识到“大数据”赋能的必要性,关注此背景下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呈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政府部门创建心理干预平台、维持社会心理健康稳定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赋能;公共卫生安全;心理健康

0 引言

“大数据”是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进入信息化爆炸时代的技术证明。在新时代下,大数据无时无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思考模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发展轨道,成为社会方方面面发展的核心。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处理过程中,如何运用大数据的力量解决社会困境,预判和发现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和分析问题出现的影响因素,将是“大数据”赋能新时代的新思路。

1 “大数据”赋能的定义和必要性

所谓数据赋能,一般是被认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并把数据技术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核心推动力,为社会、经济、人文等方面的推动和发展注入新动力。

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往往是指一些突然发生导致社会公众健康受到影响的重大疾病及其严重影响公众安全的事件,人们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和危机。关键的是,个体的心理健康疾病和负面情绪往往容易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背景下蔓延至全体民众中,如果没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将会导致社会群体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甚至容易引起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影响。大数据赋能则能通过收集和整合社会群众海量的生活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找出数据反映的心理特点,掌握社会整体心理状态,提前预知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体现了数据赋能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必要性。

2 “大数据”赋能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下呈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达州市是四川省辖地级市,是川渝鄂陕结合部的交通枢纽,是人口达到500万以上的大城市。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背景下,其依托着四川省的管控和指导,在社会公共卫生方面依据国家政策进行死守严防,在經济社会方面进行必要的停工停业,积极主动配合国家和组织的要求。但由于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涉及情况颇多,人们的心理健康仍是出现了不同方面的问题,需要受到政府的关注。

2.1 人们对生命健康的心理焦虑和恐惧

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往往具有伤亡性、未知性、持续性等特点,人们在生命健康得不到完全保障的时候容易产生对生病、死亡的焦虑和恐惧。

首先是伤亡性。大数据时代里所有信息公开透明,人们通过上网便可轻而易举地获取大量具体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一旦政府没有及时针对数据进行有效解释,人们的心理防线便容易因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数字具象化而发生崩塌。

其次是未知性。在目前的医学研究领域里,仍然存在着许多无法攻克的病灶甚至无法得知起源原因的病毒。大数据也无法让人们得知疾病的起源和治疗方案,反而让人们的心理焦虑和恐慌在未知性中进一步放大。

最后是持续性。重大疾病的治疗和攻克需要医护人员和研究人员长时间的试验和研究,其困难性注定了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一般都是一场持久战。由于对抗疾病时间长,人们在数据搜寻中所接触的好消息数量往往不如坏消息多,长此以往下去战胜疾病的心理自信逐渐消耗,焦虑和恐惧占据了心理主要地位。

2.2 人们对失控环境的不适应和焦虑

一旦发生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大部分的社会秩序将会被意外打破。人们被迫取消社交活动,学校、公司、交通工具都处于停顿状态。当人处于这种失控环境中,会认为自己的能力和人际关系出现了问题,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产生了焦虑和不安的心理问题。在大数据里,无数个失业者在群组里为生计发愁,无数个学生在论坛里为学业担忧,无数个家庭主妇/主妇在网上商城为家庭防疫和生活用品奔波。人们无法开展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又因巨大的经济压力产生了消极的心理情绪,只能沉溺在大数据里无法自拔。

3 造就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3.1 大数据里缺乏专业心理救助方面的存在

大数据里收集了海量信息用以分析研究,却缺乏真实有效的专业心理干预信息的汇总和报送。人们习惯在大数据里查看信息,却大都无法做到信息真假辨认,很多时候甚至把假消息当做真消息进行无效传播。错误的专业心理干预信息不仅不能帮助心理创伤的病患,反而容易让病情愈加严重,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局面。同时错误信息得到传播后会让受害者数量增加,让社会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不乐观。

3.2大数据无法及时精准识别人们心理健康需求

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后,人们的心理健康需求会因应个人情况、城市情况、社会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鉴于心理问题尤其隐秘性和复杂性,即便人们在大数据中寻求专业心理干预信息帮助,大数据也无法及时精准识别需求进行信息推送。大数据收集数据后通过计算机分析手段从而进行信息推送,但精准至个人化实属很难,人们一旦接收了不对位的信息,只会让心理健康疾病的治疗大打折扣。

4 结论

综上所述,大数据赋能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进行数据收集,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大数据里缺乏专业心理救助方面的存在,又无法及时精准识别人们心理健康需求,导致人们对生命健康、失控环境、延迟性创后应激反应的心理焦虑和恐惧无法有效缓解,因此,如何利用好大数据赋能是政府今后在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处理中应该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潘文浩,李金津,何必凯,赵守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用户的情感与心理动态分析——以“新冠肺炎”事件为例[J]. 传媒观察. 2020,(07):13-22

[2] 马俊军,王贞贞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心理服务能力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1,37(05):579-583

[3] 仇妙芹,赵海鹏数据赋能高效心理危机预警机理及路径[J]. 探求. 2021,(05):97-102+120

[4] 朱飞娜社会公共卫生事件下技工院校学生心理疏导的途径[J]. 职业. 2021,(13):47-48

[5]陈莉莉,杜洺君“十四五”时期完善湖北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疏导机制研究[J].社会科学动态.2020,(08):110-118

基金项目: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SLQ2021SD-31),达州市科技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ZDYF0003)。

作者简介:龚远林(1981-),男,讲师,主要研究外科学、肿瘤病人心理。

猜你喜欢
赋能心理健康大数据
以人才“赋能”为核心 驱动一汽-大众高质量发展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蓝鲸”系统:打造增强型的新广播
争鸣|少儿音乐教育需重新为音乐“赋能”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