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火力发电厂除灰脱硫设备优化措施研究

2022-04-22 13:45刘生璐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2年6期
关键词:系统优化吸收塔火力发电厂

刘生璐

(甘肃电投常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酒泉 735000)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工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随之增长,而能源结构特点是煤炭占比大,且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燃烧发电仍然是主要的电能供应方式。煤炭的燃烧带来大气污染,尤其是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性气体,已经造成大范围的雾霾污染,给生态环境和百姓的生活带来严峻考验。火力发电厂的除灰系统和脱硫系统是关键且重要的环境保护系统,担负着火电厂烟尘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是否达标的重任,而烟气脱硫能非常有效的以低成本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物的排放。

近年来,国家对于火力发电厂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同时煤炭价格不断攀升,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对火电厂的除灰、脱硫设备的改造和运行系统的优化提出更严格、更高的要求。现有的除灰脱硫技术由于基础建设投资成本高、运行费用贵,加上除灰脱硫系统繁杂,若能将除灰脱硫加以优化改造,可以降低经济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1 除灰脱硫设备优化方案

某火力发电厂自2017 年9 月2 台百万机组建设以来,除灰脱硫系统按照行业内高标准要求建设,已投入商业运行,设备整体运行稳定、状况良好。该系统除尘效率高达99.92%,脱硫效率≥99.2%,烟尘和二氧化硫的脱硫塔出口处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分别低于5 mg/m3和25 mg/m3,完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超净排放标准。

1.1 除尘设备优化

通过对原有的除尘系统的研究分析发现,原电除尘系统入口的烟气温度较高,高的时候达到145 ℃,低的时候也在135 ℃以上,而高温不利于除尘效率的提高。为了降低除尘系统的烟气温度,在空气预热器出口以及电除尘器进口之间的烟道中安装了低温、低压省煤器系统,降低电除尘入口烟气温度至酸露点附近(90 ℃),使烟气中大部分SO3冷凝形成酸雾,粘附在粉尘表面并被碱性物质中和,粉尘特性得到很大改善,比电阻大大降低;工程在建设初期既定方案为:每台炉配置2 台电除尘器,该电除尘器为干式卧式三室五电场,电除尘阳极板采用480 大C 形结构,阴极系统由阴极框架、阴极线、阴极砧、阴极悬挂设施及防摆装置构成。阴极采用刚性小框架,第一电场配置管状芒刺线,第二、第三、第四电场配置锯齿线,第五电场配置鱼骨针。根据灰份的特点,合理选择相适应的极板、极线的形式和极配形式,合理的极配形式能提高驱进速度,减缓反电晕的产生,提高清灰效果,电除尘本体漏风率≤1%;从而大幅提高除尘效率,从原来的95.16%提高到99.92%。

1.2 输灰系统优化

针对大部分电厂除尘系统在运行期间频繁发生输灰不畅通的现象,甚至发生管道堵塞故障,为了使输灰系统正常高效工作,工程采用2 种优化方案:①在输灰仓泵中间安装泵间双套管;②在输灰系统中增加助吹管、补气管,在助吹的气源管道上增加气动总阀,该方案可以根据机组的具体负荷情况,在适当的时间将适量的烟灰投入到助吹阀的助推系统中。这样可有效降低输灰管道堵塞进而增加机组负荷的不良反应,还可提高灰气比,减少输灰系统中的损耗。

1.3 灰斗系统优化

受脱硫系统的限制,除尘设备经常发生烟气温度远低于露点温度95.18 ℃的现象,此时容易造成烟斗积灰或塔桥,甚至造成电厂短路跳闸等故障。对电厂运行故障分析原因后,为了避免烟气短路,灰斗内装有阻流板,它的下部尽量远离排灰口。灰斗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小于60°。相邻壁交角的内侧,作成圆弧形,圆角半径为200 mm,以保证灰尘自由流动。

1.4 脱硫设备优化

工程的脱硫系统采用的是喷淋式吸收塔,烟气在塔内实现降温、SO2吸收、烟气洗涤及除雾等功能;借鉴国内1000 MW 及660 MW 机组运行经验,在烟气入口处安装2 层托盘,以达到烟气更加均匀分布的目的,这种设置可以通过增加烟气的扰动,从而提高烟气与浆液接触的时间和面积,提高脱硫效果,并增加循环泵喷头数量,新建的脱硫装置布置在烟囱两侧,减少了中间烟道的流程,能有效降低烟气阻力,托盘增加烟气扰动提高脱硫效果,喷淋塔内喷头数量的增加提高了SO2的吸收去除。吸收塔托盘层、喷淋层布置以及脱硫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吸收塔托盘层和喷淋层布置

2 系统参数优化

2.1 系统pH 值优化

借鉴其他电厂湿法脱硫系统,冷凝水的pH 值基本上小于5.0,且水量较大,酸性净烟气冷凝水对烟道的腐蚀比较严重。因此系统优化时,为了防止吸收塔内部结垢沉淀及酸蚀,要合理控制脱硫浆液的pH 值在5.0~5.6:pH 值低于5.0 容易加重系统结构腐蚀,pH 值高于5.6 又容易致使系统内部沉淀结垢。

2.2 系统浆液密度优化

脱硫系统优化过程中,对脱硫吸收塔的浆液密度进行调控,尽量降低其数值,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测,数据发现浆液密度的变化会影响脱硫效率,浆液密度和脱硫效率关系见表1。

表1 浆液密度和脱硫效率关系

由表1 可知,脱硫吸收塔内浆液密度在1050~1265 kg/m3波动,从浆液密度的平均值和脱硫效率之间的关系可见,随着脱硫吸收塔内浆液密度的控制和降低,脱硫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 改造结果及分析

3.1 检测结果

该火力发电厂投入运行以后,经过除尘和脱硫系统的装备改进和系统优化后,经过3 个月的试运行后,除尘和脱硫系统保持较好的稳定度,运行效果良好。经多次检测,其中污染物SO2和粉尘颗粒物的检测结果见表2。

3.2 改造结果

表2 数据显示:①该火力发电厂的除尘、脱硫设备经改造后其除尘、脱硫效果显著,设备运行稳定;②改造优化的设备的除尘率达到99.55%,粉尘颗粒的排放值也达到了天然气燃气轮机组粉尘颗粒的排放标准;③经优化改进后建设的系统脱硫效果显著提高,去除率达到99.2%,SO2污染物的排放值也达到了燃煤火电机组二氧化硫的排放标准。

表2 除尘、脱硫检测结果

4 结束语

该百万机组火力发电厂经过除灰、脱硫系统设备优化施工建设,主要包括:除尘设备改进、输灰系统优化、灰斗装置改进及脱硫系统设备的优化设计;并经过系统运行参数的优化,主要包括:pH 值的控制和浆液密度的调控,除灰、脱硫运行以来一直保持稳定状态,运行效果良好,除尘效果达到99.92%,脱硫效果达到99.2%,且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分别小于5 mg/m3和25 mg/m3,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可为老旧设备的改良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系统优化吸收塔火力发电厂
浅论硫酸装置干吸工序串酸流程对尾气和成品酸的影响
火力发电厂运行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PS卧式转炉送风系统优化与实践
湿法脱硫二级吸收塔除雾器堵塞研究
双燃料主机缸套水冷却系统优化设计
基于通讯技术下的火力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LS-DYNA对安全气囊系统优化的研究
在火力发电厂中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
关于火力发电厂四大管道配管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
火电厂循环水处理及系统优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