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生社团育人体系的实施策略

2022-04-23 13:37鞠晓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育人体系学生社团实施策略

鞠晓雅

【摘 要】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是落实立德树人、健全儿童人格的有力抓手。如何让这个组织在校园生活中焕发蓬勃的生命力,发挥其育人价值,是每一所学校都需要去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社团 育人体系 实施策略

教育是一种对待可能性的学问,要看到每位师生存在的发展的多种可能。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社团活动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何能进一步发挥其育人功能?目前,很多学校的社团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限制,如资源缺乏、管理乏力、动力不足、学生社团管理主体性地位缺失、教师参与社团指导积极性不高等,这些现实问题都影响着社团的高质良性发展。如何探索新的社团建设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环境变化的新要求,满足学生、学校、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社团建设的新发展?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致力探索社团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斷深化社团建设的内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机构、丰富的课程内容、优秀的师资队伍、丰硕的社团成果,为学校社团2.0时代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活动过程中助推学生品格的养成。

一、顶层设计,构建社团育人体系

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创新品质和开放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指向学生品格提升的社团建设,首先需要基于学情的考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确立核心品格培养的社团建设目标,形成学生品格培养的顶层设计图。该设计图要做到既有宏观构建,又有微观设计。

百草园小学以“自主自治、合作共生、自信进取”的学生核心品格为各社团活动的“统帅”。每类社团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不同,但又相互交叉,互促互进。学校对现有学生社团的内容、形式、人员进行了现状分析,充分听取了学生、教师、家长三方意见和建议,形成了科技、艺术、文学、体育、研究、社会实践六大类社团类型,它们分别有侧重地对应科学精神、审美情趣、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的素养提升,绘制了社团育人体系图谱,形成了“三全三自”的社团运行特质。“三全”即全员、全域、全程,全员是指全体学生参加,全体教师、家长参与;全域是指社团资源的全领域开发利用;全程是指跟踪评价社团活动的全过程。“三自”是指自发、自主、自治,学生可自发组建社团组织,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我管理社团活动。

二、多维编织,丰富社团育人内容

丰富多元的社团内容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品格养成的基本元素。学校在开发、完善、丰富社团内容时,可以横向通过项目学习、小课题研究等多元方式推进社团活动个性开展,纵向通过学校、年级、班级、个人四个层级多维推进,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核心品格。学校层面可以结合自主选择和学校选拔,形成精品社团,通过课时、师资、经费、平台等保障促进社团高位发展;年级层面由年级组教师、家委会、学生代表根据学生年级特点、成长节律、兴趣特长等综合形成年级主题式社团活动项目,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统一开展相关活动;班级层面由班级正副班主任、家委会、学生确立主题,通过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内外时间开展的社团活动,通过主题化、序列化的社团活动设计打造班级特色;个人层面由个人提出社团组建申请,提交学生社团研究院,通过论证答辩会确立,由研究院提供人力、空间、经费等资源,助力个性化社团有序开展。

三、立体开发,打造社团活动空间

立体的活动空间能为社团创新服务,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服务,让学习随时发生,为学生提供多元而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体验场所,获得有文化内涵的愉快经历。百草园小学根据六大类社团内容,从整体上规划校园空间设计,基于空间的展评性、互动性、拓展性三大特性,分区域打造社团环境文化。

(一)建设一个成语特色场馆

打造成语故事馆,陈列前言、成语中的神话故事、传说故事、寓言故事、诗歌故事等。每类主题展示通过五个板块的设计,旨在从成语的产生根源将相关类的成语进行汇总展示,借助成语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文化的学习研究。馆内陈列仿古文物的模型,同时还摆放了学生手绘的成语故事插画、团扇等作品,以及学校成语文化的相关书籍和研究成果。馆内的交互一体机,有“海量成语”“成语接龙”等软件,为成语社团的活动内容与场地等提供了新的载体。

(二)开拓两大校园实践基地

学校着力打造“丫丫农场”“百味厨房”,通过两大校园实践基地的打造,为研究社团、综合实践社团等提供活动场域,让学生们在动手体验、种植实践中感受生命的成长。

(三)完善三层开放阅读书吧

教学楼分设“阅读”“悦读”“约读”三层阅读书吧,书吧中放入大量文学、科技、体育、数学、艺术等各领域书籍和富有童趣的书凳。学校在栏杆处增加了“好书推荐”“阅读分享”区域布置,将学生们的新书推荐海报、阅读思维导图等张贴其中,营造弥漫的书香气息,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社团学习资料和社团展示平台。

(四)重建四大主题墙

规划主题楼层,拓展社团活动展示空间。含英楼打造“花园”“乐园”“学园”“家园”四个主题楼层,将学校精品社团、年级组社团、班级社团等活动足迹进行分享,增强主题墙的展示性和品牌的辐射性。

(五)更新四条文化长廊

打造“奇趣横生”科普长廊、“匀红点翠”美术长廊、“别有洞天”成语长廊、“品竹弹丝”音乐长廊等四条文化长廊。每一特色文化长廊根据社团活动需求,增加、更换相关互动布置,如四楼音乐长廊摆放了“非洲鼓”“尤克里里”“钢琴”“古筝”等乐器,让学生随时随处进行互动体验;科技长廊装设了“时光隧道”“闪电奇缘”等体验设备,供学生不断感受科技的魅力。另外,学校还在每层文化长廊的楼梯拐角处增加了社团成果展示区,通过相关主题的书籍、作品、研究成果等的呈现,让校园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社团展示的平台。

四、多向統整,拓宽社团资源平台

要想改变以往社团建设只着眼于校内资源的单一格局,学校就必须通过多渠道充分发掘社会优秀教育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一)开拓场域资源

充分发掘周边如常州博物馆、常州规划局、常州奥体中心、常州传媒大厦、紫荆公园、新北区污水处理厂、新北消防大队等育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类社团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考察,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小论文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从而提升品格素养。

(二)开拓师资资源

在社团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力求让全体教师都卷入,另一方面向社区、家庭招募志愿者, 或引进专业机构、聘请专业人才,给学生提供最优的师资队伍,进一步引进校外专业指导教师,如与周边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发STEM社团课程,开设民族乐器学生社团等;与常州体校、奥体中心建立合作关系,依托有体育项目专业特长的教练进一步开发学校棒垒球、游泳等社团课程。

(三)开拓家长资源

发掘、梳理家长资源,借助家长的自身资源及行业资源,结合学校学生社团的课程需求,从指导、组织、策划、提供场地等方面参与社团建设。

五、自主自治,创新社团管理模式

建设“一个中心,两个主体”的社团管理新模式。一个中心,即在开设社团课程时,紧紧围绕“让每个生命都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提供舞台。“两个主体”即教师和学生,成立了以学生、教师以及校外辅导员为一体的学生社团研究院。年级社团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管理模式运行,班级、个人社团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运行。学生社团研究院参与社团的开设、组织、评价工作,初步形成了“提交社团项目申报书—召开可行性论证会—组织成员招募会—活动开展—成果汇报”的运行模式。

六、持续发展,完善社团评价机制

用“社团活动积分卡”记录每位团员、每个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以过程跟踪代替结果定性, 以行为转化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设计并发放积分卡,通过每个学生一本“我的童年我的团”的社团成长手册,记录社团参与情况,将其与学生的特长发展方向、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系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构建学生社团育人体系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育人体系学生社团实施策略
深化实习育人体系培育产业后备人才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
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体系构建初探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策略探讨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