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育实施的利好、问题与对策

2022-04-23 12:44廖翠雯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43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政策实践

廖翠雯

【摘要】美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不少有关美育政策,为推进学校美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就小学美育实施而言,还存在美育理论比较缺乏、《美术课程标准》有待更新,美育重视程度需加强、师资队伍有待优化,美育功能场室缺乏、相关课外活动不多等问题。就小学美术教学而言,可从注重学生兴趣激发、着重素养培育、重视能力提升等方面入手,有效推进美育实践。

【关键词】小学美育;政策;问题;美术教学;实践

众所周知,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维度,其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不过,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教育内容相比,学校美育的推进力度仍不够大,特别是在美育的筑基时期——小学阶段,还存在不少薄弱之处。鉴于美术课堂是做好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应该充分把握当前教育政策对学校美育工作的定位,在分析小学美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贯彻美育理念,以更好培育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一、新时代教育改革中的学校美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动教育改革,在多个改革文件中反复提及美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毫无疑问,这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美育问题的生动体现,在我国学校美育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续把“美育”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旗帜鲜明指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从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统筹整合学校与社会资源、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学校美育文件,标志着学校美育工作正式步入改革元年。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重申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续为“美育”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实际上,这也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一如既然的关心和重视。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其中均提及要大力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并将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要增强对学生的美育熏陶,通过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支持艺术院校在中小学建立对口支援基地等方式做好义务教育学校的美育工作。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艺术类课程及参与学校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

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随后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并从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进行落实。

可以看出,中央非常关注学校美育工作,连续多年研究和部署相关工作,这为我们做好美育工作提供了遵循。与此同时,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推动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校美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此外,教育部还与各地政府协同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工作。例如,2017年6月,教育部在北京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更好发挥双方在推进学校美育工作中的作用。此后,广东省各地市也相继出台相关文件,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的美育工作安排。例如,2018年12月,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广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确定建设具有广州特点的现代化美育体系总目标,确定完善美育课程体系、拓展美育实践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和完善学校美育评价制度、整合美育资源等五大任务。

总的来说,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小学应该认真根据中央和各地工作要求,有序推动美育教育教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小学美育工作的问题

尽管国家的教育政策对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但我们也应该清楚认识到,小学的美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梳理,以期更好进行改进。

(一)美育理论比较缺乏,《美术课程标准》有待更新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在热火朝天推进美育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不少问题,尤其是在实践中缺少美育理论的指导。诚然,学术界在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理论,但相比急剧变化的现实,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很好地指导学校美育实践,特别是小学美育实践服务的理论并不多,需要学术界给予足够的关注。

同时,与学校美育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标准也迫切需要更新。一方面,涉及小学美育的课程标准更新相对迟缓。例如,现行《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仍然是2011年的版本,其课程总目标显然难以跟上现在的美育工作要求。另一方面,涉及小学美育的相等,但這些课程彼此之间并不连贯,各学科之间在落实美育理念缺少配合,难以形成实践合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美育工作。

(二)美育重视程度需加强,师资队伍有待优化

毋庸讳言,尽管学校美育在不断推进中,但与学校的其它育人工作相比,受重视程度还不够。相比于知识传授、德育等工作,与美育密切相关的“审美教育”“情操教育”等教育内容并非考核学校及教师的硬性指标,而且这些内容本身缺乏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操作性有待提升。因此,尽管学校美育工作理应受到重视,但在实际的执行当中难免大打折扣。

同时,美育师资短缺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各地的美育教师还没有配齐,美育教师短缺的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另外,与美育课程相关的美术、音乐等课程的师资队伍力量也不够强大。例如,小学美术教师缺编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一般小学六个年级仅配备2-3名美术教师,他们周课时量多,有些还要兼任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职务,参与午托、晚托等工作,日常事务繁多,鲜有时间开展专业教研,遑论抽时间进行美育教学实践与研究。另一方面,现有的教师队伍并没有系统接受美育相关培训,对新时代美育教学涉及的内容并不清晰,要在较短时间胜任美育教学实践有些困难,在一定程度影響美育工作的进展。

(三)美育功能场室缺乏,相关课外活动不多

美育教学的实施需要相应的场地,但国内学校的美育功能场室缺乏。以小学美育相关的美术教学为例,2016年教育部发布《小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标准》,要求小学美术教学器材的配备以设置专用美术教室为前提,并以专用美术教室为配备标准。2021年12月,广州市教育局等单位联合印发《广州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中,将美术(书法)教室、美术(书法)教室辅助用房列入小学必配用房,明确配备标准及使用面积。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学校仅有1个美术专用教师或者艺术类学科专用场室,配置标准及使用面积均达不到要求,甚至有些学校未配置美术专用场室,这些情况严重阻碍教师推进小学美术教学和美育教学,难以达到美育的预期效果。

同时,美育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还需要大量与之相匹配的课外活动。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小学并没有专门筹划和举行美育课外活动,以“美育”为名头的活动举办得多,其成效有待进一步验证。当然,还有小学以确保安全为由,大幅度缩减课外活动内容及时长,这更不利于美育工作的实施。

三、以小学美术教学为例的美育实践路径

目前,小学美育工作的实施需要发挥美术、音乐等课程的作用,而美术作为学校美育课程的主体之一,要积极应对,在新时代美育教学中有所作为。具体而言,小学美术教学可从“兴趣、素养、能力”三个维度着手,有效推进美育的教学实践。笔者将以小学美术教学实际,结合岭南版小学美术(2012年版)教材内容进行论述。

(一)激发兴趣:从生活中来,到课堂中去

美术其实与生活密切相关。美术教师应该把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和创造美,收获自信心和愉快的学习体验,进而实现美育的目标。小学生的人生阅历比较缺乏,对理论的认知、事物的认识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学生。因此,在组织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学情,更多以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展开教学,这也有助于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

比如,二年级上册第10课《我家的菜篮子》,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关注家中菜篮子的“形态、菜式、色彩”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季菜与非当季菜”,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注生活的同时,在对实际生活经历的探究中,认识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从而由美术教学向美术育人转变。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还有非常多,如,二年级下册第6、7、8课的《水果大聚会》《切开的果实》《吃瓜果的人》,三年级上册第9课《我的好邻居》,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厨房交响曲》等,均可以在课前引导关注、课上引导分享。

(二)培育素养:从教材中来,到活动中去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而“审美情趣”作为基本要点纳入“人文底蕴”素养之中。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在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中,务必要克服“对美术技能、技法过度依赖”的问题,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注重审美培养、素养培育,在校园内广泛开展美育教育活动,从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比如,三年级上册第19课《心中的校园》、二年级下册第18课《变废为宝》和第19课《分类垃圾桶》、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告别母校》等,教师均可以将课程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设计组织相关校内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提升美育成效。

(三)提升能力:从学校中来,到社会中去

随着社会的高速、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以较大提升,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事实上,“美”无处不在,气候变化、山川河流、美味佳肴、学习生活等,无不存在“美”的意蕴。小学美术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美学知识,运用于自身的社会活动中去,做到学以致用和学用结合,在实践中提升对“美”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比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第1、2课《走近传统民居》《走近现代建筑》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门、走近社会,观察身边的传统民居和现代建筑。笔者学校所在的广州市海珠区,就有岭南传统广府民居“镬耳屋”、近代特色骑楼、广州新地标式现代建筑广州塔“小蛮腰”等,这些建筑就矗立在学生面前。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童心·童眼·童趣》、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民族艺术的瑰宝》等均需鼓励学生多观察社会,捕捉美的瞬间、激发美的灵感、创作美的作品。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提到,“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适逢学校美育大力推进的时代,我们应该从小学抓起、从细处抓起,基于“美育”组织、开展美术教学,为学生发展助力,为学生未来奠基,鼓励学生追求“美”的生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N].人民日报,2014-09-05(6).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中国德育,2015(23):6-11.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6]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办国办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 年)》[N].人民日报,2019-02-24(1).

[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9-07-09(1).

[8]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20-10-14(1).

[9]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10-16(4).

[10]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http://jyj.gz.gov.cn/gk/zfxxgkml/bmwj/qtwj/content/post_4195801.html,2018-12-29.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政策实践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