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结构构建的理论支点与实施路径

2022-04-23 12:58蔡福键
体育时空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生态

蔡福键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3-005-02

摘  要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提出,我国对于体育公共服务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才首次突破1平方米再到2019年年底提前完成2025年的发展目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首次突破2平方米。这绝对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1]。伴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育公共服务也有了不同的时代特点:健全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充分适应时代、人民的体育公共服务。这要求我们创新思维合理开发当下现有的体育资源。

关键词  体育公园  文化生态  结构构建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迎来了高峰增速。依托于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开展,我国体育公园的建设数量也逐年增加。作为公共服务下体育公园是文化、生态、运动和健康的载体之一,具有调节社会问题的作用和职能,体育公园的文化生态在面对当今文化发展环境日益健全的今日,更是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力量。学者们所作的研究已经描述了生态对于体育公园的重要性、意义与措施。中共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评估考核。组织对自然保护地管理进行科学评估,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文件提出要建立起生态文明的体育公园,但作为中间环节-有关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系统评价的实证研究却出现了缺失。出现了一个由科学研究产生的知识和现实逻辑之间的裂缝——解释,即“经验性描述-解释-预测或运用”之间的实证解释[2]。此时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指标构建的现实需求对研究体育公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基本体育休闲的公共服务水平有重大社会意义。

二、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的认知与辨析:资源为主

体育文化生态系统是体育文化与体育环境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体育文化生态包括两部分的联系:一个是体育文化与其环境之间的联系;另一个是体育文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主流研究文化生态环境的文章中将自然资源分类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矿场资源等;将环境分为空气质量、水质量、绿化和垃圾处理等。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理论根源上处于暧昧关系,由一方派生另一方的同时又没有特化区分相关研究。容易使得研究结果大众化,在本应有差异的文化主体上没有体现出差异性。本文认为在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中应该区分环境与资源之间谁是主体地位的问题,更加明晰研究结果的差异性,但如何区分主体这个问题也不能单单从环境与资源对体育公园完成度孰轻孰重去选择主体。

体育公园作为一个公共服务项目面向的对象一定是广大的社会群众。体育公园的直接建成目的以及适用人群对体育公园的直接要求都是以体育活动为基础,因而在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中与社会群众直接相关的应该是体育资源的配置。人是在特定的體育活动中获取特定的需求,而特定的需求将以特定的体育资源作为基础和前提,故本文将体育资源作为环境与资源关系中的主体关系。

三、前行的阶梯:二阶层

(一)二阶层理论内容

本文在体育公园的框架下对文化生态学中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分为两个阶层:第一阶层是理论阶层符合广大文化生态学中普遍认为的环境与资源的协调性与整体性的重要性强调环境与资源之间的联系和协同维稳或者协同进化;第二阶层是涵摄阶层,涵摄一词本来是指确定生活事实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的思维过程,将事实涵摄于法律规范,就是检验事实是否满足法律规范的事实构成并因此产生该规范所规定的法律后果[3]。涵摄的过程,即“目光往返于规范与生活事实之间”。本文将引用涵摄的相关概念,将涵摄体育公园中单独与体育直接相关的设备、场地、项目、人员身心等,即体育公园资源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将目光往返于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理论与现实体育公园适用人群的使用效益之间”去检验体育公园使用效应是否满足体育公园文化生态学理论并得出体育公园中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该阶层强调环境与资源的区别和分离,从适用人群角度出发上文得出以资源为主体的结论进一步明晰了研究重点。

(二)解释和应用

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二阶层就像是两个台阶一样。理论中基础理论阶层为前提阶层,一个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不符合环境与资源的协调性与整体性的重要性就没有踏上第一个理论台阶,也不该继续去讨论环境与资源的分离与区别应将重心放在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的维稳上。

本文研究将假设体育公园全部满足第一理论阶层,即每个体育公园都是在环境与资源之间处于协调、整体,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处于安稳、动态平衡的状态下,去研究第二阶层的特化性质。经过访谈、测定等定量定性分析之后综合得出一个分数极低则反证某个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不满足第二阶层。说明该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或者黄昏阶段,应该更加注重整个体育公园的整体成型和生态维稳。

四、基于扎根理论的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系统体系构建

通过阐明在体育公园中资源的主体地位,本文将在文化生态学的基础上把几大要素合理分配成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其特定相关资源四大块,将四者在概念层面加以区分[4]。再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收集、焦点小组的讨论、田野访谈、专家访谈的方式收集、筛选出微观指标因素集并合理分配到相对应的集束下[5-14]。

资源与环境本身就是互相转变的一种状态,我们只是人为的将特定环境摄取出来当作资源也将特定资源放大为环境,在环境与资源的关系中难免会有一些难以区分的要素,这些要素具有环境和资源的双重要素本文中将这些要素全部归入相关资源中。

体育公园文化环境:特指体育公园对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影响和行为规范(狭义文化不包括物质)。其中包括法律行政法规、体育公园内部管理条例、人文道德、风俗习惯、体育公园文化知识普及率以及独特的文化氛围。法律法规中一般涉及刑法的被害人承诺、行政法中的不作为、民法侵权纠纷等;管理条例则是对法律空白处的补充起到对体育公园管理的完善作用,各处体育公园的管理条例可能各不相同,在制定和评价管理条例时要注意管理条例是否超出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休闲者增加不必要的过多的义务;人文道德是人们内心对善恶观念归化内化完成之后形成的自觉或者罪恶感,在体育公园中体现在环保道德、救助道德、安全意识等方面;风俗习惯主要从时空角度反映体育公园的文化定型,一方面在空间角度反映各地体育公园的特异性成因,另一方面从时间角度反映公园资源的使用,大都遵循先到先得原则;独特的文化氛围同样反映出体育公园不同文化的特异性。

体育公园自然环境:主要为人工环境+周边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主要是为休闲者服务的,比如停车场、四通八达的路径,供人休憩的亭台楼榭、桌椅长凳,以及辅助设施如卫生间、报亭。还包括公园植被、水环境、地形地貌。而周边自然环境主要是为休闲者放松,能为休闲者起到舒缓心理的沿体育公园周边的城市天际线、岸线形态、河流流动、夜景等。

体育公园社会环境:強调体育公园内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属性的经营性休闲设施、公共服务属性的非经营性休闲设施:经济属性的经营性休闲设施是指公园中所提供的自身发展所形成的可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经济条件。以市场的方式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日常生活需求的一些经营活动的存在是合理的,这些经营活动如在公园中得以生存并很好的发展,说明它适应了市场,休闲者和公园都可以从中获利,如早餐、报摊、便利店,有些公园还有特色的水上项目、儿童项目等;公共服务属性的非经营性休闲设施是指国家政府出资建立并运营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项目或设施,如体育公园内智能化设备;大数据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安保系统或环卫系统中的人员及其设备和相关经常性维护。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自然环境是建完除了可能要定期的日常简单维护以外不需要再投入资本,社会环境是要一直运营无论是否盈利,如停车场,看是免费的还是收费的。免费的停车场属于自然环境内容,收费的则属于社会环境内容。

体育公园资源:体育直接相关的设备、场地、项目、人员身心等(包括直接相关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等)。

五、结语

由于体育公园的多样性和生态学系统、整体的思想导致以往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指标过分深陷“系统、整体”的怪圈,使得指标应用性差、指标得出的结论过于去个性化。正是过于去个性化的特点为我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阐明在体育公园中资源的主体地位,其次特化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并假设对象符合第一阶层,随后通过区分资源与环境的操作性定义解构了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的效应模型,最后通过模型推导出生态系统的优化路径。整体框架下通过几大要素的概念区分并加入最后筛选出来的微层指标,最后通过权重分析的方法得出各层各个微层指标的权重完成体育公园文化生态环境指标系统表。

参考文献:

[1]贵州卫视.我国第一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突破2平方[EB/OL].2020-11-04.https://k.sina.com.cn/article_1617746261_606cd95502000ufd6.html.

[2]鲁平俊,丁先琼,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4,34(11):16-26.

[3]雷磊.为涵摄模式辩护[J].中外法学,2016,28(05):1206-1233.

[4]陈立娜.心理剧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D].合肥:安徽工业大学,2012.

[5]戢斗勇.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现代化的文化生态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6]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105-113.

[7]王如松.生态文明建设的控制论机理、认识误区与融贯路径[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8(02):173-181.

[8]张翠娜,李玲玲.日常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49(04):173-178.

[9]龚建林,许斌.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05):9-12+82.

[10]王建民,毛建民,香成福,等.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的建设价值及发展策略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9(06):66-70.

[11]杨蕙榕,李向锋.基于IPA分析法的老城区体育公园老年人使用要素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五台山体育公园为例[J].城市建筑,2019,16(29):78-82+86.

[12]赵子墨.基于POE评价方法的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1.

[13]徐政榜.天津市体育公园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6.

[14]彭嘉贝.惠安县城南生态体育公园规划设计[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文化生态
当代美国科幻电影的文化生态解读
供给侧视角下河北文化品牌建设
浅谈黄梅戏的生成繁衍与文化生态
京津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问题与对策
从玉米到蔬菜:一个山镇生计变迁的文化生态解读
文化生态视角下的闽南文学
浅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