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完成最优选择

2022-04-23 11:06赵雨晴北京工业大学
大学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名额考研入学

文/赵雨晴(北京工业大学)

误打无准备之仗

2018年9月入学的第一次班会上,大家畅谈自己未来的目标或是保研或是出国,那时的我给自己规划了一条普通又积极向上的、自认为简单且上进的道路——考研。在我当时的认知中,考研如同高考一般是自然而然到来的又一场升学考试,唯一的区别是“研究生”并不是必修的学业,即使落榜也没有高考那么大的压力。自制力一般、缺乏长远规划的我,向往的是大家口口相传的、最普通常见的大学生活:前期应是轻松、自由地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无课时可以恣意地享受青春独有的闲暇时光。在后期或加紧学习继续深造,或告别学生生涯步入职场。

现在想来,前期缺乏对大学生活的合理规划让我吃了不少亏。幸运的是,机缘巧合之下,大学前两年我的学业情况以及课外实践都小有成果。首先,长期以来我保持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没有升学压力、相对高中更加自主的心态之下,我单纯吸取知识养分的热情被激发。加之我所在的寝室是专业中难得的“学霸宿舍”,六位舍友中有四位稳居“学保”名额之内,在良性小环境的影响下,我的主课成绩始终保持在了中上游的水平。

其次,我脑海中对丰富多彩大学生活的向往,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我出于兴趣报名各类选修课程、参加专业相关竞赛、投身社团活动及担任学生干部等。在大二学年结束时,我的选修学分加权分值非常高,竞赛也收获了省市奖项,在学生干部中逐渐担任了主要负责人的职务。这些经历都仿佛冥冥之中早有注定,它们都成了我后来顺利保研的加分项。

知来者之可追

转眼便来到了大三,周围同学紧张的考研节奏终于打破了我的大学梦,我顿悟读研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它是我必须拼尽全力去争取的结果。当务之急便是梳理我的大学生涯,深入研究不同的升学途径,我深知开始的最好时机就是现在,亡羊补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机会。

“保研”“考研”和“留学”三个文件夹首次出现在我的电脑里。这三个选项对我来说各有优劣又互相牵制,我必须尽快做出抉择。保研对于我来讲指的是“工支保”,即通过本科时的学生工作和之后的工作或支教争取“优秀学生干部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名额。作为学生干部主要负责人,我有较大的希望入选,但这也意味着我的研究生将晚一年毕业,而且还要持续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到学生工作中去。而“工支保”的录取结果要晚于其他保研方式,通常要等到大四上的9月份,而一旦“工支保”失败,很可能也会错过其他的保研途径,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留学是当下能够提升学历的又一个选项,我的学业成绩和课外实践只需维持现状即可满足要求,但还欠语言成绩这个“东风”,若加紧投入未必不能申请到国外学校。可语言能力也恰恰是我最大的弱点,恐怕之后会陷入入学易、毕业难的困境中。

最后是考研的选项,不同于刚入学时的笃定,在深入了解考研竞争压力和形势后,我开始担心自己能否扛过漫长而枯燥的复习阶段,能否承受考研失败的结果。

分析下来,三种方式的准备时间几乎是重合的,都需要占据大量的时间精力,按照往年学长学姐的经验,我最多能够选择一项为主一项为辅。从稳妥角度来讲,考研是需要我付出最多、结果又最不可控的一项,我将范围缩小到在“保研+考研”和“出国+考研”中选择一种。我开始了激烈的心理纠结,前者万一保研失败,考研时间也会极不充裕,入学风险较大,后者英语学习可以合并,时间充裕、入学风险较小,但后期毕业失学风险较高。经过再三对比,从疫情影响、自身特点和成功概率等多方面考虑,我最终选择了前者。

从意外之喜到得失之间

做出决定后,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生工作和考研学习中。承办活动、协助完成老师交办的工作,还要兼顾抓紧日常学习和考研复习。最忙碌艰难的时候,我曾经一个月没有坐下来吃午饭。在这样充实的大三生活中,我迎来了一个意外之喜,因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考研中,对日常学习有所松懈,而我的成绩始终保持进步。保研一般都要早有规划,要同时兼顾学习、竞赛和课题等多方面。好消息就是,在竞赛加分和本校推免规模提升的加持下,我很有可能获得学习保研的资格!乍然得知这个喜讯,我激动万分。一遍遍核对竞赛加分,满怀期待地猜测着保研名额和自己的名次。

然而幸运并没有降临到我的头上,扩招的名额没有分配到我的专业,其他同学的竞赛加分超出了我的预估,我遗憾地错失了“学保”的机会。得到一丝希望,却又在一周内破灭是多么令人沮丧。痛苦、懊悔不时地侵袭着我:如果我能够早做规划,更努力一点是不是事情还有转机?如果那一门课我考前复习再认真仔细一些,分数会不会更高?如果我再多参加一个竞赛,加分是不是能再高一点?我深深自责,但也极度克制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支保”的最后冲刺中。

从知道无缘“学保”,到完成“工支保”考试答辩,中间不过三天的时间,但我却仿佛熬了三个月,我只能尽力做好眼前的事。完成“工支保”推荐筛选最后一项答辩时,我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万幸!最终张贴的推荐优秀学生干部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公示名单中,我的名字赫然在列。更幸运的是,发放的录取通知是我心心念念的学硕名额。

一场惊心动魄、曲折难挨的冒险过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如今回首反思,我几乎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做出了一个最优的选择:我起步较晚,但我认真享受过大学自由快乐的时光。我认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它们也在适当的时候为我拓宽了未来的道路。我突然醒悟,在最好的时机开始规划努力,并且坚持不懈。

感谢这场冒险让我有所进益,我学会了早做规划、放远目光,我学会了当机立断、有舍有得。更重要的是,在回看这段升学苦旅时,我学会了与自己相处,获得了内心的力量。

猜你喜欢
名额考研入学
有问必答?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入学面试
入学第一天
优秀名额
俄罗斯公布政府奖学金和总统奖学金名额
考研不易,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