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走一夜

2022-04-23 11:39雒凡舒中国海洋大学
大学生 2022年4期
关键词:底质潮水人用

文/雒凡舒(中国海洋大学)

捆绑植株

张沛东老师带领大家取沉积物

10月11日,是我们进行野外工作的第一天。由于本次工作需要在低潮时间进行,而最低潮在23点,我们就把出海时间安排在了晚上。10月的曹妃甸,天气已经转凉,深夜更是寒气逼人。在准备好实验用具后,我们便换上水裤,穿上救生衣,戴上探照灯登船出发了。

深夜的海特别静,一眼望去只能看到远处岸上闪烁的霓虹灯。不久,船驶到了第一个实验地点,大家迅速开展工作。团队中有的人用聚乙烯瓶采集表层水,有的人用土壤溶液取样器采集间隙水(即土壤或水体底质空隙中不受土粒吸着能移动的水分),有的人将PVC管插入底质中采泥,有的人使用盐度计等测定水文要素(即温度、盐度、酸碱度等描述水文情势的主要物理量),并做好记录。

采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曹妃甸海域的底质较硬,需要用锤子才能将管子打入底泥中,之后再将管子连同底泥一起拔出来,很是费劲。我尝试了一下,根本拔不动。李文涛老师看出了我的窘迫,笑了笑,帮我拔了出来。唉,相比于男生,力气确实是女生的弱项。

在前往第二个实验地点的途中,23点左右,船搁浅了。潮水很低,船载人时已经无法行进。大家只好下船,推着船前行。在海里走路真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脚底下是软泥,每迈一步都会踩出一个坑,海水没过了我的膝盖,行走非常不便,还得时刻提防因站立不稳跌入水中。好在搁浅位置距离第二个实验地点不算太远,工作结束后,我们就在原地等待涨潮。既然短时间内走不了,由于之前取不同层沉积物总是失败,张沛东老师提议可再尝试下。经过一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我们成功取到了沉积物样品。

潮水随着时间慢慢上涨,已经到达了船可以航行的高度,大概凌晨1点40分,我们出发前往最后一个实验地点。等到了最后一个实验地点,潮水的高度已经让我们无法下水作业。李文涛老师穿着潜水衣独自下到水中进行采样工作,可因为涨潮流速过大,采样始终无法顺利完成。这时,一位师兄下船,站到李老师身前,替他挡住了水流。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底顿时升起了一股暖流。

实验顺利完成,我们准备返航。海上又湿又冷,长时间的失温让大家都格外难受。返航途中,船速很快,风呼啸而过,每个人都瑟瑟发抖,大家咬牙坚持着。当熟悉的建筑映入眼帘,我们知道就要到岸了,而此时已经5点了。

猜你喜欢
底质潮水人用
维京人用水晶“太阳石”发现了美洲?
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底质的喜好性研究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天空低了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潮水的秘密
文蛤的底质选择性及潜沙能力研究
一棵树
静与净
小鱼儿勇闯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