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2022-04-23 04:47张慧娟
医疗装备 2022年5期
关键词:数目征象甲状腺癌

张慧娟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室 (江西九江 332000)

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于中青年女性[1]。其种类繁多,总体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PTC)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类型。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医师术前选择手术方式的判断依据之一,且会影响预后,因此,尽早明确诊断PTC 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非常必要[2]。病理诊断虽为诊断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而超声检查无创、简便,可以实时动态扫查[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PTC 患者的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接诊的138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88例;年龄23~69岁,平均(46.73±5.32)岁;病灶最大径3.43~48.52 mm,平均(13.46±6.33)mm;52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组),86例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未转移组)。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诊断为PTC[4];无颈部手术史;已成年且年龄不超过70岁;临床资料完整且无精神障碍。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非甲状腺转移肿瘤;接受过头颈部放射治疗[5];合并心、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1.2 仪器

德国Siemens AG 超声诊断系统[注册证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3233182号,型号ACUSON S2000型]及9L4探头和18L6探头,设置探头频率分别为4.0~9.0 MHz 和5.0~12.0 MHz;美国GE 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注册证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0第3231267号,型号LOGIQ E9型]及9L-RS 探头,设置探头频率为4.0~13.0 MHz。

1.3 方法

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将肩颈处垫高,使头部后仰并充分暴露待检查区域,并嘱患者调整呼吸至平稳,然后对其进行扫查,扫描范围为从颈前正中、甲状软骨下方处向下至甲状腺下缘,并依次扫描甲状腺左叶和右叶,着重扫查颈前和外侧淋巴结,最终由两名高级职称超声医师分别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阅片,若对判读结果出现分歧,则应经过分析、讨论得出一致结果。

1.4 观察指标

分析超声征象(病灶数目、最大径、纵横比、形态、血流、有无接触被膜、有无微钙化、边界、回声高低、有无声晕、回声均匀性[6])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超声征象下的纵横比、边界、回声高低、声晕及回声均匀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超声征象下的病灶数目、最大径、形态、血流、接触被膜、微钙化情况与未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TC 患者的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例(%)]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PTC 在甲状腺癌中的占比较高,达80%以上[7]。相关研究报道,PTC 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于术前评估是否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和复发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8]。

目前,临床主要将超声检查用于术前判断PTC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超声征象下的纵横比、边界、回声高低、声晕及回声均匀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超声征象下的病灶数目、最大径、形态、血流、接触被膜、微钙化情况与未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本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病灶数目:是PTC 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通常情况下,病灶数目越多,患者病情越严重,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越高[9-10]。(2)病灶直径:亦可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在未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病灶直径越大,说明病灶组织生长速度越快,恶性程度越高,且浸润深度、范围越广,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越高;同时,随着病灶直径的增加,瘤体需要更多的营养及血供,可加快自身供血系统的形成,增加病灶与甲状腺被膜和甲状腺内部淋巴管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11]。(3)病灶形态、血流、接触被膜及微钙化情况:结合临床经验发现,病灶形态越规则,恶性程度越低,而不规则形态病灶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加之不规则病灶缺乏包膜覆盖,病灶生长过程中更易发生侵袭、转移;血流较丰富病灶的恶性程度较高,病灶组织生长速度亦相对较快,更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后,会造成侵袭性增高,这一现象与甲状腺被膜致密的淋巴网遭到肿瘤侵犯以及甲状腺细胞外基质抑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作用的减弱相关;对于存在微钙化病灶的患者,其病情较严重,且持续的微钙化可加剧病情发展,增加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12]。

综上所述,PTC 患者的部分超声征象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可为术前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数目征象甲状腺癌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移火柴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牧场里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