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会展产业全球化与区域化研究

2022-04-24 13:35李铁成吴娜妹
江苏商论 2022年4期
关键词:会展产业链服务

李铁成,刘 力,吴娜妹

(a.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国商学院空港经济协同创新研究中心;b.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经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510006)

在我国会展经济迅速发展的30多年里,有关会展产业的理论研究相对比较滞后,对会展经济的解释力差强人意,更遑论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理论创新。然而,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在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会展产业在稳定供应链、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健全国内消费体系,加速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沟通国际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使命担当。会展产业如何发挥特有的功能,在融入并助力新发展格局的同时,实现产业自身的升级与高质量创新发展,亟待会展产业理论的支撑。会展产业理论的系统化和创新,是学界应共同聚力的方向,这既是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繁荣的基础,需要持续付出努力。本文在前期探索会展产业链的特点及会展产业运行机理的基础上①,借鉴新经济地理学全球生产网络理论②,解释会展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表现及其成因,进而提出基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会展产业发展战略思考,以期为会展企业优化经营策略带来有益的启示。

一、会展产业与会展经济

作为一种商品流通的媒介和文化交流方式,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展活动表现出类型多样化、题材无限化、运作繁复化、影响广泛化等特征,成为人们交易、交流和交往的主要载体之一。此时,会展活动的举办需要多产业链联动,全社会协同,在经济、制度、社会文化和国际经济等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形下,便会形成会展产业。当会展产业在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或区域经济体系中起到主导、支柱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经济体系市场竞争力的主要代表,成为增量资产与增值资本的主要创造力量时,便形成会展经济③。

(一)会展产业的特点与价值

会展产业是以会展企业和场馆为核心,以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为支撑,以举办各种形式的会展活动为载体,以聚集规模巨大的人流为手段,以带动交通、住宿、商业、餐饮等城市服务业发展和推动展会所涉及产业的创新发展为结果的复合型产业,是会展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从属性上看,会展产业既是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为主要投入要素的生产性服务业,又是一个“周期性汇流的无边界、多场景”平台产业。与其他生产性服务业相比,会展产业的突出特点是泛在性、杠杆性和平台性。已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会展产业视为能够为城市集聚资源、为产业赋予动能、为社会增添活力的平台型、赋能型和活力型产业,将之置于统领城市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的高度进行谋划。

1.泛在性。会展产业的服务范围可以触及所有产业部门,可以服务于任何一个产业的全产业链,能够扮演产业链整合者的角色,是推动产业加速融合的主要力量之一。会展产业可以通过技术边界的融合、业务边界的融合、市场边界的融合和运作边界的融合,与任一产业进行融合发展,从而极大地放大会展业的功能。

2.杠杆性。作为一个小行业,会展产业可以撬动大产业,为全社会带来大收益,具有战略工具价值。如作为构建现代市场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重要平台,展览业是城市多功能建设目标的重要载体之一,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引领、聚集、辐射的作用。因此,发展会展业的意义不仅在于增加一个城市服务业部门、完善城市产业体系、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更大的价值还在于吸引域外要素流入、带动城市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增加城市活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完善社会治理、加强文化传承和品牌传播等。站在国家层面,某些城市的会展业承担国家使命,具有特殊价值。

3.平台性。会展产业已成为全社会资源整合的平台、高端要素集聚的平台、创新驱动的平台、环境优化的平台、城市营销的平台和消费促进的平台等。由于会展产业运行的强配套要求、多部门联动、全时空辐射、要素跨区域流动与重组等条件,通过汇聚与辐射、嵌入与重构、引流与赋能等一系列机理,会展产业展现出强大的综合效应,如带动效应、产业融合效应、辐射效应与触媒效应、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准公共性效应和城市经营效应等。

(二)会展经济的功能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进一步发展壮大会展产业不仅要着眼于其自身的增长,更应该立足于会展产业对全社会的带动效应、集聚效应、创新效应、优化效应、传播效应和促进效应,将会展产业视为撬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杠杆,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发展大局提供战略支撑,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助推器的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能。

二、会展作为生产服务活动和平台产业的特性

会展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性质和平台产业属性,是我们认识会展产业一系列性状的理论基础。从区域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被视为区域发展的引擎②。会展活动因其独特性,使会展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一部分,在区域发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平台角度看,会展产业平台产业的属性,决定了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汇聚、重组和弥散而表现出特有的平台化产业功能,如贸易投资促进功能、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与交流功能、关系构建与整合功能、数据汇聚与挖掘功能、城市形象窗口功能、营商环境改善功能等。

(一)会展具有基本经济活动的属性

在社会发展中,虽然许多服务活动是非基本经济活动,但一些服务活动,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属于基本经济活动。一些非基本的服务活动还可以成为间接的基本经济活动,如一些生产服务活动为基本经济活动提供各种服务,如通过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源、文化娱乐及其他的生活质量服务设施等方式,间接地服务于基本服务活动需要等②。会展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具有多元性、多变性、异质性和广泛性等特性,会展以循环型、模块化产业链的方式提供服务①,会展产业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图1)。由于会展活动,特别是国际的会展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来自举办地以外,通过为主要来自举办地以外的参与者提供专业服务,并促使产品和劳务的输出,会展活动便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因而具有基本经济活动的属性。

图1 循环型、模块化会展产业链构成示意图

(二)会展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全域性

Riddle认为,可以通过构造一个经济部门相互作用的模型来揭示服务在经济中的独特作用,认为服务不是“边缘化的或奢侈的经济活动”,而是位于经济的核心地带④。水野隆德认为,美国经济之所以强劲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生产服务对第二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起了关键性作用⑤。奎恩、巴洛奇、兹恩认为,国家未来增长的动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活动,而不是制造业⑥。未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⑦。作为生产性服务活动,会展几乎可以服务于采掘业、制造业、基础设施、贸易、商务、公共管理、社会/个人、消费者等所的生产业和服务业(图2),几乎所有行业都有相对应的会展。因而,会展活动具有广泛性和全域性,有学者将会展产业视为无边界产业⑧。

图2 Riddle的交互经济模型及会展活动在其中的作用示意图

三、会展产业的全球化与区域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适应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由标准化生产、大众化消费的“福特主义”向柔性化生产、个性化消费的“后福特主义”转型需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企业广泛使用新技术、新资源,采用新的供给战略和工作形式,导致经济结构、生产过程和制度的柔性化②。同时在新自由主义崛起的背景下,企业在全球快速扩张,导致全球经济重组,形成趋势经济全球化,进而引发以“后福特主义”为核心的制度重建。

(一)会展产业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的服务化和服务的知识化是当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服务业也趋于跨国发展,在全球生产链出现的同时也形成了服务业的产业链。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会展产业在后工业社会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而逐步发展成一个由知识驱动的全球化产业。

2014年,全球共有营业额超过1亿欧元的组展商28家,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十大组展商分别是励展博览集团(英国)、智奥会展公司(法国)、杜塞尔多夫展览有限公司(德国)、博闻集团(英国)、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德国)、米兰国际博览集团(意大利)、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德国)、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德国)和高美爱博展览集团(法国)。其中励展博览集团(英国)营业额超过11.04亿欧元,组展数量500个;高美爱博展览集团(法国)营业额超过2.26亿欧元,组展数量135个⑨。

在与博闻集团(英国)合并后,英富曼集团(英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组展商。英富曼(Informa)是一个全球领先的国际会展、数据资讯和学术研究集团,员工超过11000人,遍布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Informa Markets是全球最大的展会主办方,拥有超过550个B2B展会品牌,每年有超过550万人参与英富曼在全球的展览会及活动,涵盖医疗保健与制药、基础建设、建筑与房地产、时尚与服装、健康与营养、制造/机械与设备、酒店/食品与饮料、海事/运输与物流、美容与美学、珠宝、航空与航天、设计与家具、农业、能源/公用事业与资源、媒体与娱乐、文化与生活等15个核心领域。2019年,Informa Markets营业收入为14.5亿英镑,约占集团收入的50%,调整后净利润为5亿,员工超过5000人,举办展览面积超过460万平方米1资料来自Informa Markets[EB/OL].。

(二)会展产业的区域性特征

依托全球经济的马赛克图景,会展产业也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征,表现为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等不同层次。以广东省为例,会展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其中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和佛山五市的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分别占广东省的82%和94%,其余16个市占比仅为18%和6%,集中度非常高。会展产业的区域性,还体现在会展活动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上。以第104届广交会为例,直接带动效应为55.26亿元,其中对城市服务业的带动最为显著,如住宿占19%、购物占18%、餐饮占8%、娱乐和其他花费占4%、当地交通和旅游占3%、临时人工占2%等⑩。间接经济影响约为162.43亿元,其中广东为56.99亿元,占比最高,为35.09%;湖南、山东、福建和江苏紧随其后,占比在6—7%之间⑪。

四、“全球生产网络理论”视阈下的会展产业全球化与区域化

以“行为者-网络”理论为思想基础,吸收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商品链理论的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是全球化与区域化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同样可以用来解释会展产业的全球化和区域化。

(一)行为者-网络理论与全球生产网络理论

1.行为者-网络理论。在“后结构主义”哲学思潮中,法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Bruno Latour和Michel Callon逐步发展起来了行动者-网络理论(又称巴黎学学派)。Latour等为了消解自然与社会、主体与客体、宏观结构与微观行动之间的二元对立,认为现实的研究对象不是纯粹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而是二者的“杂合物”或“准客体”,任何一方都未被赋予特别的优先权,是融合了文化意义和具有一定社会身份的行动者,从而在网络之中通过相互作用建立起稳定的关系。可见,在行为者-网络理论中,行动者作为构成网络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指人的参与者,而且包括物的参与者,不同行动者之间的网络连接有赖于“转译”。行为者-网络理论将现代社会视为由各种异质性的行动者相互嵌入、权力斗争、共同建构和演化而构成的一张由科学、技术、自然、精神、知识、社会等构成的无缝之网,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实践是一个由异质成分彼此联系、相互构建而形成的动态网络过程”这一本质特征②。

2.全球生产网络理论。21世纪以来,以迪肯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以行为者-网络理论为基础,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商品链的基础上,发展出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曼彻斯特学派)。迪肯等认为,网络既不是纯粹的组织形式也不是纯粹的结构,它本质上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情景中实现的、在全球经济中产生可观察形式的关系过程,全球经济络本质就是由“网络关系的空间”所构成的,全球经济可以视为在多样化的空间中从事网络关系的社会行动者所组成的体系⑫:

首先,任何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都可被视为一个生产链,即交易上联系起来的功能顺序,其中的每个阶段都对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增加价值。所有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都包括投入、转化、流通和消费等四个基本运行步骤,它们由一系列交易联系起来——投入被转化为产品,产品被配送和消费。同时,生产链上的每个单元都依赖于多种投入,如技术/研发、物流服务等;每个生产链都嵌入一个金融系统中,这个系统提供了必要的投资和运营资本;生产链的每个部分都需要被协调、管制和控制。生产链的这些本质上线性的结构本身也置于更宽广的企业间关系的生产网络之中,这类生产网络在功能和运营上相互关联,商品和服务通过它被生产和配送,因而企业间关系的生产网络在组织上和空间上非常复杂。

其次,生产网络具有三个特别重要的侧面:管治——它们是如何被协调和管制的:在市场经济中,商业公司通过各种形式的组织内和组织间关系,对生产网络进行协调和管制。空间性——它们在空间上是如何配置的:生产网络空间具有层级性,即地方的、国家的、区域和全球的,它们之间以复杂的方式相互联系,而不是简单地由上到下的等级结构。它可以被视为一个多形态、多等级的“拼图游戏”,多种形式的地域组织正在更紧密地被叠加和交织在一起。地域嵌入性——它们与特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背景联系起来的程度:生产网络的空间性决定了地域的嵌入性,生产网络的每一部分都落地于某一区位,如体现在特质层面的沉没成本,特别深地嵌入到本地化的社会关系、独特的制度和文化习俗中。其中,生产网络所嵌入的最重要的地域形式是国家⑬。

曼彻斯特学派的全球生产网络理论吸收了全球价值链、全球商品链和产业组织创新学派的全球生产网络的合理成分,将生产组织网络与空间网络连接在—起,为我们理解和重塑21世纪的全球生产形式和经济地图,提供了一个综合的研究框架。

(二)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会展产业

价值链理论强调组成经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全球商品链理论指出商品的生产,无论是产品的制造,还是服务的提供,都包含在跨越时空的复杂交易网络之中。一方面,生产网络以非常不同的方式切割不同地理尺度的地域系统,另一方面,生产网络也会受到不同尺度的管理和非管理壁垒以及地方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伴随经济的全球化过程,服务业也趋于跨国发展,形成全球服务业空间。与此同时,由于与当地有不同的结合形式,在世界各地也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服务业产业空间。与其他服务业一样,会展产业同样形成了全球会展产业空间和各种形式的地方性、国家性和区域性的产业空间。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视角下,会展产业表现出如下特征:

1.会展产业是服务于所有产业及服务于全产业链的全球性价值链网络。其一,作为独立产业,会展产业成为全球生产网络的一部分。与其他产业相比,会展产业链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循环型、模块化产业链,包括由多个次级模块构成的项目筹备模块(前期)、城市服务模块(中期)和产业扩散模块(后期),突出特点是具有多模块并联的横向关联突出、具有双核心网络型组织结构特征、产业链末端具有广域性等特征。其二,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嵌入几乎所有产业的生产网络,会展产业成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联结者。从会展与其服务的产业互动关系看,会展产业运行的方式是双向联动:一方面,展会所服务产业中的企业定时、定点、周期性地汇聚于展会;另一方面,展会尽可能接近产业带或产业集群。由于几乎所有的产业都有举办展会的需求,所以会展产业可以服务于所有产业,且可以服务于所有产业的全产业链(图3)。因此,会展产业形成全球性、全覆盖的价值链网络,成为全球经济马赛克图景中的一部分。需要指出的是,通过服务于全产业链,会展活动可以成为核心企业进行产业价值链整合的平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这一功能还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图3 会展产业服务于产业价值链示意图

2.会展产业是一个既自成体系又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复杂平台网络。通常情况下,生产网络通过企业间关系的层面加以体现,而会展产业的网络性更加多样。一是会展企业自身是一个网络化的平台,包括组展商网络、展商/观众网络、展品网络、配套服务商网络等。二是通过联盟等外部化方式,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会展企业相互链接,整体形成一个的会展产业网络。三是会展产业通过所服务的产业融入了全球生产网络,使展会效应也表现出网络化的特征,如带动效应和扩散效应等。会展产业融入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动力,在于展会在地理上接近所服务产业价值链核心环节的需要。随着某一产业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价值链核心环节在全球范围内重构,展会随之重新进行区位调整,力图使展会在空间上与价值链核心环节接近,以求最大限度地为展商和观众降低参加展会的成本,从而使自身的效益最大化。这种地理接近上的内在需求,推动会展产业以所服务产业的价值链核心环节为导向,进行重新布局,从而融入所服务产业的全球生产网络。由于展会几乎可以服务于任何一个产业,所以会展产业就可以融入所有产业的全球生产网络。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会展产业已深深地嵌入其中。

3.会展产业以多重契约的外部协调方式保障产业链的稳定运行。对会展产业而言,以产业链的方式提供产品是唯一而不是更优的选择①,因此,产业链的稳定性对会展产业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循环型、模块化产业链,会展产业至少包括超过三十个以上的模块(图1),涉及诸多产业部门,彼此间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契约链,被视为一个高密度的多重契约产业。会展产业主要以多重契约的方式,通过外部协调确保稳定运行。当然,随着跨国会展企业的扩张步伐的加快,会展企业间并购重组力度不断加强的趋势也正在形成,以内部化的方式进行管制与协调也有所体现。

4.会展产业同样具有多尺度空间叠加的特征。会展产业作为全球产业的自身网络性和通过融入全球生产网络而产生的伴生网络,都以特有的方式在切割不同地理尺度的地域系统,产生空间层级性,并统合于全球生产网络之中。在地方层次上,会展产业表现为会展集聚区,如广州琶洲会展集聚区⑭、深圳会展新城⑮等。在国家层次上,会展产业表现为会展经济带,如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和中西部五大会展经济带等⑯。在区域层次上,会展产业表现为会展发达国家的区域集聚,如由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构成的欧洲会展发展领先地区等。在全球层次上,会展产业表现为多地区会展发达国家的存在,如欧洲、美国、中国、新加坡世界领先的会展经济体等。

5.会展产业深度嵌入地方制度和文化之中。会展是建立在美学和文化基础之上的价值创造行为,会展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基于美学基础,同时彰显文化底蕴。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国统字〔2018〕43号)将会议展览服务作为中类归于“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大类下,明确了会展产业的文化产业属性。因此,会展的地方制度文化嵌入性与其他产业相比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在一些国家的硬约束性和激励性。如中国的审批制度、疫情期间的扶持政策等,对会展产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和激励效果。二是会展对文化的高适应性。如不同地方举办的展会,在开幕式、展馆和展台、配套活动等设计中,无不追求融入当地的文化、习俗元素和特色⑰,或婉约、或豪放;或细腻、或粗犷;或内敛,或开放;或坚守、或包容,使会展在文化上呈现出了多姿多彩性,展现了会展对当地文化的高度适应性。实物与文化一同展示,虚实结合⑱,拓展了会展的影响力,使会展与城市文化相互促进⑲。三是会展对文化的强黏合性。如许多组展企业纷纷挖掘当地文化题材,开发相关的展览和活动。一方面通过开发当地的文化资源,推动文娱、旅游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丰富会展的类型,扩大会展业的规模。在许多城市,会展产业与文旅产业相互融合发展,打造会展文旅城,体现较高的黏合性。

五、基于区域性与全球化特征的我国会展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会展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具有服务于所有产业和全产业链的全球性价值链网络,表现出多种特性,如既自成体系又融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复杂平台网络;以多重契约的外部协调方式保障产业链稳定运行;多尺度空间叠加、深度嵌入地方制度文化之中等,给我国会展产业发展带来许多战略上的启示。会展产业应顺应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做好会展企业的全球化经营、在地化经营和全产业链经营等。

(一)“横向(平行)专业化”扩张策略

会展产业的全球化,意味着跨国会展企业引领会展产业的发展。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化经营是任何一个企业由地方性企业迈向全球性企业的必由之路,会展企业国际化扩张的逻辑和路径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特点体现为:以会展品牌经营的规模化为路径,通过集团化经营,最终达成会展企业的国际化、全球化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横向(平行)专业化”为实施的关键策略。专业化通常是纵向的,多元化是横向的,会展企业的“横向(平行)专业化”是相对特殊的经营边界拓展方式,内涵是“纵向深耕产业市场,打造品牌专业展——依托已有的专业展会团队和经验跨界拓展新专业展会,打造专业展会品牌簇——发挥品牌溢出效应,对品牌矩阵实施集团化经营”。通过“横向(平行)专业化”的方式,一个会展企业可以深入多个产业领域,打造多个专业展会品牌,最终形成专业展会品牌簇,从而实现规模化经营,形成国际化、全球化会展网络,成为多个产业的全球推广平台。除内部孵化外,在“横向(平行)专业化”实施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横向并购的方式实现外部扩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外部扩张的方式能够更有效率地扩充品牌矩阵,巩固市场地位(图4)。因此,会展企业的“横向(平行)专业化”是集“专业化+品牌化+集团化+国际化+全球化”为一体的战略表达。以英富曼集团为例,服务超过15个专业、商业及学术领域,拥有超过550个领先的B2B展会品牌,成为全球最大的会展集团。

图4 会展企业“横向(平行)专业化”扩张示意图

(二)生态化发展策略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认为,全球经济是由社会行动者所组成的网络关系空间。企业的网络关系空间可理解为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通过多种方式构建,如联盟、授权、许可、投资、认证、供应链管理等。会展产业链的突出特点之一是纵向链条较短、横向并联关系显著,以组展商和场馆为双核心形成网络型组织结构。网络状产业的重要特点是形成产业联盟,会展产业的生态系统应以组展商和场馆为核心,通过组建垂直联盟和水平联盟的方式构建全方位网络系统,实现生态化发展。首先,以组展商和场馆为核心,组建具有根植性的地方性垂直联盟,体现会展产业的地域嵌入性和文化嵌入性。会展产业是由循环型、模块化产业链构成,地方性垂直联盟由组展商和场馆牵头,联合专业服务模块和接待服务的诸多产业而成。在此基础上,全球组展商之间结成全球性的联盟,从而使各地方性垂直联盟联结成一个整体,构成全球性会展产业的网络状生态系统,形成生态化的发展态势(图5)。

图5 会展产业网络状生态系统构成示意图

(三)全产业链优先发展策略

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会展服务于产业有两种切入方式:一是聚焦与产业链的某一或某几个环节,注重细分,深耕局部。二是将整个产业链全部纳入服务对象,全面发力,构建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随着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会展产业的突出优势在于通过构建平台的方式服务于整个产业链。这是因为会展企业的竞争对手不是同类展会,而是企业营销预算可能流向的行业,如广告、电商、直销等。企业参展参观的最根本动力是效率的最大化,展会通过搭建实体或虚拟的平台,在有限的时间内为供需双方提供尽数量尽可能多、质量尽可能高的人员、产品和信息,并尽可能多地提供促成交易和交流的机会,是可以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平台,因此规模化和网络化是会展经营的主要方向。做大是会展企业做强的基本前提,没有规模作保证的展会从长远来看没有竞争力。要想扩大展会规模,最根本的、长远的保证在于服务全产业链。全产业链展会是市场竞争和选择的结果,与细分市场展会共存于同一生态系统中,但前者居于主导地位。因此,在每一个产业中打造居于生态链顶端的头部展会,对于会展产业长久地保持核心竞争力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头部会展企业的打造,必然以全产业链的市场空间为发展基础。没有这一基础,展会规模难以做大。通过细分市场展会之间的整合、重组,进而发展成全产业链展会,是打造头部会展企业的重要路径之一。已有的全产业链展会也可以通过吸收、合并等市场化手段,不断扩大规模、充实内容、完善服务、提高质量,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会展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总之,会展与所服务产业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因为要服务于全产业链,所以要构建平台;因为有了平台,才有服务全产业链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的格局下,会展产业必然要同步构建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的会展网络平台,以适应于全球产业的演进。在“双循环”新的发展格局下,会展产业在稳定供应链、延伸产业链和提升价值链等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会展企业实施全产业链优先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李铁成,刘力.基于循环型、模块化产业链的展览业运行机理与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论坛,2020(2):62-70.

②苗长虹,魏也华,吕拉昌.新经济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68;269;130.

③王承云.会展经济[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2-4.

④Riddle DI.Service-Led Growth:The Role of the Service Sector in World Development[M].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1986:21-28.

⑤水野隆德.美国经济为什么持续强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⑥李冠霖.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⑦华而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J].经济研究,2001(12):3-8.

⑧王起静.会展产业的本质及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9):75-82.

⑨张敏主编.中外会展业动态评估研究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55-158.

⑩罗秋菊,庞嘉文,靳文敏.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大型活动对举办地的经济影响——以广交会为例[J].地理学报,2011,(4):487-503.

⑪李铁成,刘力.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的我国会展业经济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2014(6):34-45.

⑫Dicken P,Kelly P F,Olds K,et al.Chains and Networks,Territories and Scales:Towards A Relation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Global Economy[M].Global Networks,2001,1(2):89-112.

⑬彼得·迪肯,刘卫东译.全球性转变[M].北京:商务商务印书馆,2007:13-22.

⑭李铁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标下广州会展类型结构优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3-98.

⑮彭丽珉,李铁成,黄琼冰.深圳宝安大空港区会展业发展研究[J].可持续发展,2019,9(2):214-220.

⑯李铁成,刘力.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及对策[J].经济纵横,2012(7):80-83.

⑰Lisa Claypool.Boundary forms:Calligraphy and the City at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s,Culture and Society,2014,27(3).

⑱Nguyen Van Huy.The Exhibition on Catholic Culture:Dialogues and Negotiations at the Vietnam Museum of Ethnology[J].Curator The Museum Journal,2016(59).

⑲Robert Freestone.Exhibitions and Town Planning Culture:An Australian Perspective[J].ITU A|Z,2011(08).

猜你喜欢
会展产业链服务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