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2022-04-24 13:36孙a维峰张b秀娟b
江苏商论 2022年4期
关键词:区位产值文化产业

赵 婷 ,孙a维峰 ,张b秀娟b

(a.运城学院 音乐系;b.经济管理系,山西 运城04400)

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大发展。主要原因可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来分析。从需求的角度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这种精神层次的需求越来越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①。但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了明显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阶梯的发展模式,具有显著地向东部地区集聚的趋势,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基本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的经济效应、运行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但研究结果不尽一致②。本文与以往研究不同的地方在于,本文不仅测算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总集聚水平以及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还利用Jacquemin and Berry熵指数分解法把文化产业的总集聚度分解为区域间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和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程度,能够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文化产业总集聚程度变动的原因。

一、文献评述

在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显著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以2018年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为例,2018年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数总计2055.8万人,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2.65%。但其中,仅东部地区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就占了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数的60.11%;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加起来仅占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数的39.89%,区域差异明显。从增长的角度看,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008—2018年间,全国文化产业从业人数从1008.22万人增长到2055.8万人,增长了103.9%。其中,东部地区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增长了81.99%;西部地区增长143.59%;中部地区增长最快,达到了206.6%,而东北地区仅增长了2.84%1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以下同。。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不均衡现象也吸引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相关研究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测度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度。中国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③;文化产业的聚集具有明显的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区域差异④;东部地区文化产业集聚是全国总集聚度的主要部分⑤。邱删利用多个指标对中国文化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发现存在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现象⑥。秦东方和山红梅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呈下降趋势⑦。

二是从全国的角度研究了文化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文化产业的集聚对文化产业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⑧⑨。文化产业的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⑩⑪。文化产业的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有重要影响⑫。从城市化经济的角度看,文化产业集聚有助于提高文化企业的生产率⑬。作为一种典型的绿色经济,文化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⑭。

三是探讨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地理条件、文化资源禀赋、运输条件、经济状况都对文化产业集聚具有影响,后两者的作用更关键④。王猛和王有鑫利用35个大中城市的数据发现,影响东部城市和西部城市文化产业集聚的因素是不一样的⑮。利用安徽省的数据,高长春和江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⑯。

四是对某个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的相关研究。一些学者还具体测度了某些省份文化产业的集聚情况,如梁君和陈显军对广西文化产业的集聚度进行了具体测度⑰;戴钰在测度湖南文化产业集聚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影响因素⑱;喻莎莎分析了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的特征⑲;张锦分析了河南文化产业集聚的实践模式⑳;荆立群和薛耀文以山西为例分析了资源型地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特征㉑。

二、中国文化产业的总集聚水平

本文借鉴产业经济学中测度行业垄断程度的集中度指数CRn来测度中国文化产业的总集聚水平,其计算方法是文化产业内产值最大的n个地区占文化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这里,CRn为文化产业的总集聚度,Yi表示某个地区文化产业的产值,N为省份数。本部分选取2015—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集聚度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2015—2017年这3年间,文化产业产值比重排名前6的省市保持不变: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和上海,这6个省市的位次也少有变化。排名第一的是广东省,广东的文化产业产值接近全国文化产业产值的七分之一。东部6省市连续3年CR6指数超过57,表明这6个省市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国文化产业产值的比重为57%;与之相比,排名后6位的6个省市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国文化产业产值的比重仅为1.78%。可以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集聚程度非常高,并且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聚。由于无法获得2018年各地区文化产业产值情况,所以表1没有计算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的总集聚度。作为替代,我们试着以营业收入代替产值来计算2018年的文化产业CR6。结果表明,以营业收入计算的CR6值更高,达到了64.7,并且排名前六位的地区仍是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只不过排名顺序发生了变化。

三、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

本文采用区位熵指数来测度中国文化产业的相对集聚水平。区位熵主要用来衡量区域经济的空间分布情况,计算方法是用某个地区文化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除以全国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所以,区位熵指数实际上是一个比率的比率,能够反映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这里,LQi为某个地区文化产业的区位熵指数,Yi为某个地区的文化产业产值,GDPi为某个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Y为全国文化产业产值,GDP为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区位熵指数大于1,表明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文化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全国水平,集聚化程度较高;反之,则表明该地区文化产业集聚程度较低。计算结果见表2。

表2计算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文化产业的区位熵指数。从中可以看到,北京的区位熵指数遥遥领先,除2016年接近于2之外,2015年和2017年都超过了2。连续三年区位熵指数大于1的地区仅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4个地区;湖南和天津在2015年和2016年大于1,但到了2017年则降低到1以下;福建则是2015年大于1,2016年和2017年都小于1;其他地区则是连续三年区位熵指数小于1。

表2 中国文化产业空间分布情况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产业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以2017年为例,区位熵指数大于1的五个地区全部位于东部,绝大多数中西部地区的区位熵指数远低于1。令人稍感意外的是,东北三省的区位熵指数位于中位数以下位置,尤其是吉林省,排名全国倒数第一。整体上看,在中国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要远远快于其他地区,从而使得文化产业向东部地区集聚。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三省来说,不仅仅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国文化产业产值中的比重较低,而且相对于自身的地区生产总值来说也偏低。

四、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分解

CRn指数能够测度文化产业的总集聚度情况,区位熵指数能够测度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但中国幅员辽阔,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制度环境、基础设施、文化资源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能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本部分我们借鉴Jacquemin and Berry提出的熵指数分解法,把文化产业的总集聚度分解为区域内和区域间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动㉒,以探讨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性。

用熵指数来计算的全国总的文化产业集聚程度TE为:

全国N个省份又可以划分为M为区域2比如中国大陆31个省份可划分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个区域。。从区域的角度看,该区域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国文化产业产值的比重为:

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熵指数为:

很显然,某个区域内部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会影响到全国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同时,区域之间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全国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区域间文化产业集聚程度计算公式为:

TE、IE和OE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这里IE为某个区域内文化产业的集聚程度,WIE为各个区域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加权平均。按照(7)式,我们可以把全国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动分解为区域间集聚程度的变化和区域内集聚程度的变化。我们把中国大陆31个省市划分为东部(包括10个省市)、东北(包括3个省份)、中部(包括6个省份)和西部(包括12个省市)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文化产业集聚程度分解

关于表3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数字越小代表集聚程度越高;二是由于熵指数的计算与变量的多少有关,所以各个区域内部的IE无法绝对比较。虽然期限较短,但我们也能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2015—2017年间,文化产业的总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这种上升一方面来自区域间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主要指其他地区向东部集聚。另一方面则来自区域内集聚程度的上升,在此期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IE呈上升趋势。尽管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IE呈下降趋势,但由于东部地区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支配地区,从而使得WIE呈上升趋势。通过表3还可以看到,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比区域间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对总集聚程度的变化具有更大的影响。

五、结语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31个省市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数据进行研究。首先利用集中度指数来测度文化产业的总集聚水平,结果发现中国文化产业的总集聚程度非常高,东部6个省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全国文化产业产值的比重超过一半。其次,利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了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结果发现中国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空间格局不均衡现象。最后,利用Jacquemin and Berry熵指数分解法对文化产业的总集聚度进行了分解,结果发现,2015—2017年间中国文化产业的总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这种上升一方面来自区域间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另一方面则来自区域内集聚程度的上升。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比区域间文化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化对总集聚程度的变化具有更大的影响。

因此,国家应采取政策来鼓励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资源条件、人力资本禀赋等都存在显著不同,因此各地应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来发展文化产业,如中部地区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就可以加大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的民族和地域风情具有特色,可以在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生态区。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2017-10-18.

②王志标,杨京圆.我国文化产业集聚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动态,2019(07):43-49.

③刘珊.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J].商业时代,2014(26):118-119.

④蒋萍.我国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研究[J].调研世界,2015(11):14-18.

⑤赵星,赵仁康,董帮应.基于ArcGIS的我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空间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4(02):52-58.

⑥邱珊.基于集聚熵理论的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度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6(01):139-141.

⑦秦东方,山红梅.基于模糊灰度的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1):207-209.

⑧赵星,郭宝,祁宇婷.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基于中国139个大城市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16(24):190-192.

⑨熊建练,王耀中.我国分布异质视角下产业集聚与文化产业增长研究——基于分位数面板回归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38(02):117-122.

⑩曹清峰,王家庭,杨庭.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05):51-57.

⑪杨卫武,毛润泽.文化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与地区差异——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4(04):34-42.

⑫郭新茹,顾江,陈天宇.我国文化产业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J].江海学刊,2019(06):77-83.

⑬陶金,罗守贵.基于不同区域层级的文化产业集聚研究[J].地理研究,2019,38(09):2239-2253.

⑭刘耀彬,袁华锡,王喆.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17,39(04):747-755.

⑮王猛,王有鑫.城市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35个大中城市的证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01):12-20.

⑯高长春,江瑶.知识产权保护能否促进文化产业集聚?——基于安徽省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4):126-130.

⑰梁君,陈显军.广西文化产业集聚度实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05):43-46.

⑱戴钰.湖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04):114-119.

⑲喻莎莎.河南省文化产业集聚度测算及其特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S2):557-562.

⑳张锦.河南文化产业集聚的基本特点、实践模式与政策建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3(01):84-87.

㉑荆立群,薛耀文.我国资源型地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经济问题,2020(05):123-129.

㉒Jacquemin A P,Berry C H.Entropy Measur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rporate Growth[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79,27(4):359-369.

猜你喜欢
区位产值文化产业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地理区位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