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联合内观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2022-04-27 09:25李文勇王雨虹
云南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量表疗法密度

李文勇,王雨虹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 精神科,云南 玉溪 653100)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持续增高,虽然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即使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也只能达到 50%~70% 的治愈率,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1]。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手段十分多样,如药物疗法、心理干预法、绘画法、药物联合绘画法等[2-4],但多是从外在因素入手,很少从青少年自身出发去进行治疗。内观疗法注重患者自身的感受,是一种从患者自身出发进行治疗的新兴手段,现已在精神疾病治疗,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选取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部分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药物联合内观疗法,观察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3月-2021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48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见《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法与诊断标准》[5])。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3~16岁;(2)监护人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过严重自杀行为;(2)无法配合治疗者;(3)伴有其他疾病;(4)有其他精神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24例患者。对照组有男生14例,女生10例,平均年龄(15.64±1.13)岁;观察组患者有男生11例,女生13例,平均年龄(15.81±1.08)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对照组患者

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即口服抗抑郁药物舍曲林8周,50 mg/d。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14 d的基础上实施内观疗法。内观疗法是指在封闭内观室由治疗师进行集中内观治疗,由围绕“他人给我做的事情”、“我给他人做的事情”、“我给他人带来的麻烦”3个问题,让患者展开回忆。每隔1~2 h,由内观治疗师对患者进行3~5 min咨询及指导。实施内观疗法的详细步骤如下: (1)导入期(内观活动前期);(2)进展阶段(开展正规的内观活动, 深入内观);(3)洞察和转换期(非理性认知的发现与转换);(4)结束期(总结)[6]。连续治疗5 d,7 h/d,共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入院前及内观治疗结束后检测患者的以下指标:

(1)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采用HAMD-24量表进行,共24项5 级评分法。0、1、2、3、4分别表示无抑郁症状、轻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极重度抑郁。评分越高,患者的抑郁程度越重[7]。

(2)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亲子关系诊断量表(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est,PCRT)评估[8]。该量表有20项内容4级评分,总分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

(3)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进行,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好[9]。

(4)评估患者与家人的亲密度:利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mily Adaptability and Cohesion Evaluation Scale-II China Version,FACES II-CV)进行,共30个条目5级评分,评估内容包括家庭亲密度和家庭适应性,实际感受与理想状况得分之差的绝对值表示对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不满意程度,差异越大,不满意程度越大[10]。

(5)观察药物联合如内观疗法的临床疗效,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8级评分法,通过患者的严重程度判断分值在0~7分,分值越高,疗效越差[11]。

1.4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平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数(%)表示,并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比较

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的HAMD-24评分和S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2组患者的两项评分均显著显著降低,但观察组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比较分)

2.2 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

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WHOQO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分)

2.3 2组患者的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比较

PCRT 评分结果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亲子关系量表各项得分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观察组亲子关系诊断量表中各项得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分)

2.4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各时间节点观察组的CG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2周后的CG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

3 讨论

抑郁症是最普遍的精神病疾病之一,是一种使人衰弱的慢性疾病,影响12%~25%的青少年[12-14],会导致情绪痛苦以及社交和教育功能障碍[15],且通常从青少年开始。随着青少年抑郁症的持续增加,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尤其令人担忧[16],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充分评估和治疗的担忧是儿科心理健康关注的重点。

鉴于青少年群体的特殊性,其治疗也必须十分谨慎。当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手段仍然是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17]。舍曲林目前是唯一被国际认证的用于青少年抑郁人群的治疗药物。除此之外,许多非药物疗法,如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3]。内观疗法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结构化自我反思方法[18],已被证明可以短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个人可以通过自我导向的认知练习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的基本原则与中国人的世界观是一致的,因此这种疗法在中国的临床环境中越来越受欢迎[19]。

本研究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内观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并与常规治疗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药物治疗联合内观疗法可显著改善青少年抑郁症状,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是一种有效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另外,青少年抑郁患者家庭往往会出现不良的亲子关系,研究证实内观疗法可显著改善青少年抑郁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20],因而,可应用在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治疗上。本研究评估了药物联合如内观疗法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亲密度的作用,经药物联合内观疗法治疗后,患者的WHOQOL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说明该法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综上所述,药物联合内观疗法可有效缓解青少年抑郁症状,降低其焦虑程度,改善其生存质量,增加其与家庭的亲密度,临床疗效显著,因而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量表疗法密度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