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4-27 09:25秦雅霜郝玉瑜
云南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射血注射用血症

秦雅霜,杨 静,王 勇,朱 毅,陶 红,郝玉瑜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集团医院 急诊内科,安徽 合肥 230000)

2018-2019年对42个欧洲心脏病学会的国家调查显示到:心力衰竭发病率的中位数为每例3.20例/1000人/年,患病率的中位数为17.20例/1000,每年每百万人中心力衰竭住院的中位数为2671[1]。2019我国前瞻性地对2017-2018年169家医院的心衰患者进行了研究,显示心衰患者近1年内因心衰住院的比例为32.8%,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组患者共11034例(35.2%),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组患者共6825例(21.8%),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组患者共13497例(43.0%)[2]。心力衰竭患病率高,住院率高以及需要多次住院的情况对患者心理和生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既往研究提示早期再入院的因素包括缺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3]。心衰患者的90 d再入院率可因合并房颤而增加[4]。心衰患者1年内再住院或死亡与左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浓度和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相关[5]。女性、年龄>75 岁、低钠血症是心衰患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6]。尽管国内外有相关研究,但对于影响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的因素仍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本研究主要对2019年7月-2020年7月就诊的266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分析,帮助纠正或改善6个月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提高预后效果,减少住院次数。

1 资料收集和研究方法

1.1 资料收集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本院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好转出院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因心衰再次住院的患者归类为再住院组,否则为非再住院组。纳入标准:(1)入院时通过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可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2)成年男性或女性;(3)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的出院患者。排除标准:(1)不能配合随访或死亡的患者;(2)研究资料缺失的患者;(3)住院期间患者发生了脑梗死、急性肾衰竭等严重危害生命的疾病。

1.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的住院信息: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Ⅲ级、Ⅳ级)、合并症(房颤、慢性肾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药物治疗(ACEI/ARB、β受体阻滞剂、袢利尿剂、新活素、诺欣妥)、贫血、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吸烟史。随访方法:电话随访及查找患者再住院的就诊信息。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再住院组和非再住院组的单因素分析

心衰患者合并慢性肾病、贫血、低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对再住院有影响(P<0.05);患者使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ACEI/ARB类药物对再住院有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房颤、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使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诺欣妥,以及患者的吸烟史对心衰患者的再住院无明显影响(P>0.05),见表1

表1 再住院组和非再住院组影响因素的比较

2.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贫血(P=0.047)、低蛋白血症(P=0.046)是慢性心衰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的应用(P=0.012)降低了慢性心衰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风险。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研究慢性心衰患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有利于对出院患者进行更合理有效的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显示贫血、低蛋白血症是慢性心衰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而新活素的应用降低了慢性心衰患者6个月内再住院的风险。

贫血时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器官,患者可出现心悸和心率加快,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异常,加重心功能不全。慢性心衰患者合并贫血将增加住院的病死率[7]。为改善心衰患者预后,应纠正贫血。

低蛋白血症使机体的血浆渗透压不能维持稳定,进入到组织间隙的液体增加,导致循环血容量下降,加重患者微循环障碍[8]。低蛋白血症会延长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时间[9]。低蛋白血症的严重程度会影响心力衰竭预后,应在住院期间进行治疗。

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心室肌产生的内源性脑钠肽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拮抗交感神经,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外周动脉扩张,可减少高血压的发展和相关终末器官的损害[10]。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使用新活素可以改善心输出量,其作用是在输注30 min后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并在3 h后降低对静脉回流的阻力[11]。高龄患者经新活素治疗后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12]。本研究也证明了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新活素治疗能降低患者6个月内再次入院的机率。

综上所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对于有贫血、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随访和治疗。同时应重视新活素的使用,积极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

猜你喜欢
射血注射用血症
射血分数保留心衰是未来防治重点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低磷血症与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能量消耗情况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