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成必备技能,为更多濒危生命赋能

2022-04-28 01:31汪昌莲
江淮法治 2022年6期
关键词:公共场所危重设施

文/汪昌莲

据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陈玮建议,将心肺复苏纳入重点岗位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为危重人员到达医院抢救争取时间和机会。

据统计,病人需要急救的情况,95%发生在医院以外。基于此,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提出,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设施,加快应急反应速度,争取急救黄金时间,降低院前死亡率。除了必备的AED“神器”等急救设备设施,还需要公众掌握相应的急救技能。而我国的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并不高。

此前有专家表示,公共场所急救必须要讲究方法,不能随便乱救,否则会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愿不愿意向患者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知不知道怎样向患者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为了保障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二者都需要作出正确的回答。

正因为如此,陈玮建议,警察、司机、消防员、列车员、船员、导游、宾馆饭店和大型商超的服务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安保人员、生产安全员等,必须将急救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心肺复苏术纳入岗前培训,使他们身处急救现场时能及时发挥重要作用,为危重人员到达医院抢救争取时间和机会。

换言之,急救成必备技能,为更多濒危生命赋能。事实上,让AED等急救设备、设施进入公共场所,仅是做好院前急救第一步,还需普及急救技能强力跟进。否则,急救设备、设施将成为一种摆设。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还应针对院前急救服务,为公众制订更加通俗的科普读本,大力宣传正确的预防与救护措施,使人们在遇到险情时,既能勇于伸出援手,又能正确使用急救设备、设施,进行科学救助,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不当施救造成的伤害,以此提升院前急救公众参与率和成功率。

猜你喜欢
公共场所危重设施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民生设施非“摆设”
垂直循环式立体停车设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应对
公共场所禁烟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