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2022-05-03 14:26刘英英刘秋美于雪婷杨莹马丽秋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研究进展不良反应药物

刘英英 刘秋美 于雪婷 杨莹 马丽秋

[摘要]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由于糖尿病类型不同,患者使用的药物也有所不同。在药物治疗期间,虽然患者的疾病进程有所控制,但是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也较高,其不良反应类型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反应及皮肤反应等,而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依从性及知识缺乏等因素有关。糖尿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情况是临床糖尿病药物管理及监测的重要参考因素。本文将从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糖尿病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处理不良反应的相关护理干预这几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掌握糖尿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升糖尿病患者临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也为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及临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97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2)06-0052-05

近年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糖尿病患病率在我国及全世界各地都呈上升趋势。研究显示,从1980年到2016年,全世界成人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3 倍左右[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则达到 11.6%,并且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2]。糖尿病的五大治疗方式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糖尿病教育、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而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3]。在控制症状及延缓疾病进展中,药物治疗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长期使用药物也会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在根据患者糖尿病类型的不同选择个体化用药时,也需要考虑各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糖尿病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合理安全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1 糖尿病的概念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 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慢性高血糖,并伴有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及急性或慢性的并发症[4]。因此,糖尿病的防治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

2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

目前,糖尿病暂时还没有完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药物加以控制[6],对大多数患者病情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合理规范用药能确保用

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控制[7]。但是,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会产生不良反应。

2.1  口服降糖药不良反应

2.1.1  磺酰脲类磺酰脲类是口服降糖药中比较传统的一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8]。磺酰脲类主要适用于胰岛 B 细胞功能正常的非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9]。其代表药物主要包括格列吡嗪、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

常见临床不良反应主要有低血糖、消化道症状、变态反应及代谢和营养障碍等[10]。其中,孙露等[11]研究发现,格列吡嗪还会引起造血系统可逆性变化等;格列本脲会造成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格列美脲可引起低血糖、暂时性视力障碍、血液系统血常规改变等;格列齐特会引起皮肤反应、视力障碍等。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出现一系列不良事件,需引起重视。

2.1.2  双胍类降糖药双胍类药物是治疗2 型糖尿病的常规药物,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首选药物为二甲双胍[12]。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13]。有研究发现,如果添加胃肠微生物调节剂可以中和、减缓二甲双胍所导致的胃肠道反应[14]。因此,在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二甲双胍剂型对其不良反应的改善。其次是低血糖,主要对糖原产生和分解进行抑制,副作用比较明显,使患者产生严重的不适感[15]。Lamounier等 [16]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发生一次低血糖不良反应的数量达到一半以上,而无症状低血糖不良反应占到10.6%,严重低血糖不良反应占到10.3%。所以,在用藥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可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而乳酸中毒也是二甲双胍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其中头晕、嗜睡、呼吸困难是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二甲双胍可改变乳酸循环,也是引起乳酸堆积、乳酸中毒的机制[17]。二甲双胍如果引起乳酸中毒,其死亡率可高达50%[18]。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避免一次性大量用药,可预防发生乳酸中毒[19]。

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由二甲双胍引起的维生素 B12缺乏的发生率达7.0%~ 22.5%[20],而且还可使患者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21]。目前,二甲双胍引起的2 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 B12缺乏的机制还未完全清楚[22]。

另外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还可以导致肝脏损害[23]、诱发急性胰腺炎[24]、低镁血症[25]、白细胞破裂性血管炎[26]。虽然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高,但在用药时,也要辨别好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2.1.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阿卡波糖和伏格列糖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中使用率较高的药物。在《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高血糖治疗路径中,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使用推荐名次为第二,仅亚于二甲双胍[27],所致不良反应能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张文鑫等[28]研究发现,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不良反应如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是最常见的,包括恶心、厌食、腹胀、肝功能异常、口唇肿胀、黏膜充血、腹部疼痛;皮肤及其附件不良反应包括瘙痒、皮疹、皮肤黄染、口周皮肤瘙痒;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失眠、焦躁、巩膜黄染、口麻;心脑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包括胸闷、心慌、急性脉管炎;全身性损害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发热;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包括气短、喘憋。

以往文献表明,如果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阿卡波糖,不良反应就会明显发生,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会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案是非常关键的[29]。

2.1.4  噻唑烷酮类噻唑烷酮类主要代表药物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减少胰岛素的抵抗是其主要作用,能够有效改善高血糖的情况[30]。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系统损害、内分泌失调、心血管系统损害、骨骼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异常、代谢和营养障碍、肝胆系统损害、红细胞异常[31]。

2.1.5  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主要代表药物是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是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药。主要不良反应是头晕、心悸[32],其次是低血糖反应、呼吸道感染、头痛等;比较罕见的是腹痛、恶心;极为罕见的是视觉异常、肝功能异常、腹泻、呕吐、便秘[33];还有肾功能异常的表现[34]。瑞格列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肝损害,发生率可达80.77%[35]。其中,高龄和剂量过大是导致这两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因此,医生应该特别注意糖尿病老年患者使用瑞格列奈,应该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物的剂量。同时,也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保证患者安全用药[35]。

2.2  胰岛素不良反应

临床上应用胰岛素十分广泛,胰岛素治疗可以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展,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36]。但是,使用胰岛素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其中,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未按时进餐、肝肾功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胰岛素剂量使用过大。低血糖反应早期可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跳加快、头昏、心慌、饥饿感等;晚期可以出现头痛、头晕、精神错乱;严重者还可引起昏迷、休克,甚至导致患者死亡[37]。

有文献报道[38],胰岛素注射一段时间,注射部位可出现瘙痒、红肿、红斑和灼烧感,严重者会出现全身荨麻疹。如果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医护人员要做到积极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且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要密切观察其过敏反应,做好应急准备[39]。

长期使用胰岛素,并且在同一个部位反复注射的患者,可出现脂肪萎缩。此外,少数患者可出现面部及四肢水肿。需告知患者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腹部、臀大肌、上臂三角肌可以轮流注射,并且采用室温的胰岛素注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皮下脂肪萎缩[40]。

有研究发现,胰岛素治疗1 型糖尿病患者时,患者体内在第3 年可出现胰岛素抗体,并且能够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需医护人员向社区糖尿病人群中加强其健康宣教与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管理体重与控制血糖水平的意识[41]。

3 影响糖尿病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

3.1  年龄

根据201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可知[42],>65岁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高达21.5%,是成人的4 ~8 倍[43]。原因在于高龄人群病程长,通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功能衰退,且随年龄升高,对药物剂量的个体差异逐渐增大,进而影响药物代谢,降低药物耐受力,减小药效阈值,从而降低患者对低血糖的调节能力,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44]。

3.2  患者依从性低

我国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较高,近年来,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上升。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缓病程进展的关键就是科学、规范地使用药物[45]。但是,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有并发症,且用药多种多样、疗程较长、费用也较高,导致降低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而影响其治疗效果,进一步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46]。

3.3  患者知识缺乏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获取糖尿病有关知识比较局限,导致患者不能了解糖尿病是终身需要治疗的疾病[47],而且对药物相关作用和机制也不清楚,不能提早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出现不良反应也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加以控制。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药物可产生的不良反应,向患者讲解服用药物应该注意的事项。此外,还应该让患者及家属掌握不良反应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4 不良反應的护理干预

4.1  精细化护理

楚伟英等[48]研究表明,精细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干预效果,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之后可对这方面深入研究,也可应用到其他各种药物中,为患者的健康恢复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措施。

4.2  延续护理

骆小青等[49] 研究表明,定期通过不同途径科普相关专业知识,指导患者在用药、饮食、监测、运动、睡眠等方面正确实施。帮助患者总结分析病情变化的根本原因,归纳糖尿病控制的有利因素,据此进行生活行为的适度调整,使其恢复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践行健康行为等,从而使血糖值长期得到有效控制,大大减少或延缓2 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

4.3  整体护理

陈玉荣[50]研究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注射中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整体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不良的情绪,可以提高患者的配合依从性;其次,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以及胰岛素注射等方面的认知;最后,整体护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很好,从而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整体护理干预是一种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借鉴应用的护理方式。

4.4  全程护理

张克泉[51]研究表明,全程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血液指标,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此研究虽然不是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干预,但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临床上也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4.5  系统化护理

张娟[52]研究表明,系统化护理可以改变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及用药方法等。研究显示,系统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进行,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药物应用过程中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5 存在问题与展望

糖尿病在国内、全世界發病率均较高,且逐年增加。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终身治疗和综合治疗等,但糖尿病患者主要存在于老年人中,文化程度也相对偏低。同时,在药物依从性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并且意识不到药物的不良反应。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相关研究虽然较多,但是局限于某个医院或社区,推广程度不够,未来可以加强这方面的力度,让糖尿病患者认识到相关的重要性,了解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且能够辨别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不良反应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病情加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6 小结

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是非常高的,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虽然很齐全,但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相对也较多。国内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采取的护理干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此后要重视患者的服药舒适度,医护人员也要明确糖尿病类型与分期,对患者合理用药,并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整体概括了糖尿病概念、药物不良反应、影响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有关护理措施。本文涉及药物可能有些不全面,尤其是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未进行阐述,不良反应也相对不够全面,护理干预参考外文文献较少,此后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NCD Risk Factor Collaboration.Worldwide trends indiabetes since 1980: a pooled analysis of 751 population- based studies with 4.4 mil- lionparticipants[J].Lancet,2016,387(10027):1513-1530.

[2] 胡晓峰. 内分泌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3):143,6.

[3] 张红霞. 口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17,29(2):75-78.

[4] Petersmann A,Nauck M,Müller-Wieland D,et al.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J]. Exp Clin Endocr Di-ab,2018,126(7):406-410.

[5] 金丹,刘萌萌,郭咸希,等 .代谢组学技术在糖尿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21,24(3):542-547.

[6] 胡翠宁,高峰.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特点及合理应用[J].医药导报,2009,28(11):1393-1398.

[7] 张欣,程林,符佩姝,等.34886例门诊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1,43(20):2260-2265.

[8] 陈守奎. 常用口服降糖药分类及评价[J].医药导报,2016,35(S1):79-81.

[9] 马英骥,孙丽斌,王莎莎,等. 磺酰脲类药物对糖尿病患者胃癌发病风险及预后影响的 Meta 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8):1355-1360.

[10]  衣萍. 磺酰脲类降糖药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用药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6):168,196.

[11]  孙露,张力,杨晓晖. 常用口服降糖药分类及临床合理使用(待续)[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11):1824-1825.

[12]  Kaplan DE,Serper M,John BV,et al.Effects ofMetformin Exposure on Survival in a Large National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Cirrhosis[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21,19(10):2148-2160.

[13]  Odawara M,Kawamori R,Tajima N,et al.Long-term treatment study of global standard dose metformin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ol Int,2017,8(3):286-295.

[14]  Burton JH,Johnson M,Johnson J,et al.Addition ofa Gas trointestinal Microbiome Modulator to Metformin Improves Metformin Tolerance and Fasting Glucose Levels[J].J Diabetes Sci Technol,2015,9(4):808.

[15]  付金华,林美玲,林文宏,等. 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对2 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5):31-32.

[16]  Lamounier RN,Geloneze B,Leite SO, et al.Hypoglycemia incidence and awareness among insulin- treated patients with diabetes: the HAT study in Brazil[J].Diabetology and Metabolic Syndrome,2018,10(1):83.

[17]  Kuan IHS,Savage RL,Duffull SB,et al.TheAssociation between Metformin Therapy and Lactic Acidosis[J].Drug Saf,2019,42(12):1449-1469.

[18]  Lalau JD,Kajbaf F,Arnouts P,et al.Mortality andmetformin us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hronic kidney disease[J].Lancet Diabetes&Endocrinology,2015,3(9):680-681.

[19]  Boucaud-Maitre D,Ropers J,Porokhov B,et al.Lacticacido sis: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formin levels, lactate concentration and mortality[J].Diabet Med,2016,33(11):1536-1543.

[20]  Khan A,Shafiq I,Shah H.Prevalence of Vitamin B12Deficiency in Patients with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on Metformin: A Study from Khyber Pakhtunkhwa[J]. Cureus,2017,9(8):e1577.

[21]  Albai O,Timar B,Paun DL,et al.MetforminTreatment: A Potential Cause of Megaloblastic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MetabSyndrObes,2020(13):3873-3878.

[22]  AttiyaN.Oral diagnosis of vitamin B12 deficiency due tolong-term metformin treatment: a case report[J].Pan Afr Med J,2020,37:280.

[23]  Volarevic V,Misirkic M,Vucicevic L,et al.Metforminaggravates immune-mediated liver injury in mice[J]. Archives of Toxicology,2015,89(3):437-450.

[24]  Wolfe D,Kanji S,Yazdi F,et al.Drug inducedpancre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ase reports to determine potential drug associations[J].PLoS One,2020,15(4):e0231883.

[25]  Svare A.A patient presenting with symptomatichypomagnesemia caused by metformin-induced diarrhea: a case report[J].Cases J,2019(2):156.

[26]  Czarnowicki T,Ramot Y,Ingber A,et al.Metformin-induced Leukocytoclastic vasculitis: a case report[J].American Journal ofClinical Dermatology,2012,13(1):61-63.

[27]  田莉,王春江. 臨床药师参与1 例 HBV 代偿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卡波糖的处置分析[J].中南药学,2019,17(12):2174-2176.

[28]  张文鑫,王奎鹏,曹英杰. 阿卡波糖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7(10):7-10.

[29]  许佳音,郑建洪. 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2):73-74,77.

[30]  庄会艳.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7):88,90.

[31]  张士勇.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评价,2014,31(4):223-225.

[32]  孟磊.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8):8.

[33]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M].1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60.

[34]  齐桂花. 阿卡波糖与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率分析[J].系统医学,2019,4(2):123-125.

[35]  张建民,雷招宝. 瑞格列奈致不良反应53例报告分析[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7,14(5):74-77.

[36]  卢宝怡.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护理中健康教育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1,40(6):163-166.

[37]  尹凤. 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反应原因及其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2):153-154.

[38]  杨晓晖,张力,邓媛瑗,等 .国外胰岛素不良反应报告综述[J].药品评价,2010,7(19):26-31.

[39]  高俊香,秦静.1例 2型糖尿病酮症患者合并胰岛素过敏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7):1081-1083.

[40]  石雪,陈琰,王嘉欣,等.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优泌乐致皮下脂肪萎缩3 例报道[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5):126-127.

[41]  廖清华,陈晓正,付浩祥,等. 社区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控制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8):42-43.

[42]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5年)[J].中老年保健,2016(9):4-5.

[43]  杨柳,石凤华,马丽娟. 基于 Logistic 回归分析格列美脲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及其对治疗2 型糖尿病有效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警戒,2021,11(18):1-9.

[44]  Shu B,Liu YL,Jiang L.Research progress ofevaluation criteria for potential inappropriate drug use in the elderly[J].Chinese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2019,39(18):1905-1910.

[45]  闫宇.品管圈管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认知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1,16(4):357-359.

[46]  崔王飞,井明霞,李小菊,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20):5098-5101.

[47]  张晓凤.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0):154-155.

[48]  楚伟英,邓博,李燕辉,等 .精细化护理在低频超声清创仪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慢性溃疡护理中应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3):536-539.

[49]  骆小青,黄丹萍,钟金凤,等 .延续护理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6):146-149.

[50]  陈玉荣. 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20):155-156,159.

[51]  张克泉. 全程护理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6):170-171,180.

[52]  张娟. 系统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3):87.

(收稿日期:2022-01-02)

猜你喜欢
研究进展不良反应药物
GNSS-PPP算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CHI3L1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警惕药物的致癌性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