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羊肝吸虫病发生和防治

2022-05-05 02:35王健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宿主蜗牛动物

王健

摘要 肝吸虫病多发生于牛羊,马、鹿、骆驼也易感,是一种全球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经济损失巨大。当前对于肝吸虫病的防治主要是施用抗生素驱虫,但耐药性的产生、食品中化学物质和抗生素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着恶劣影响,因此疫苗的开发对于肝吸虫病的控制极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肝吸虫的发生、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以期为农场动物健康养殖提供文献讨论。

关键词 肝吸虫病;牛;羊;防治

肝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全球已有 70 多个国家超过 1,700 万人受感染,1.8 亿人面临感染风险。动物感染肝吸虫被称 为肝吸虫病,人感染的肝吸虫病被称为肝吸虫感染。肝吸虫分布极 广,主要是温热带地区,如拉丁美洲、欧洲、南亚、东南亚、东亚和北 非等地区,感染食品动物所引发的经济损失巨大。肝吸虫主要有三 种,根据拉丁文物种名可分别称为肝片吸虫 (fasciola hepati ca)、巨片吸虫或热带吸虫(fasciola gigantica)和大拟片形吸虫 或鹿吸虫(fascioloides magna)。肝片吸虫和巨片吸虫已被证实 能感染家养反刍动物,据估计全球约有 5.5 亿只动物受感染。大拟 片形吸虫主要感染野生有蹄类动物,其中主要是鹿,所以也被称为 鹿吸虫。肝片吸虫和巨片吸虫主要的感染地区在北非和亚洲的低 纬度地区,还有明显的杂交现象。其中肝片吸虫是报道最多的肝吸 虫,除南极洲外,所有的大洲均有报道,这也意味着其是分布最广 的肝吸虫。巨片吸虫主要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被报道。大拟片 形吸虫当前只在北美(美国、墨西哥)和欧洲(意大利、捷克、德国)被发现,相关研究较少。

各国经济往来,动物被频繁调运,全球气候的变化,使得肝吸 虫的活动范围进一步增大,给全球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 巨大的经济损失反映在每年全球驱虫药物市场份额超过 30 亿美 元,而且肝吸虫病的发病率被低估了,因为报道不足以及缺乏有效 的诊断方法。当前对于肝吸虫病的防治主要是施用抗生素,但耐药 性的产生、食品中化学物质和抗生素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着 恶劣影响,因此疫苗的开发对于肝吸虫病的控制极为重要,但目前第一代疫苗仍在开发中。

1 生命周期

卵随粪便排出动物体外,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下孵化出毛蚴,能 游动长达 24h,直到找到中间宿主(蜗牛)。蜗牛是最重要的中间宿主物种,蜗牛中截口土蜗是非洲、亚洲、南美的主要中间宿主,古巴 蜗牛和泡螔蜗牛是北美的主要中间宿主。

进入蜗牛的身体后,变成一个孢囊,单性繁殖分裂出 200 个毛 蚴,每个毛蚴产生约 20 个尾蚴。4~7 周后幼虫从蜗牛体内迁出,以 囊蚴的形式附着在植物或水面上。温湿度合适能够存活长达一年, 低温和干旱会使其感染能力下降。进入宿主体内后,脱壳的幼吸虫 穿过小肠壁进入腹腔,但穿透肝脏被膜需要长达一周的时间,然后 幼吸虫会在肝脏实质中打洞达 6 周,直到到达胆管。尽管肝片吸虫 是雌雄同体的,但它们主要通过交叉受精繁殖,一般感染后 10~12周产卵,完成生命周期[1]。

对于巨片吸虫,所适应的温度更高,生命周期要更长,因为感染后到产卵之间需要 12~16 周。对于大拟片形吸虫,感染后到产卵 之间则需要 3 周,而且在牛体内会因为免疫系统的作用而无法将 卵排出体外,但在鹿和羊体内可以做到。

2 临床症状

肝片吸虫和巨片吸虫引起的肝吸虫病根据临床症状主要分为 两种形式:急性肝吸虫病和慢性肝吸虫病。急性肝吸虫病由幼年吸 虫在肝实质中迁移引起的,慢性肝吸虫病由胆管中的成年吸虫引 起[2]。急性吸虫病表现包括肝损害、失血、蛋白血症、体重减轻,并经 常导致绵羊死亡,绵羊更容易感染急性吸虫病。慢性吸虫病典型的 症状包括贫血、颌下水肿、腹水症、产奶量减少,牛的胆管钙化可在 死后剖检看到,能使奶牛产奶量减少 3%~15%,生长率降低 6%~9%,并对牛的繁殖有负面影响。大拟片形吸虫引起的感染一般不会 出现明显的临床特征,但成熟的吸虫在肝脏和肺中迁移,可能会导 致出血和死亡。

3 诊断

因此对于肝吸虫感染的诊断很难通过临床症状来直接判断,当 前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粪便虫卵计数、奶或血清中的抗体检测和粪 便中的抗原检测[2]。粪便虫卵计数的原理是沉降法,虽然灵敏度差,但是省时高效,当然并不能区分具体是肝片吸虫和巨片吸虫中哪 一种吸虫的卵。对于大拟片形吸虫感染很难诊断,因为基本不排 卵。世卫组织推荐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技术作为肝吸虫病诊断的首 选方法。

商业化的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对抗体进行检测,虽然抗体水平与寄生虫负担没有直接关系,而且无法判断具体是哪种吸虫感染。 半胱氨酸蛋白酶已被证明是一种特异的感染标志物,因此迄今为止开发的几项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集中于检测血清样品中针对该蛋白家族的特异性抗体。德国德尔基诊断公司开发的酶联免疫吸 附试验试剂盒在人体样本中显示达 95.3%的灵敏度。粪便中抗原检测当前的灵敏度尚不够。

不论是哪种肝吸虫感染,通过剖检都能确诊,当前感染或以前感染过,都能明显观察到胆管增厚、肝纤维化和瘢痕,大拟片形吸 虫感染后的肝实质、淋巴结和其他组织中有明显的黑色素沉积,以 及由于成虫迁移引起的坏死和出血,牛体内能看到白色的纤维囊。

分子水平的检测也能支持肝吸虫病的诊断,尤其是对于肝吸 虫转录组和基因组分析提供新的基因组位点,有效提升了基于DNA 测试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

4 防治

因为中间宿主蜗牛的栖息地是难以识别的,使用灭蜗牛剂控 制蜗牛密度并不有效。而且灭蜗牛剂多是含氟的,过度使用可能会 对饮用水有污染。但在感染高峰期如热带雨季刚过,杀灭蜗牛还是 很有效的。在感染高风险时期,如果是放牧,则应选择在较干燥的 土地上,避免与中间宿主蜗牛的接触。

绵羊有急性肝吸虫病的风险,因此在蜗牛季高峰后 8 周左右需要补充对未成熟阶段有效的药物,如春季驱虫治疗有助于减少冬季动物体内积累的成熟吸虫,但当前缺乏针对未成熟阶段的驱 虫药物。

牛较少患急性肝吸虫病,因此对于牛肝吸虫病的治疗应旨在杀 死成熟的寄生虫,以控制可能影响生产的慢性疾病。在温暖的地区,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夏末或秋季,正好赶上冬季和春季的感染高峰期 时感染动物的寄生虫达到成熟的最早时间。这个时间点治疗还可以 防止成虫排卵,减少下一个生命周期可能的感染。如果是相对寒冷的 地区,感染主要发生在夏季,最有效的治疗时间是在深秋和冬季,如 果动物是农场封闭饲养,则可以推迟几周的治疗时间。

有几种药物可用于治疗肝吸虫,如阿苯达唑、硝碘酚腈、氯氰 碘柳胺、吡喹酮和三氯苯达唑等。但这些药物有效的寄生虫生命阶 段有所不同,应该合理施用。而且用药时准确的剂量也很重要,应 避免过度使用单一产品,防止耐药性的产生。三氯苯達唑在治疗肝 吸虫病方面非常成功,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这种单一药物的过 度依赖和肝吸虫耐药性的出现[3]。对于大拟片形吸虫感染,牛可以 不进行治疗,影响较小;对于绵羊,阿苯达唑(7.5mg/kg·bw)、三氯苯达唑(20mg/kg·bw)对成虫有效。

参考文献:

[1] 周新明.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及治疗[J].兽医导刊,2020,355(21):50.

[2] 方文,李天美,杨敬,等.肝片形吸虫囊蚴形成过程及其特点[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6,34(6):526-528.

[3] 刘璐,朱宏儒,杨国静.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在我国的流行及防控现状[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25(3):307-311.

猜你喜欢
宿主蜗牛动物
穿山甲和新型冠状病毒到底啥关系
鸟界“神偷”——大杜鹃公审案
蜗牛说
小蜗牛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蜗牛(共3则)
抓住自然宿主
绦虫大战,争夺宿主控制权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