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及防控

2022-05-05 02:35石刚马增军赵涛赵悦王玉杰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狂犬病科普防控

石刚 马增军 赵涛 赵悦 王玉杰

摘要 随着犬猫饲养量的剧增和个人卫生防疫知识的落后,人宠共患病风险不断增加。笔者通过研读大量文献、专家咨询,并到疾控中心、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宠物医院等相关单位进行调研,重点了解总结了狂犬病的相关情况,并提出科学防控措施,以期为临床医生、宠物医生、宠主及密接人员、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科普和防控参考。

关键词 人宠共患病;狂犬病;科普;防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养犬数量超过 2 亿只,养猫数量超过 1 亿只,流浪犬猫数量已经突破 4,000 万以上[1,2]。随着生活水平不 断提高,人们的感情需求也不断增大,这必将引起犬猫数量的进一 步增加。加之人们防疫意识的淡薄,使狂犬病暴露的风险大幅扩 大。掌握狂犬病相关情况,科普狂犬病的预防知识,引导人们科学防控,对维护人们身心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 概述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因具典型恐水特征,又称“恐水症”。病毒主要侵 害中枢神经系统,发病后通常导致急性脑炎或脑膜炎,临床表现以 性情反常、狂躁不安、流涎、畏光、吞咽困难为主要特点,后期因麻 痹而死。《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狂犬病列为乙类传染病[3],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病死率高达 100%的传染病。

2 流行特征

2.1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狂犬病的主要传播者是犬,占 90%以上;其次是猫,不足 10%。狂犬病在动物间主要是通过互相撕咬而传播,野生动物中以蝙蝠、浣熊、狐狸、臭鼬为主要传染源。人感染狂犬病毒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是被患病或病毒携带动物咬伤而感染,二是眼、鼻、口或者伤口 直接接触到患病或病毒携带动物的分泌物(如唾液)使得病毒侵入 而感染。虽然第二种传染方式较为罕见,但仍存在被感染的可能性。据报道,目前发现的狂犬病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途径仅有器官 移植(如眼角膜)[4]。

2.2 潜伏期及病程

狂犬病潜伏期的长短和感染病毒的数量和毒力、咬伤的部位、 严重程度、暴露后处理及免疫力是否正常有关[5]。有关调查研究表 明,狂犬病在人体的潜伏期一般为 2~8 周,10d~1 年为少数,1 年以上极为罕见。犬或人发病后一般均会在 10d 内因呼吸或循环衰竭 而死亡。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十日观察法”,即如果犬猫在咬人 后 10d 内没有因狂犬病而发病死亡,则基本可以排除它得狂犬病; 而如果犬没有得病,被咬伤者就不必担心自己感染狂犬病毒[6]。此外,有人提出狂犬病在人体最长潜伏期是 6 年,但这一观点颇受争议。由 于能够证实这一说法的证据链不够完整,且调查得到的此类长潜伏 期的病例数很少[6],因此部分专家认为此观点并不可信。

2.3 发病机理

嗜神经性是狂犬病毒自然感染后的主要特点,病毒的复制几 乎只限于神经元内。发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侵入神经末梢阶段,狂犬病毒首先在伤口横纹肌肌梭感受器神经纤维处聚集繁殖,接着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经,其时间通常为 3d 或更久;第二阶段为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阶段,病毒沿周围神经的轴索浆向心性扩散, 扩散速度可达 5~100mm/d,到达背根神经节后病毒开始大量繁 殖,随后入侵脊髓和整个中枢神经,主要损伤大脑和小脑等处的神 经元;第三阶段为向各个器官扩散阶段,由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离 心性扩散,侵入各组织和器官,其中唾液神经核、舌咽神经核和舌 下神经核受损最重,当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节和心脏神经节受损时 则会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乱或者突然死亡,此期病患唾液含有大量 病毒[7]。

2.4 时间和人群分布

狂犬病发病及传播的时间、人群分布与犬猫的季节性行为习性变化、暴露前防护情况、特殊人群暴露后预防正确处置率、犬猫 接触频率以及被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的概率等因素均相关。狂犬病全年均有发生,以夏秋季节高发。易感染人群以农民、15 岁以下 儿童和 50 岁以上老年人为主,其中男性多于女性[8]。

2.5 世界及国内发病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指出,狂犬病每年造成约 6 万人死亡,由此引发的经济负担可高达约 40 亿美元,是致死人数最多的动物 源性传染病。且狂犬病的流行分布呈全球性,其在除南极洲外各洲 的 150 多个国家均有流行。目前,非洲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病例占全球的 95%。印度是目前世界狂犬病疫情最为严重的国 家,每年约 2 万~3 万例,发病率为 2/10 万。我国是受狂犬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自 1950 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国内共出现三次狂犬病流行高峰:上世纪 50 年代建国初期、80 年代 和 21 世纪初期。据有关统计,在 1996—2019 年的 24 年内,中国 的人狂犬病流行经历了由 1996 年的低谷到 2007 年的顶峰 (达 3,300 例),然后一直缓慢下降的过程,全国累计报告狂犬病病例总数为 31,995 例,平均每年 1,333 例,2019 年已下降至不足 300人,与 2007 年的最高值相比下降了 90%以上。2020 年发病数为202 例,较 2019 年减少 30.3%。病例分布范围遍布中国大陆地区 的 31 个省,主要散发于西南、华南、东南以及华东等人口稠密地 区,其中广西、广东、贵州、湖南、湖北、河南、云南、河北、海南等几 省曾出现历史高发[5,9]。

2.6 防控现状

WHO、OIE 及 FAO 联合制定了到 2030 年全球犬介导狂犬病 病例零死亡的目标,我国的目标是到 2025 年消除犬源狂犬病[10]。 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美、日、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发达国家 采取了针对狂犬病立法、加强犬只管理及对狗、猫普遍接种免疫疫苗、对进口动物实行检疫隔离等综合措施,同时将野生动物所携带 的非典型狂犬病毒种作为重点监测防控对象[11],全面推进犬传播 的狂犬病得到控制或消灭这一防疫目标的实现。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资源比较有限的印度、非洲等地区,由于大规模犬只管理与 免疫的空白、人狂犬病生物制剂普及率低等原因,狂犬病防控工作 仍面临巨大挑战。我國近几年狂犬病发病率虽持续下降,但随着宠 物行业的持续升温,犬猫等宠物养殖数量剧增,人被宠物咬抓伤等 风险不断增加。据统计,2014—2018 年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数量始 终维持在 6,000 万~8,000 万支,2019 年 1—8 月达 3,586 万支, 2020 年疫情期间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短缺局面。通过疫苗接种 量,我们可以推算出每年用于人类的狂犬疫苗的总数约在 1,100万~1,700 万人份(每份为 4~5 支),暴露人群数量很大。而监测结 果表明,犬猫免疫率不升反降。犬只免疫率从 2013 年的 43.63%下降到 2017 年的 30.89%,且不同地区差异较大,特别是农村地区免 疫率很低;猫的免疫率总体上一直极低。这远远达不到世界卫生组 织提出的消除狂犬病所必需的犬只 70%免疫覆盖率的要求。因此, 我国要实现 2025 年消除由犬引发的人狂犬病,需要国家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犬只管理和落实犬猫狂犬病有效免疫覆 盖率[8,9]。

3 防控措施

目前,人兽狂犬病均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可防可控。采用加 强犬猫和流浪犬猫管理、提高犬猫免疫覆盖率、减少犬猫伤害、做 好人暴露前后的处置等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控狂犬病的发生和流 行。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控制传染源头

购买或收养的犬猫要首先带去宠物医疗机构进行健康体检,确 保健康,进口宠物需进行有关检疫;定期为犬猫注射犬狂犬疫苗,并 做好免疫后抗体水平检测,确保免疫有效保护率;发现可疑病犬要做 好个人安全防护和隔离,立即上报县级动物疫病控制中心,根据疫情 情况进行规范处理,对死亡动物切不可私自剥皮或食用。

3.2 切断传播环节

犬猫密接人群如宠主、兽医等应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个人卫生安全防护意识;家长应教育并照管好儿童,不要因为好奇而激 惹犬猫等动物,以免被抓、咬伤;做好宠物训导管理工作,養成良好 的社会习惯;科学饲养犬猫,不要和犬猫过度亲密接触;人和犬猫 均应避免被流浪犬猫咬伤;身上的伤口或黏膜部位避免接触犬猫。

3.3 预防免疫

孕妇、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和小孩及特殊体质的人最好不要 养宠物;重点高危人群如宠物行业从业者、流浪动物救助者等,应 加强暴露前的预防免疫。

3.4 伤口处理

一旦犬猫等动物咬或抓伤后,尽量挤去污血且立即用有一定 压力的流动清水和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抓伤口至少 15min(冲洗时应避免水流垂直创面,应让 水流方向与创面成一定角度,以提高冲洗效果并减少冲洗导致的组织损伤。对污染严重和超过 6h 以上的伤口,建议冲洗的同时用 无菌棉球或无菌纱布擦拭创面以利于更彻底的清除创面表面附着 的污染物。伤口较深者借助注射器或导管等深入伤口持续深部灌 洗,力求除去残留唾液),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伤 口冲洗净并用无菌脱脂棉或纱布将液体吸干,避免肥皂液等清洗 剂残留,最后用 2%~3 %碘伏或 75%酒精涂擦消毒或消毒伤口内 部。及时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指定狂犬病医疗机构规范处 置,只要伤口情况允许,未伤及大血管,应当尽量避免缝合或包扎。 根据暴露情况按规范要求接种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必要时使用 抗生素预防感染和进行抗破伤风处理[12]。大量报道表明,规范处理 伤口,及时规范全程接种有效狂犬疫苗,可以有效保护 95.96%~ 100%动物致伤者,降低狂犬病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牛纪元.流浪犬猫与人群利益冲突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动物检疫,2021,8(2):55-57.

[2] 邢月,喻德荣.简析流浪动物救助实践困境与路径优化[J].大众标准化,2021(4):71-73.

[3] 焦新安,黄金林.宠物重要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现状及其控制策略[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0,20(Z1):59-64.

[4] 潘莹,陆家海.常见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的防制现况[J].热带医学杂志,2017,17(1):133-136.

[5] 贾丹,谢国成,齐伟,等.养犬须防的人兽共患病[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6):122-123.

[6]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2016 版)[J]. 中国病毒病杂志,2016,6(3):161-188.

[7] 巩月新,周艳华,刘国明.狂犬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J].吉林畜牧兽医,2019,40(4):47.

[8] 沈正君,赵玉良,张军,等.狂犬病流行现状及人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5):637-641.

[9] 谢渊,刘淑清,董国英,等.2004-2018 年我国狂犬病疫情时间序列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9, 35(11):1041-1046.

[10] 张海霞. 宠物的人兽共患病及其防控 [J]. 山东畜牧兽医,2014,35(5):59-61.

[11] 邓永,王嘉,孔冬妮,等.我国宠物源人畜共患病流行现状与公共卫生安全[J].中国兽药杂志,2020,54(1):26-30.

[12] 王军.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 年版)[J].中国工作犬业,2010(2):60-61.

猜你喜欢
狂犬病科普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科普侠:古代历险 (八)
科普侠:古代历险(七)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狂犬病疫苗该如何打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