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化肉鸭养殖与疫病防控分析

2022-05-05 02:35何阳彬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1期
关键词:疫病防控

何阳彬

摘要 现阶段,肉鸭养殖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趋向,高标准化肉鸭养殖不仅要求养殖户掌握科学的养殖方式,而且还要懂得各类常见疫病的防控与治疗,随着消费者对于肉鸭需求量的增加,养殖经济收益逐渐增加,所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进行肉鸭养殖,在养殖过程中疫病防控以及养殖方式是制约肉鸭品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养殖户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还要及时更新养殖技术和疫病防控方式,通过科学的养殖策略提升养殖经济。

关键词 高标准化养殖;肉鸭养殖;疫病防控

在养殖过程中结合高标准化的养殖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肉鸭 生长,通过为肉鸭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不仅能够缩短养殖周期,而 且还能够提升肉鸭品质,使得养殖的肉鸭与市场需求相接轨,进一 步增加经济收入。安居区从事肉鸭养殖的人员较多,且该地肉鸭养 殖已经开始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当地养殖户对于养 殖設备以及养殖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在增收的同时打造了一 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养殖道路,此外,安居区肉鸭养殖户在政府牵头 带领下建立了多个肉鸭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举措进一步实现了养殖模式的升级,对于提升农民养殖收益产生了重要意义。

1 肉鸭养殖技术

1.1 肉鸭养殖大棚搭建技术

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高标准化的养殖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肉 鸭生长,从而为市场提供更多的肉鸭产品。养殖大棚是为了向肉鸭提供生长场所,在大棚搭建过程中养殖户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 先,养殖大棚选址应当远离居民区以及交通干线等人口稠密地区, 防止疫病发生时传染至养殖场,但是考虑到肉鸭出售等因素,同样 也不能距离交通线过远。其次,养殖大棚周边应当具有充足的水源 以及肉鸭能够活动的场所,在大棚搭建过程中要遵循背风和向阳的原则,大棚宽度可以根据养殖规模进行确定,高度通常在 2m 以 上。此外,通常情况下首先搭建大棚的框架以及棚顶,而后搭建围 墙和大门,养殖大棚需要应对各类恶劣条件,因此养殖户应当确保 大棚的质量符合标准规范,大棚的骨架通常为钢结构,为了提升养殖大棚稳定性,需要将支撑骨架的钢管进行深埋,而后使用固定构 件固定大棚骨架。大棚的棚顶可以使用茅草覆盖,茅草价格较低, 且通透性较好,能够为养殖大棚提供通风条件,大棚周边的遮挡同 样可以使用茅草结构,且茅草还能够起到优良的保温效果。最后,养殖大棚的大门应当确保能够灵活开启和关闭,且大门作为唯一 的通风口,可以适当增加大门长宽,并覆盖草帘,既确保了通风效 果,又能够起到保温作用[1]。

1.2 养殖中的消毒与卫生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肉鸭每天均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这些排泄物 成为各类病毒和有害菌群的主要宿主,所以养殖户要做好日常的卫生以及消毒工作,定期清除养殖大棚中的污水粪便,并制定科学的消毒方案,养殖户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消毒液进行日常消毒,而后再对整个养殖大棚进行熏蒸,熏蒸后不能将肉鸭鸭群立即放置在养殖大棚当中,而是需要进行通风,待熏蒸的气体全部排出后才能 够重新在大棚内安置肉鸭。此外,消毒频率依据当地发生规律进行, 如夏季可以 3~5d 消毒一次,而冬季或者疫病流行时期需要 1~2d 消毒一次,消毒过程中需要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对于肉鸭生长环 境、饲养器皿以及卫生工具等等均要进行消毒,消毒剂品种要及时 更换,防止长时间使用一类消毒水使得病原体产生抗药性,此外,在 疫病流行季节时某些病原体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强,且常见消毒 水很难有效将其杀死,因此养殖户应当依据病原体种类科学选定消 毒剂。

1.3 推广应用新型生物发酵饲料技术

传统肉鸭养殖过程中对于饲料的要求较低,但是为了进一步迎 合国家无抗和减抗要求,在高标准化肉鸭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新型 生物发酵饲料提升肉鸭对于各类病原体的抵能力,从而减少抗生素类药物使用,这不仅会降低养殖户对于药物成本的支出,而且极度 符合当前生态养殖观念,并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负责,使用生物发 酵饲料能够提升肉鸭对于饲料营养的吸收效率,且能够有效控制 肉鸭粪便中的水分,并减少排泄物中的氨气含量,降低养殖大棚中 的氨气含量。此外,通过电解水代替传统的自来水,经过电解后的 饮用水中带有电解质,能够促进肉鸭肠道有益菌群活性,从而抑制 有害菌群的繁衍速度,这在降低肉鸭患病风险的同时还能够提升饲 料利用效率。

1.4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养殖户需要依据当地的肉鸭疫病种类做好肉鸭接种免疫工作, 现阶段通过接种疫苗能够减少多种疫病发生几率,在接种过程中严 格遵循疫苗免疫接种流程,严格控制接种剂量,并做好接种免疫记 录,防止出现少针和漏针等情况,在接种疫苗后及时抽查肉鸭体内 抗体水平,确保免疫疫苗效果[2]。

2 高标准化肉鸭养殖疫病防控技术

在高标准化肉鸭养殖过程中,不同的疫病会出现各异的临床表 现,养殖户只有熟知常见疫病临床表现,才能够精准确定病因,并展开后续治疗。

首先,禽流感是禽类养殖过程中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尤其 是 H5 以及 H7 亚型毒株能够在短期内导致鸭群成片死亡,依据发 病表现可以分为最急性、急性以及亚急性三类,各种类型临床表现 各不相同,如最急性表现为患病鸭突然死亡,而亚急性则会表现出 呼吸道症状,如咳嗽以及流涕等,禽流感的防控可以通过接种禽流 感流行毒株疫苗进行免疫防控,且控制养殖密度、注意鸭群的防寒 保暖等均可降低患病几率。

其次,鸭病毒性肝炎主要会对幼龄肉鸭造成威胁,死亡率高低 不一,此种疫病的病原体通常为鸭星状病毒和鸭甲肝病毒,而星状 病毒又多以 I 型病毒居多,患病鸭通常表现为精神萎靡、活动量下降等现象,发病时患病鸭全身抽搐,卧地时两脚踢蹬,若得不到及 时治疗在短期内即会死亡。此种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方面与 病毒毒株种类有关,另一方面与日常的饲养方式有关,在养殖过程中除了要做好接种免疫工作外,要对 4 周龄以下的幼鸭进行隔离 饲养,成年肉鸭对于此种疫病的抵抗能力较强,因此要防止成年无 症状患病鸭传播病原体。

最后,鸭瘟同样具备传染性,且患病时不区分品种以及年龄, 患病鸭通常表现为温度升高,粪便颜色通常为绿色稀粪,少数患病 鸭头部会出现肿胀,此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较高,因此要做好日 常的防控工作,养殖户发现疑似病例时首先要对患病鸭进行隔离, 而后使用 10%的石灰乳以及 5%的漂白粉对鸭舍进行全面消毒,另 外树立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现阶段,鸭瘟并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所以养殖户在防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接种免疫工作,以此降 低发病几率[3]。

3 结语

高质量肉鸭养殖体系较为复杂,养殖户不仅要做好日常的养殖管理,而且还要建立科学的疫病防控治疗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养殖经济收入,实现可持续性养殖。

参考文献:

[1] 刘兴超.高标准化肉鸭养殖与疫病防控[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20):27-28.

[2] 陶元秋.高标准化肉鸭养殖与疫病防控分析[J].畜禽业,2021(7):55-56.

[3] 钱卫锋,张海松.肉鸭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控探析[J].中国畜禽种业,2021(1):179-180.

猜你喜欢
疫病防控
动物防疫监督在疫病防控的作用探寻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建议探寻
肉羊规模化养殖疫病防治建议
规模化养殖肉牛的疫病防控举措分析及讨论
水灾后畜禽养殖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综合措施
湖北省生态养鸡场疫病防控与生物安全
规模养牛场的疫病防控措施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