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2022-05-05 21:40王爱芝
今日财富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水资源区域影响

王爱芝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离不开对水的追求。我国是一个典型的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且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上也存在不均匀的特点,水资源分布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情况。水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需要水的支持,因此,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并且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区的经济发展。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大力推进,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对于水的需求供不应求,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使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了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水资源与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仅关系到城市地区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周边兄弟城市的发展带来影响。本文将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简要的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的人口规模不断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因而在发展的同时相应的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进而导致了水污染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本就匮乏,而且在幅员面积广阔的情况下时空分布不均,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凸显。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协调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供不应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研究意义

受到发展历史和相关政策制度的影响,中国城市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产业布局比较混乱,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生態环境保护措施。这就导致了水污染问题持续恶化,在水源短缺的情况下破坏了生态环境,对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其中,协调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是根本,也就是说,既要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又要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力度,既要看到当前的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引导人们树立节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开发水资源的情况下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发展中促进人与水的持续协调发展;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确保城市经济建设结构科学合理,实现水资源、经济和社会能够在协调的基础上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二、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和特点

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1)社会和经济融合内涵。优化社会经济系统,产业结构体系和水资源输送能力或社会经济规模的差异也不同,因此社会经济趋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水资源承载力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水资源的承载力要求社会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划分。(2)时间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反映某一区域恢复的水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其次,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相同数量的水资源表现出来的承载能力有一定的差异性;第三,运输水资源的能力受到区域的限制;第四,从时间维度看,水资源承载能力是长期的。(3)技术内涵。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具有明显的科技环境特征。随着科技创新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同时,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提高,体现在不同时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技术进步上,具有技术动力。(4)生态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水资源的生态可持续性是有限的,因此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建立在不超过生态容量的基础上;第二,一旦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达到极限,相应的其所处环境的生态承载力也达到了限值。

水资源的承载力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1)客观性或不可分割性。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技术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即水资源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是有限值的,一旦超过极限,就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2)动态化。受到地球运动的影响,地球处于一个不断运转的状态,受到该状态的影响,水资源系统呈现出动态化的特点。由于各地区之间的水资源开发水平存在差异,进而就导致了开发出来的水资源在质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同一区域或该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是不同的。(3)相对限度。即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受到自然条件和其他附加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水资源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仍然是有限的;二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受经济技术水平的影响,呈现出相对有限性的特点;第三,受环境的限制,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对有限。(4)区域性和时间性。水资源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因此,在对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进行界定时,应该针对区域进行。从水资源的自然特征来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只有在水资源与人类生产活动长期以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判断,因此具有时间性。(5)模糊性。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是整个水资源系统却是复杂庞大的,而且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在短期内无法明确水资源承载能力。(6)多样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并不一直是以一个模式发展的,是随着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不同的发展模式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三、影响因素

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有:(1)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绩效以及水资源的使用。因此,在研究有关地区或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时,应将生产力水平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考虑进去,所以,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力,相应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也存在差异性。(2)社会消费水平和结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但是不同的经济水平和消费结构下,对水资源的消耗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经济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消费水平和结构差异对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会产生极大的影响。(3)科学技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助于提高社会绩效。但是由于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和广泛运用,如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在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对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人口与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多少会直接对人均资源的占有量造成影响,因此也决定了资源的消耗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生产的主要要素是人,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大小的参照物是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因此,人口、劳动力和水资源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内部的循环生态平衡结构,影响着水资源承载能力。(5)在生产性社会中,水资源是生命之源,其他资源如土地、矿产等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也将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性。(6)政策措施、行业标准、宗教信仰、当地文化和其他因素,也从多方面影响着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四、关系研究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之间既矛盾又统一,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于水资源的合理运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城市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想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首先需要营造出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要想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首先需要处理好社会、生态、水资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而实现这一目标最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合理高效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兼顾生态环境,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二者相互协调、共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二者之间的机制进行分析。

(一)与人口关系

在庞大而又复杂的城市社会系统中,人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对城市社会系统与水资源系统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时,我们往往将分析的重点放在城市人口上,然后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城市是人口的集中地区,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大幅增长,不断增加的人口与有限的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城市发展中,阻碍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水资源。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水资源的容量就确定了一个城市的人口容量,因此也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在研究城市或地区的水资源时,我们通常认为在现有技术条件和开发利用水平下,城市或区域的水资源量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开,城市之间人口的变动数据比较明显。

(二)与经济关系

水资源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被替代的,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和制约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支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如果能够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那么水资源就是一种可再生资源,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环境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模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水资源短缺就会对城市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进而就会对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影响;第二个是对区域经济结构的影响。由于工业的发展需要以水资源作为保证,因此工业类产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性较强。在提供工业用水时,就会出现一味地为工业需求供水而忽视了农业用水需求的现象。此外,水资源短缺对经济结构的影响还包括将内部产业结构转变为低耗水类型,以减少工业系统个体生产的平均需水量,从而影响经济结构的变化;三是对区域经济空間系统的影响,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和方向。

(三)与经济社会活动

水资源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水资源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水资源与城市社会和经济活动密切相关。这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对城市社会和经济活动的状况产生严重影响。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在工业活动中,水是工业生产的动力,几乎参与了所有工矿企业的重要生产过程,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水资源在工业发展速度和规模中的决定性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就中国而言,行业用水量存在显著差异,单位产出用水量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国工业用水的最大用户是热能。大型耗水行业,如冶炼和金属加工、石油加工和焦化、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纸张和纸制品等,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区域水资源的配置和分布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将对城市的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此外,考虑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用水趋势,除农业用水是最大的用水外,工业用水是第二大用水。工业用水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水污染的问题增加,而产业结构在工业用水增长的长期趋势中起着明显的作用。

结 语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依赖性较强、不可缺失的自然资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提高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发展急需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研究出科学手段提高水资源运载能力,提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的基础是在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最大限度的可持续水资源。生态系统理论包括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两个方面,即研究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规律。因此,生态经济系统是研究水资源转移可能性的基础,最终目标是实现水资源和经济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济宁市任城区水务局)

猜你喜欢
水资源区域影响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分割区域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擦桌子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区域发展篇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