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2-05-06 23:24董亮赵伟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建议问题

董亮 赵伟伟

摘 要:该文阐述了无为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无为市特色农业产业“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对策建议,为无为市今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建议;无为市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8-0067-02

无为市地处安徽省中部,北靠巢湖,南临长江,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地势多样,湖泊河流交叉分布。市内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品种多样、资源丰富,其中面积占比较大的作物有荸荠、莲藕、茶叶、蓝莓、葡萄等。“十三五”期间,无为市紧紧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林果、水生蔬菜、绿色茶叶等特色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的产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的发展布局。

1 特色农业产业基本概况

1.1 蔬菜产业 无为市蔬菜播种面积约18666.66hm2,产量480000t,其中荸荠、莲藕、蒌蒿等蔬菜面积占比较大。荸荠种植面积3333.33hm2,单产25500kg/hm2,产值约3亿元,主要分布在蜀山、鹤毛、泉塘、洪巷等镇;莲藕种植面积2000hm2,单产约27000kg/hm2,产值约2.4亿元,主要分布在刘渡、洪巷等镇;蒌蒿种植面积约166.67hm2,单产22500kg/hm2,产值约0.56亿元,主要分布在陡沟、福渡等镇。

1.2 水果产业 果树面积约1513.33hm2,总产约35000t,产值约4.72亿元,其中:蓝莓400hm2,梨173.33hm2,柑桔80hm2,桃266.67hm2,葡萄320hm2,猕猴桃53.33hm2,青梅53.33hm2,无花果13.33hm2,树莓20hm2。

1.3 茶产业 茶叶面积达1586.67hm2,干毛茶产量约350t,产值达2亿元,主要分布在昆山、蜀山、开城、鹤毛、牛埠、严桥等镇。其中,昆山、蜀山、开城种植面积相对集中,种植面积均在200hm2以上。从2012年开始引进经济效益较高的安吉白茶开展本地化种植,目前安吉白茶种植面积已达466.67hm2以上,尤其是昆山镇近年来发展尤为迅猛,面积达333.33hm2。白茶种植已成为无为茶产业的支柱产品之一。

1.4 中药材产业 中药材面积约180hm2,其中:牡丹46.67hm2,芍药50hm2,皂角树30hm2,丹参13.33hm2,桔梗6.67hm2,白芨4hm2,其他17.33hm2。无为市中药材种植主要以规模化经营为主,其中芜湖丹洋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3.33hm2,芜湖市惠生生态农业技术有限公司46.67hm2,芜湖市三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31.33hm2,安徽美晟生态林业开发有限公司13.33hm2。

2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主要措施

2.1 创新财政资金扶持保障体系 近年来,无为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保障体系,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项目资金发展现代农业,专项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特色农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出台优惠政策,对新建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等设施、“三品一标”认证给予补助,同时创建设立县级果蔬茶生产基地项目,扶持本市特色农业发展。

2.2 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农业经营主体 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扩大特色农业产业在无为市的影响力。并通过农业执法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示范主体创建等活动,坚持依法管理,强化指导服务,促进新型经营主体有序规范发展。目前,全市已培育从事特色农业产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52家。

2.3 实施特色产业“一村一品” 自2018年以来,无为市累计投入农业特色产业项目资金2871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村“一村一品”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种养业,扶持行政村扩大主导产业生产规模,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已培育荸荠、茶叶和莲藕等类型“一村一品”示范村26个。

2.4 优化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险种 截至目前,无为市共确定地方特色农业保险10种,涵盖大棚蔬菜、茶树、果树和大棚(西瓜)4种。保险责任主要为价格、气象、自然灾害、病虫害等对投保对象造成的损失,切实发挥特色农业保险“稳定器”“助推器”作用。

3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效

3.1 特色农业产业初具规模 目前,无为市已成功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4个,市级蔬菜标准园1个,县级果蔬茶生产基地26家;已有4个蔬菜产品、10个茶叶产品、6个水果产品和3个中药材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蓝莓产业主要以安徽紫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产业龙头,在襄安镇、无城镇、红庙镇建立了266.67hm2的高标准蓝莓种植园区。2020年,累计生产无公害蓝莓鲜果1000t以上,销售产值0.5亿元。茶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2hm2以上的茶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47家,20hm2以上茶叶生产基地达14家,注册茶叶商标达20个。

3.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全市现有从事特色农业产业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以安徽云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无为润荠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无为胡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为代表的蔬菜生产企业生产的西兰花、莲藕荸荠实现年销售收入0.2亿元以上;以安徽紫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为维度蓝莓種植园等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蓝莓生产企业,年生产蓝莓鲜果1200t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0.5亿元以上。以安徽绿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黄龙桥生态林业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茶叶生产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以芜湖益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菌菇类生产企业,选育、生产的优良新品种环柄香菇(台湾秀珍菇),采取集约化、机械化育苗生产,蘑菇下脚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生态技术。以芜湖市丹洋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中药材生产企业,带动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张。

3.3 特色产业带动效益显著 结合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工作,无为市以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为基础,以特色种养业示范园区为抓手,以特色产业奖补为助力。全市63个贫困村共发展特色产业6大类,其中林特产业13个村、蔬菜产业3个村、茶叶产业5个村。自2016年以来,无为市共建成特色种养业示范园区项目170个,共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72亿元,带动贫困户2.28万户,涉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6个,年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890万元。

2020年,无为市共实施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扶贫开发项目18个,涉及蓝莓、蔬菜、螃蟹、龟鳖等多个特色农业产业,共涉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个,总投资8346万元,其中扶贫专项资金5284万元、企业自筹资金3062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84万元,带动贫困户8787户,实现户年分红400元以上。同时,创造就业岗位600个以上,其中贫困人口就业岗位220个以上,为每个就业贫困人口年增收5000元以上。

4 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生产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对于当前无为市农民整体劳动力状况来说,由于工业、服务业与农业相比报酬相对丰厚,因而吸引了大部分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而大多数是剩余的中老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中老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偏低,对于小规模、低水平的小农生产感到满足,限制了农村地区对农业科技的推广,从而阻碍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顺利推进。

4.2 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生产依旧以原材料生产销售为主,精深加工少,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如莲藕、荸荠产业依然停留在一产,销售初产品,缺少标准化、规模化加工企业的引领发展。从行业实力上看,农业企业规模不大,省级龙头企业仅1家,尚无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

4.3 主体品牌意识不强 尽管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对特色农业的生产比较重视,对“三品一标”也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品牌打造上存在品牌意识不强、认识不足等问题。尚未把源于田间地头的农产品,通过价值提炼、加工包装、模式创新和传播推广,有机地与现代食品业和现代商业对接;对农业产品品牌打造的特殊性、战略路径和独特方法缺乏系统思考和创新。

5 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 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龙头企业是原料基地建设、产加销一体化、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主体。因此,今后应围绕区域资源特色,加大招商引资,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一条龙产业化经营,形成每一个产业都有一个骨干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

5.2 优化特色农业产业管理服務体制,设立基层特色产业管理机构 乡村振兴离不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设立基层特色农业产业管理机构,更有利于特色农业产业管理。建议增加基层特色农业产业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厘清机构职责任务。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建议问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