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与思考

2022-05-06 23:29徐利剑孙艳春路运才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教学改革

徐利剑 孙艳春 路运才

摘 要: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涉农高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该文分析了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植物保护;农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8-0185-03

Reform and Reflection on the Curriculum of 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XU Lijian   SUN Yanchun   LU Yuncai

(School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is a core and main course of plant protection major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and introduced how to reform the course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and ways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Teaching reform; Plant protection; Agricultural education

1 课程改革背景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涉农高校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1],也是农学相关专业重要的支撑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介绍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原理和方法,主要任务是加深学生对农作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病害的变化动态,以及病害的发生与危害;同时,密切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使学生具有将课程知識综合运用在田间病害诊断、病害防控的实践能力。课程内容包括我国主要的农作物的常发生病害的症状(包括:病症、病征与诊断等)、病原(学名、形态、寄主范围等)、病害循环(越冬、侵染、再侵染、传播等)、发病因素(发病条件、病害预测等)、防治措施(抗病品种、农业措施、化学防控、生物防治等)等相关知识。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农业生产结合紧密等特点[2]。

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的植物病理学方向设置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植物病理学研究法等课程。其中,普通植物病理学与植物病原学开设在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之前,作为本门课程的基础,另外几门课是作为本门课程的延伸与补充。农业植物病理学为必修课,理论学时为34学时,选用科学出版社的《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二版)》(侯明生、黄俊斌主编)与中国农业出版社的《农业植物病理学(第五版)》(高学文、陈孝仁主编)作为参考教材。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知识体系、农业生产状况、生态环境、社会需求、市场状况及国家需求都产生了变化[1-3],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也应与现状相适应。为此,本文从省属综合性大学农学院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方面的思考与体会。

2 现存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发现植物保护专业的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尚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点本身的传播,缺乏宏观农业知识介绍及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导致少数学生只关注于成绩本身,缺乏正确的长期学习目标,缺乏对我国农业现状与历史的了解,缺乏家国情怀与爱农情怀,未能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国家需求相联系。

(2)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材涉及几十种作物,每个作物又涉及多个病害,每个病害涉及的病原、症状、发病因素、病害循环、防治方法又有所不同。这使得课程包含内容广泛,知识点过于庞杂分散,容易混淆。在现有课时的情况下,难以面面俱到,学生疲于死记硬背每个知识点,通过考试发现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3)部分知识体系与观点落后,未紧跟专业前沿。例如菌物病原的学名,还存在一个病原菌有多个学名,拉丁文乱用,翻译不规范等现象。农作物病害介绍是针对每种病害逐一介绍,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倾向,在病害防治方面缺少针对一个作物多种病害的综合防治相关内容,也缺少针对作物的病虫草害总体综合防控的内容。

(4)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重在实践。而目前的课程设置以理论课为主、室内实验课为辅助。学习内容来主要来自书本、图片,与农业实践存在脱钩现象。作为农业大省的省属高校,未能充分结合地方的农业生产实践,而是简单围绕教材内容开展教学,缺乏服务地方的意识。未能将新的政策法规与行业现状贯穿到课堂之中,未充分响应新时代的要求,融合专业新方法,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单一,课堂延伸性不够,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动学习空间不够,难以吸引学生,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未能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慕课、网络资源、软件平台),未能结合学生生源地及就业去向开展相关内容设计。

3 改革措施

3.1 调整充实内容 (1)对黑龙江省的5大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小麦、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补充了地方特有病害和东北特色作物的病害,使课堂内容和黑龙江农业生产实际相衔接。(2)补充每个作物的我国种植状况,以黑龙江农业实践为例补充栽培学知识,避免植物保护学生农学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并且在该部分补充课堂思政部分,使学生了解更加了解国家、政策、行业及我国著名科学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3)结合专业前沿,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例如:菌物的学名根据“一菌一名”法进行规范,根据拉丁文词源对部分病原名进行规范。根据专业前沿动态,针对一些病害,补充绿色防控方法与手段,农药抗性情况等。(4)丰富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植物病害标本库,尤其是课堂上讲授的病害,同学除了可以通过图像了解病害,还可以看到实物标本和玻片标本。利用学习通建立丰富的题库,利用学习通的云平台分享课程相关的文字及影音资料。通过“网易公开课”“爱课程”等国内优秀在线课程来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由于现存教材的图片为黑白图片尤其是病原图片不够清晰,不能满足现在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为此,根据植物病理学与真菌学的权威国际期刊高质量图片进行了图片的更新。

3.2 加强课程的延伸性 通过“网易公开课”“爱课程”等优秀网络课程,将课程延伸至课堂以外。通过学习通平台组建题库在课前发放,代替传统的点名签到。通过作业督促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自行归纳重要的知识点,将相对庞杂的知识点连接成思维导图。通过假期同学收集植物病害标本,巩固课程所学知识。开放实验室为学生主动学习病害鉴定及病原观察提供条件。通过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研项目结合课程知识立项,融入专业前沿科技来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对专业的了解及认可度。通过实验课、学校农场及校外实习基地继续提升农业植物病理学相关知识。通过网络社交软件,答疑解惑及分享课程相关知识。通过课外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鼓励学生学习总结综合防治及绿色防控的相关知识。

3.3 應用翻转课堂 完成前文提及的主要作物病害的介绍后,结合学生生源地,分组进行反转课堂,鼓励学生结合教科书内容,在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完成某个家乡作物的病害介绍。过程包括:资料收集、知识点的总结、PPT的制作与讲授,互动、总结与作业。该部分在改革前主要由老师进行讲解,效果一般。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激发与锻炼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的农业现状及对专业的了解及热爱;丰富了的课程的内容;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通过以下几点可以提高翻转课堂的质量:(1)教师对学生收集的资料的准确性及知识性进行核对与指导;(2)要求学生在介绍的新病害的时候和已学习的知识点进行联系与比较;(3)翻转课堂部分设有讲授团队与学生相互提问的环节,避免学生只关注自己团队所讲内容,对其他团队内容不关心;(4)课堂上,教师对每个专题进行归纳总结;(5)该部分所占学时不宜过多,共计2~4学时,安排在课程的后半部分较为合理。

3.4 改革考核方式 除了上文提及增加课程内容、课程延伸性、翻转课堂等各种尝试外,对课程的成绩组成也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试卷成绩,调整为课堂表现、作业、翻转课堂、期末成绩等。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衔接与总结,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开展:症状上的相似病症、分类学上的相近科属、生理上的温度偏好等、防治上的相同防治方法等。注意和已经学习过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植物病原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衔接,避免知识点的孤立存在,将相关知识点连接成网。教学过程中,避免单一以提高成绩为导向,从简单灌输知识点,转向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4 展望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针对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整与改革,部分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收到了学生的正面反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需要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例如:受地方气候因素等的影响,在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中难以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病害的实践活动。目前实验室设备与条件,还有待改善。标本库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尤其是针对课程中的易混淆病害标本的收集,也可以考虑筹备学院内的植物标本比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促进标本库的完善。通过田间实践对课堂学到的知识进行打磨与巩固,锻炼解决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课堂笔记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课程评价与反馈体系的有待进一步完善,收集用人单位、学生实习单位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反馈信息对课程进一步完善。另外,在专业学科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更加合理地运用学科与学院平台,整合到课程教学工作中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张俊华,杨明秀,宋爽,等.“双一流”背景下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J].高教学刊,2021,19:134-137.

[2]尹良芬,罗朝喜.基于MOOC和SPOC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261-263.

[3]杨丽娜,高洁,白庆荣,等.课程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以植物保护专业《农业植物病理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2:153-15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教学改革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