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项目管理的有效对策

2022-05-07 09:40朱诵贵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项目管理

朱诵贵

【摘要】现如今教研改革项目管理活动的实施,可全面提升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在高等教育体质改革发展全面推广背景下,高校教研改革项目也取得显著性成效,在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的前提下,大大增加教研改革项目信息以及数量也在持续性增加,以往的项目管理形式已无法充分满足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为此,本文对于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旨在提升教研项目申报效率,全面提升教研项目管理质量。

【关键词】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2)02--02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给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改革活动的实施指明了发展方向。教研改革项目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因此可在教育建设环节中带来更大的价值作用。[1]现阶段高校所设立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可借助各种项目教学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将课本上抽象知识转化成为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工作能力。为此,高等院校需要积极开展教研改革项目管理工作,逐步优化教研改革项目培育方式,为我国高校教育建设发展提供保障。[2]

一、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项目管理现状

(一)项目设计有待优化

高校教研改革项目在申报过程中,普遍先存在项目缺乏科学化设计的情况,对于整个教研改革项目的安排、实施带来影响。高校在进行教研改革项目申报期间,院校相关管理部门并未从大局角度进行统一化的布局,导致高校无法针对性引导教师开展教研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造成教研项目出现重复性申报、探究内容未能符合立项要求的问题,严重浪费高等院校的教育资源。

(二)项目实施过程过于繁琐

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项目在具体实施研究过程中,对于项目申报管理与评判管理的各项流程处理相对繁琐,申报人员是需要将相关申报资料直接递交给项目管理部门,由项目管理人员来输入项目信息,并将申报资料发送至专家评判家进行审核,而审核结果也以紙质资料形式取回。[3]现阶段的纸质文件申报与审核的工作流程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大大增加教研改革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任务,阻碍教研改革项目的长远性发展。

(三)项目监管水平有待提升

长久以来,教研改革项目始终存在重视立项结题、忽视实践过程的情况,项目管理部门在实施项目活动时,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活动,中期检验工作形同虚设,虽然教研改革项目的中期检验报告需要通过教育委员会的审核,但高校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在并未认真探究研究进展的情况下,加之教研改革项目在具体实践研究过程中疏于管理活动,导致高校教师未能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项目研究,甚至存在将他人的研究成果作为结题资料,无法确保教研改革项目的探究成果。[4]

二、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项目管理优化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项目管理系统

高等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教研改革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继而全面提升教研改革项目管理质量。通过构建项目申报与评判系统,将高等院校的教研改革项目的申报与评判活动置于信息管理系统中完成,大大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也能有效缩减申报人员往返申报部门与管理部门的繁琐性流程。教研改革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也可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全面跟踪项目开展实施的具体情况,大大简化高等院校的工作流程,有效避免高等院校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此外在申报工作以及立项项目的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之后,可实现对教研改革项目据数据信息的长期化保存,避免出现此类型项目的重复性申报,打造信息共享应用的平台。与此同时对于教研改革项目管理者而言也能对项目发展应用情况进行探究与管理,对于项目探究过程进行严格性的管理、合理化管控,确保教研改革项目探究活动的连续性,全面提升教研改革项目的完成质量。

(二)积极开展项目组合管理活动

高等院校开展教研改革项目的组合管理工作,可对多个教研改革项目进行集中化管理,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方法提升项目管理质量。项目组合管理形式可合理化配置各项资源,在有效资源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项目组合配置实施效果,提升教研改革项目研究的教育成果。现阶段可应用的项目组合管理模式为分数评判模型法。其中分数评判模型主要是按照评判分值的高低以及项目种类对教研改革项目进行合理化的排序,将分数相对较高的教研改革项目进行组合。在进行分数评判指标体系制定过程中,需要从项目探究角度入手,根据评判专家所提出的整改建议,结合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指标体系,同时需要结合专业意见、项目管理人员的意见以及详细化的参考目标进行指标体系进行优化。此外教研改革项目管理人员在进行组合优先选择过程中,需要严格遵从评判模型的具体指标,按照指标体系评判结果以及评判分数的高低,从申报项目中寻找对于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更有价值的教研改革项目进行组合分析,继而确定高等院校的立项项目。

(三)强化项目过程监管水平

教研改革项目的检查管理工作常常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检查工作本身便是教研改革项目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为了确保教研改革项目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定期化检查教研改革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实施开展全程跟踪管理活动。教研改革项目管理小组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项目负责人在教学研究过程中需要递交项目阶段性的综合报告,对于教研改革项目报告的探究内容、实际进展情况等进行详细化的记录。同时高等院校项目管理人员可结合专家委员会针对项目中期检查以及成果验收的具体评判标准,按照实际情况随机抽取项目开展中期检查评判会议,利用项目答辩方法面对专家所提出的质疑,对于实施情况较好的项目给予充足的经费支持,最大程度确保教研改革项目能够高效率实施。[5]

三、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项目管理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教研改革项目的培育水平

1、营造良好的培育氛围

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做好高校教师的思想引导工作,帮助高校教师充分认识到教研改革项目对促进教学能力提升的价值意义,引导高校教师树立争取的思想理念,让其能够积极投入到教研改革项目研究活动中来。同时需要对项目管理人员积极开展行为层面的引导活动,借助校外委派学习、专题研讨、评先评优以及培训实训等活动,调动高等院校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帮助高校教师切实提升自身教研改革项目的研究思想。此外,需要积极开展制度层面的引导活动,在制定评定职称评审文件时需要充分体现教学中心地位,提升教研改革项目与成果评价指标权重,提升在教研改革项目成果方面的奖励力度。

2、打造高能力的培育团队

高等院校要想培育出高水平的教研改革项目成果,仅依靠高校项目管理人员本身是远远不够,需要有效整合高校内外的优质资源,秉承合理化配置、择优遴选的研究原则,将一批有态度、有能力、有想法以及有经验的人员聚集在一起,形成高素养的培育队伍,依靠于团队的智慧,协同化开展项目培育活动。与此同时,也要大大增加高等院校的资金投入水平,制定良好的激励政策,全面提升教研改革项目队伍参与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6]

(二)做好项目审核立项的管理活动

1、严格评审教研改革项目的立项

为了确保教研教改项目评审本身的客观性与公正性,高校需要制定完善的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在保障教研改革项目理论创新前提下的同时,也要保障项目申请人本身的教学学术水平,确保教研改革项目中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案等的逻辑性,明晰教研改革项目的预期推广应用效果。

2、明确划分立项指南的指导思想

现如今,绝大多数的高校教改项目立项,均为高校提出相对明确的立项指南报告,其作为教研改革项目申报的指导性文件,立项指南的设计需要结合高校整改发展规划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校教学改革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向。明确的立项指南可确保项目申报人能够准确理解教学改革的中心思想,立项指南本身需要明确指导思想、教研改革项目的目标、意义、执行效果,避免高校教育工作者出现盲目立项导致申报失败问题的发生,确保高校教学改革活动能够按照立项指南方向发展。

3、确保立项开题制度的规范性

现阶段部分高等院校的教研改革项目立项是分配制存在,也存在学校领导兼职管理的情况,通过采取不公开的分配制度,造成教研改革项目仅局限于小范围的利益团体,不利于高校教学改革项目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教研改革项目立项需要采取公开统一的评审会议,由公选出来的评委在立项开题大会上公开化、透明化的聆听申报人对于教研改革项目的阐述内容,评审专家可根据项目向申报人提出问题、质疑,借助现场投票的方法给出教研改革项目的评审结果,全面提升项目评审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4、开展绩效目标考核活动

高校教研改革项目与传统科研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研改革项目需要从专业以及课程内容角度出发,从系列改革活动帮助高校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性知识,提升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教研改革项目的立项申报书需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确定项目选题、研究内容,针对项目所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总结成为高质量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教研改革项目的绩效考核指标采取硬性指标与软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教研改革项目管理人员在充分考虑项目立项数量的同时,也要考虑教研改革项目研究成果质量,最大程度保障绩效目标考核结果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强化项目组织形式的教学学术系统性

高等院校需要充分利用各项资源优势,选择教育教学改革中可能存在的重大类型问题,通过开展跨学科、跨单位的联合研究活动,校级教改项目申报需要通过联合申报的方法确保科研成果达到教学改革服务的需求。强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协作性与融合程度。此外在教研改革项目组织方式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与优化,有效调动各个单位在教改项目建设与项目管理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调整与变化的教改立项组织与评审方法,来提升各个单位在教改项目建设中的学术自主性。

(四)树立正确的教学学术理念

高校教师以及教研改革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提升自身对于教研改革项目的思想认知水平,自觉性认同并树立正确的教学学术理念,将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放在同等位置,纠正高等院校內存在的科研高于教研的偏见,在高等院校内部营造利于教师的教学的氛围,强化教研改革项目的教学学术特征,打破固有的教学学术发展观念障碍。

(五)提升教研改革项目过程管理水平

高等院校项目管理人员需要提升教改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强化学校层针对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同时需要给予学院一定范围的管理权限,有效激发教师在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得研究动力。同时高等院校教师可适时组织教改项目负责人、教改项目管理人员开展相关的管理培训活动,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管理水平。高等院校以及相关教学单位需要强化项目过程管理水平,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履行自身的管理职责,辅助高校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研改革项目,提升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六)提升教研改革项目研究成果管理应用水平

教研改革项目研究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将获得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环节,将其转化成为高校课程教学资源,指导高校教学改革活动的高质量发展。在教研改革项目研究结合素后,需要由项目管理小组对项目最终成果进行管理,将改革项目所创造出的教学成果进行搜集与整理,将其在系统平台上进行成果展示。项目管理小组需要通过教学交流会议、教师实验室等形式,对于项目研究分析成果进行展示需研讨。此外可在校园网内部建立优秀的教改成果推介专栏,定期性推出优秀教改成果,也可酌情公开出版优秀教改研究成果。同时也可对宣传以及应用相对广泛的教学成果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其积极转换实施成果,针对存在较大宣传价值的教学成果,可为其提供完善的保障服务,为教研改革项目成果高效应用提供有利条件,让教研改革项目成果可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为高校全体师生带来更多的应用益处。

(七)完善的教研改革项目评审反馈机制

现阶段大多数教研改革项目主要采取差额择优评审立项活动,申报教改项目的教师需要在提交申请书以及結题材料后,只有获得高等院校的教研改革项目立项评审结果以及结题评审结果的通知,才能了解到自身教研改革项目是否完全通过。高等院校的校内通知主要是结果性通知,关于评审专家的立项评审意见以及结题评审意见并不了解,无法突出教研改革项目的学术交流性特征。为此项目管理人员在校、院两级评审环节,在充分尊重评审专家隐私权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确保教研改革项目申请人员的知情权,搭建高等院校与教师间顺畅的信息沟通渠道。

结语

总言之,高等院校教研改革项目研究活动的开展,可全面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转型发展。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活动全面深入的前提下,高等院校需要提升对于教研改革项目的关注水平,构建完善的教研改革项目管理模式,开展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活动,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教研改革项目管理质量,确保教研改革项目管理实施的有效性,帮助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获得良好的竞争优势,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安徽省思政能力提升项目(编号:sztsjh2019-2-39)、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项目(2021KY008)。

参考文献:

[1]付高财,盛步云,张丽,卢其兵.高校教研项目的众包模式探索——以产学研“3D资源库”项目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1(08):45-48.

[2]董文杰,甘益慧,郝小飞.高职院校教研项目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职业,2021(09):52-53.

[3]张月.浅析高职院校教学研究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21(05):99-101.

[4]万青,韩永,何艳.高校教师教研质量提升对策研究——基于项目组合管理的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9):259-260.

[5]张阳.项目管理:让校本教研去虚向实——以数学学科校本教研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0(17):44-51.

[6]罗筑华.地方高校教研教改项目管理效能提升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12):34-37+53.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项目管理
新车型制造工艺开发过程中项目管理的探索
基于项目管理视角的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应用研究
项目管理指南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