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 的我国野鸟粪便研究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2022-05-07 07:11闫锦宏
中国动物检疫 2022年5期
关键词:野鸟禽流感粪便

杨 杰,闫锦宏,植 飞,2,刘 衡,陈 雅,王 荣

(1.武汉轻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23;2.武汉市观鸟协会,湖北武汉 430071)

近年来,野鸟因涉及公共卫生问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野鸟作为禽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其感染或携带的多种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可通过粪便排泄、栖息环境污染、与家禽接触等方式快速传播,为某些传染性疾病的扩散带来潜在风险[1-2]。为了保障鸟类、家禽和人类的健康安全,必须强化对野鸟重要人兽共患病的动态监测。鸟类粪便是环境污染的主要传染源,且较野鸟本身更容易获得,因此在监测过程中通常会成为首选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就我国野鸟粪便研究文献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从定量的角度勾勒野鸟粪便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重点文献,深入分析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针对性建议。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中国知网”(CNKI)检索相关文献,检索策略为高级检索,检索主题为“野鸟 粪便”或“野生鸟类 粪便”,检索范围为总库。检索初始时间未作设定,终止时间为2021 年1 月。由于首篇文献源于1987 年,因此实际检索时间范围为1987—2021 年,检索文献总数为72 篇,总参考文献数为4 266 篇,总被引数为138 次,总下载数为16 391 次,下载被引比约为0.01。

1.2 研究内容

就我国野鸟粪便研究文献的发布数量、年度分布变化、学科分布、文献资源类型、作者关系、关键词共现、文献互引、研究主题年度交叉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

1.3 研究方法

对1.1 中检索得到的文献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和内容梳理,通过CNKI 计量可视化功能和Excel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趋势

我国野鸟粪便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趋势如图1 所示。1987—2004 年,研究文献很少;2005—2013 年,发文量有所增加,年发文量在2 篇上下浮动;2014 年后,发文量快速增长,2017 年达到峰值,2018 年后震荡下滑。

2.2 研究机构分布

对本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发现:东北林业大学发表文章数最多,共发表了10 篇;其次为山东农业大学,发表了4 篇,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大学、贵州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发表了3 篇。图2 为排序前20 的科研机构。总体来说,研究机构以高校(10 家)和科研院所(6 家)为主,特别是集中在一些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高校,相反国家技术支撑机构相对较少。

2.3 资源类型分布

由图3 可见,文献资源类型包括硕博士学位论文、学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以及科技成果。大多关于野鸟粪便研究论文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占52.77%,这一结果和2.2 中分布特征相吻合。

2.4 学科分布

如图4 所示,畜牧与动物医学占比最大,生物学次之,而后是野生动物保护,而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的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类、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类合计6 篇,仅占5.27%。

2.5 作者分布

核心作者是对本学科研究发展具有较大贡献的科研人员[3]。常采用普赖斯定律确定的作者最低发文数作为核心作者候选人入选标准。根据图5 所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Npmax=3,根据普赖斯定律,取整,即发表2 篇及以上的作者为此领域的核心著者。由此可见我国野鸟粪便研究的核心作者有贵州大学的文明等14 位。通过作者合作网络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形成了10 个小型合作团体,但以单位内合作为主,不同单位间的合作很少,大的研究网络尚未形成(图6)。

2.6 基金资助分析

图7 显示,72 篇有效文献中仅19 篇获得基金资助,基金论文比为26.39%,可见我国关于野鸟粪便的研究总体而言获得基金资助较少。19 项资助中17 项为国家级资助,2 项为省级资助。可以看出,基金资助类型比较单一,国家层面资助相对较多,而省级和其他渠道研究资金资助严重不足。

2.7 主题分析

文献主题占比如图8 所示。在20 个出现频次较高的主题中,野鸟粪便研究的文献主题涉及面较广,主要有禽流感病毒、野生鸟类、分离鉴定、变异分析、肠道微生物等。其中主题为禽流感病毒的占比最大,说明野鸟粪便研究与禽流感病毒联系密切。

2.8 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设置阈值出现频次=5,共现频次=5,得到网络节点15 个、连线16 条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9)。图谱中节点大小代表频次,连线代表共现关系,连线粗细代表紧密程度。由图9 可知,禽流感病毒(42 篇)和野生鸟类(24 篇)是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出现频次较高,关系也最为紧密(共现频次为15)。这与2.7 的结果相互印证。

2.9 互引网络分析

文献互引网络图谱可以揭示文献与研究主题的关系强度,文献互引网络当中的节点越大,与研究主题关系强度越大。设置阈值出现频次=3,共现频次=3,得到网络节点36 个、连线35 条的文献互引网络图谱(图10)。由图可见,殷震和刘景华主编的《动物病毒学》[4]被引频次最高(9 626 次),与我国野鸟粪便的研究关系强度最大,是本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

2.10 研究主题年度交叉分析

对主要研究主题进行近5 年的年度交叉分析,发现研究主题由禽流感病毒和野生鸟类,逐渐拓展到粪便污染、标记物[5]、分离鉴定[6]、肠道微生物[7]、时空变化[8]等多学科领域,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多样(图11)。

3 讨论

在科学技术的领域里,某一学科的文献数量及其增减的变化,标志着该学科的兴衰起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态势和研究水平[9]。从发文量来看,我国野鸟粪便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通过梳理文献内容发现,H7N9 流感于2013 年出现,并在之后数年间持续流行,直至2019 年6 月(第7 个流行周期截止)才趋于平静[10]。而这个时间段与文献年度分布曲线基本重合。可见,野鸟粪便的研究热度一定程度上受到H7N9 流感的影响。

某领域研究作者的信息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该领域研究的现实状况[11]。从研究机构和资源类型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我国野鸟粪便研究领域的主力,引领我国野鸟粪便研究方向。从核心著者和作者合作网络来看,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10 个小型合作团体,他们在该领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科学研究活动对我国野鸟粪便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研究合作以单位内小型合作为主,不同单位间的合作极少,这可能与研究者之间合作意识不强,合作平台缺乏有关。因此,我国野鸟粪便研究要想走得更远,一方面研究群体需要扩展,需要吸引更多优秀学者加入;另一方面,任何学术研究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群体的通力合作,只有所有研究人员加强彼此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协同努力、共同探讨,形成相互扶持的研究网络系统,才能更好地开展我国野鸟粪便研究。

从学科分布来看,畜牧与动物医学领域研究较多,而与人类健康和环境关系密切的预防医学及传染病领域研究较少。野鸟具有极强的地理扩散能力和广泛的分布范围,拥有很强的环境适应力,同时为疾病的快速传播带来了潜在风险[12]。因此,学科研究需要拓宽,应鼓励在预防医学及传染病领域通过粪便对野鸟开展更多研究。

从基金分布来看,本领域获得的基金资助类型单一且偏少,特别是省级等地方资助和社会资助缺失严重,因此,应该积极进行科普宣传,扩大社会对本领域重要性的认知,以获得更多社会力量和资本的支持,促进我国野鸟粪便研究的发展。

文献主题和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揭示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二者的分析结果均表明,禽流感病毒和野生鸟类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我国野鸟粪便研究文献互引网络当中最大的节点是《动物病毒学》,也说明禽流感病毒在本领域研究最为密切和深入,与文献主题和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对近5 年主要研究主题的年度交叉分析显示,随着禽流感流行状况趋于平稳,研究主题也在进一步拓宽,跨学科交叉研究将会是后续研究的主要突破点。

4 结论

综上,我国关于野鸟粪便的研究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我国野鸟粪便研究领域的主力,禽流感病毒与本领域研究联系最为密切,研究也最为深入;研究主题范围逐步拓宽,逐步向多学科、多领域发展,跨学科交叉研究将会是后续研究的主要突破点。今后应从加强研究团体之间合作,注重预防医学及传染病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加大社会相关机构的研究经费资助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野鸟粪便的研究,更好地推动野鸟人兽共患病的动态监测,保障全人类健康。

猜你喜欢
野鸟禽流感粪便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野鸟与笼中鸟
野鸟
禽流感
美国7月禽流感频发复关或延迟至明年二季度
北京野鸟
发现禽流感
观察粪便 调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