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幸福河建设目标的贾鲁河“民生水利”工程实践研究

2022-05-07 02:16陈奋飞韩善锐张胜利耿传宇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5期
关键词:水利河流景观

陈奋飞,韩善锐,张胜利,耿传宇,盛 晟

(1.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310014 浙江 杭州;2.郑州市水利局,河南 郑州 450006;3.郑州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院,河南 郑州 450006)

1 国内外治水发展历程

高强度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并进一步导致天然径流过程的改变,使得水资源管理问题愈发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至今,各国科学家及管理者围绕相关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并先后开发了一系列城市暴雨径流控制模型及相关技术。新时期,城市水环境及水资源管理理念呈现出综合化、精细化发展趋势,管理内容也从最初的洪水管控拓展到污染控制、流态保护、生态保护、游憩美学以及气候弹性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以径流和污染控制为核心、各具特色的城市暴雨径流控制理念与技术管理体系。如,美国提出最佳流域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低影响开发理念(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并在20世纪70年代已形成的大量排水与滞蓄设施基础上进行了LID建设;英国作为强工业国家,受困于大量工业污染带来的水环境问题,更加强调水质提升,提出城市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SuDS);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等地则受限于水资源总量限制,突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管理,分别提出了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与ABC水计划(Active,Beautiful,Clean Waters Programme,ABC Waters)。现如今,国际语境下的水资源管理已成为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合作的新兴领域,并逐步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工作有机融合。

与国际语境下水资源管理研究发展不同,国内治水工作的研究与实践伴随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不断发展。自先秦至今,国内治水发展先后经历了古代治水、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等重要发展阶段。以大禹、苏轼等为代表的古代治水名人取得了丰硕的治水成绩。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量科研学者与管理工作者的研究与创新实践进一步在基础研究、水利建设管理、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实现了重要的突破与发展。建国初期重点突出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利工程建设,90年代末首次提出以“人水和谐”为核心的“资源水利”构想。21世纪以来,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水利行业发展步入“生态水利”建设阶段。

水是生态之基,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制约因素,是生态文明的根本基础和重要载体。水利部于2013年1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文),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自此,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首次提出。2014年3月,习总书记就我国水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十六字治水方针,并成为现代治水的核心指导思想。近年来,伴随水利工作成效逐步显现,下阶段将以“生态水利”建设为核心,将水利工作重心转到“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上来,这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

2 民生水利的概念与内涵

伴随水利行业研究与实践工作深入开展,国内的治水发展逐步经历了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等重要发展阶段。近现代水利工作理念不断转型与发展,但始终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因此,水利工作的核心目标为幸福河建设,其核心内涵即“民生水利”——以服务民生为核心思想的水利建设理念。“民生水利”建设是打造“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导思想与实现途径。

新时期的“民生水利”实践,应当在充分融合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等前瞻性建设理念的基础上,从人民幸福生活的切实需求出发,充分激发水利要素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价值转换。其核心内涵应当包含安全河、生态河、景观河、文脉河、幸福河5个重要维度。

(1)安全河:河流生态系统安全是幸福河打造的重要基底,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影响下,河流水灾防护相对安全、结构相对完好、功能相对稳定,主要包括河流防洪排涝安全、河流水质安全及河流运维安全。

(2)生态河: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河流作为生态廊道应当具备健康水生态系统应有的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生态河流应当在河流驳岸、植物群落、自然径流及建筑物等方面具备完善的河流廊道功能组成。

(3)景观河:河流景观的打造是体现其特色与内涵并进一步提供生态休闲功能的重要途径,河流景观布局与建设对于提升河流廊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4)文脉河:水脉是河流之基底,文脉是河流之灵魂,河流文化的深入挖掘与融合体现是河流形象展示的重要途径。

(5)幸福河:服务民生是“民生水利”建设理念的核心内涵,幸福河的打造应从滨水休闲、活动、出行等方面为人民打造具备高度幸福感的品质空间。

3 贾鲁河治理实践

3.1 流域概况

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白寨杨树岗圣水峪,流经新密市、郑州市的二七区、中原区和惠济区、中牟县、开封市的尉氏县、周口市的扶沟县、西华县,于周口市区入沙颍河,全长255.8km,流域面积5896km2,其中郑州市段全长137km,流域面积2750km2。流域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面高程约83~118m。贾鲁河属季节性河流,丰、枯水期水量变化显著。

本次贾鲁河治理范围为郑州市尖岗水库至中牟县大王庄弯道段,全长60.4km,实施范围包括河道两侧蓝线外扩15~220m。

3.2 历史发展与存在问题

一条贾鲁河,半部郑州史。古时的贾鲁河水量充沛,可通舟楫,还时常有洪水泛滥,因此又称小黄河。秦朝末年,因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曾在此对峙而得名“鸿沟”。伴随历史的车轮滚动,曾经的“鸿沟”几经易名、改道、发展。直至元朝因工部尚书贾鲁治河,一举堵复黄河决口并解决了漕运问题,遂定名为贾鲁河。

作为郑州市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第二水源,贾鲁河长期造福中原。然而伴随着城市的快速扩张,高强度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式导致了“人水关系”矛盾突出,贾鲁河生态环境问题显现。

3.2.1防洪标准不足,河道淤积严重。

局部河段行洪断面偏小,堤防不完善、质量差,无法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能力,无法满足防洪标准要求;河道堤防、滩地侵占等人类活动造成阻水淤积现象严重,影响行洪;部分水库修建年代较早,配套不完善,有潜在安全风险。

3.2.2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

贾鲁河流域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态基流不足等问题,极端流态频繁出现,是典型的基流匮乏型河流;同时,部分河段污水直排入河,根据2012—2014年断面水质监测数据,水质大多时间为劣Ⅴ类,基流匮乏与水质污染共同导致了河流生态系统退化,水质净化、水源涵养、生物支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弱。

3.2.3景观风貌较差,文化有待挖掘

河道功能以防洪排涝为主,人文参与性低,休闲游憩功能尚未显现;同时,作为郑州的“母亲河”,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未能在滨水景观风貌上得到体现。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滨水空间活动需求与现实河道环境品质之间的核心矛盾亟需通过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的深入挖掘、自然生态景观的创新建设及高品质滨水体验空间营造进行突破。

3.3 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

在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指引下,贾鲁河治理充分贯彻“民生水利”建设理念,同时将生态水利、资源水利等思想付诸河道治理实践,历经数年逐步将贾鲁河打造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为实现“幸福河”建设目标,贾鲁河治理从“民生水利”的内涵及本质需求出发,以“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赛事引爆、旅游激活”为设计理念,以生态为基础,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可持续的健康河流。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活化和复兴贾鲁河,并且注入国际化、全空间、全时间和全民参与的体育活动因子,实现全域旅游,引爆经济发展。技术路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路线图

3.4 “幸福河”打造工程实践

从“民生水利”的核心内涵出发,重点从“安全河、生态河、景观河、文脉河、幸福河”5个维度全面促进贾鲁河打造成为造福郑州人民的幸福河。

3.4.1安全河

根据生态绿地功能和生态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情况,重点从防洪安全、排涝安全、水质安全和运营安全4个方面,为打造生态宜人、魅力十足的贾鲁河画卷提供首要保障。

(1)防洪安全。根据不同河段重要性、洪水危害程度和防护区非农业人口数量制定分区防洪标准:尖岗水库-南水北调河段为深河谷型河道,洪水危害小,50年一遇;科学大道-京港澳高速公路河段位于郑州市北部主城区,100年一遇;京港澳高速公路-象湖河段位于郑州市白沙园区,50年一遇;农科所桥-中牟陇海铁路河段位于中牟县城区,50年一遇;中牟陇海铁路-大王庄弯道河段为疏挖顺接段,20年一遇。

(2)排涝安全。在保障滨水生态、绿地景观功能的基础上,统筹雨水径流整体控制,因地制宜组织雨水径流路径,合理敷设雨水管道,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控制目标。

(3)水质安全。强化绿线内径流雨水污染控制、过境雨水(客水)水质提升及场地内污水的组织排放,保障水质安全。

(4)运营安全。开展防震避灾场地安全保障、活动场所安全保障和智能安防系统设计,确保贾鲁河及其滨水空间运行安全。

3.4.2生态河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廊道理念指引下,通过构建生态植物群落,对蓝线内驳岸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在绿线内设计低影响开发设施,对场地内所有建筑进行合理布局,将贾鲁河打造成一条真正的生态河流,形成自然风光与现代都市融合一体的生态风貌。

(1)生态海绵。遵循“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绿线内雨水径流控制、雨水排放口生态改造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示范,打造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可持续“海绵体”。

(2)生态群落。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与立地条件对树种进行选择,对生态背景林、疏林草地、开敞草坪、下凹式植物、硬质广场周围植物、湿地植物等典型植物群落进行设计,创造多样化生境。

(3)生态驳岸。对贾鲁河沿线重要区段(花园路-中州大道段、祥云湖段、龙子湖段)进行蓝绿融合设计,将其打造成多姿、多彩、多样的滨水景观体验带。

(4)生态建筑。通过建筑空间布局优化、立体植物系统构建及建筑外维护结构,完善生态建筑体系。

3.4.3景观河

坚持“多规合一、系统治理”原则,在城市生态大格局、景观总体布局、分区详细设计、生态绿化、灯光照明等方面,构建真正可实施的滨水生态景观体系,形成“一带三湖六区十二园”的布局结构,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之河。

(1)一带。贾鲁河生态景观带,以景观乡土植物为主要造景素材,改善河岸生态环境,沿河设置主题广场、艺术小品、特色植物园及水上活动区,创造亲切怡人的户外休闲和绿化生态空间,自上而下营造自然生态的景观序列,塑造连续、动感的百里贾鲁河旖旎画卷。

(2)三湖。祥云湖、贾鲁湖、圃田泽,结合蓝线内局部水面拓宽形成开阔水面,进一步通过景观设计打造门户形象的滨水展示空间。

(3)六区。自上游至下游,结合各分区历史与现状特征打造6个主题功能分区,即“源、界、汇、兴、泽、盛”。

(4)十二园。沿线布局12个特色主题公园,包括山林郊野公园、古城墙博览园、花木艺术公园、线性体育公园、城市沙滩公园、祥云湖公园、铁路主题公园、运动体育公园、海绵示范公园、智慧生活公园、圃田春草公园、湿地文化公园。

3.4.4文脉河

充分挖掘水文化,提炼河流品牌故事。围绕品牌故事展开详细的景观空间设计,形成特有品牌空间,策划贾鲁河特有文化活动。进一步通过各类媒体以统一的口径和视觉形象对外宣传,加强文化品牌效应,将贾鲁河打造成为郑州历史文化重要展示平台、郑州城市形象宣传名片。

(1)文化传承。基于贾鲁河千年古河的历史背景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贾鲁河再造,将郑州打造成为复兴中原文化、风土、传统的“新源地”。

(2)文化品牌。通过6大主题分区,感怀千年古水,重绘“贾鲁河图”。根据“贾鲁河图”的品牌故事与分区特色,赋予6大主题分区独特的视觉图形,与景观设计语汇相结合,创造丰富体验。

(3)文化活动。结合场地文化特征,梳理策划各类文化活动,包括中华源文化博览、棋艺、雨水净化课堂、水上赛事、湿地文化体验游等。

(4)文化宣传。以整体统一的视觉形象,通过纸媒、数媒等传播手段对外宣传推广,将“贾鲁河图”打造成公众与文化的互动体验空间。

3.4.5幸福河

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结合市民功能需求,设置风景优美的休憩场地、地域特色的景观小品、多样有趣的健身设施、便捷有效的服务驿站,为人们提供集休闲、旅游、运动赛事、绿色出行和智慧生活于一体的全时空休闲活动空间。

(1)休闲健康:沿河布局全时间、全空间、全年龄段参与的市民健身、运动场地,打造居民15分钟健身圈。

(2)节庆旅游:基于6大主题分区策划多样节庆活动,结合贾鲁河两岸地形地貌特色,将二七区作为5A级景区进行重点打造。

(3)运动赛事:策划自行车、马拉松、国际赛艇、龙舟赛事等运动赛事活动。

(4)绿色出行:对周围城市公共轨道交通进行梳理,合理设置主、次入口,鼓励绿色出行,有序组织人流,适时适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设施管理齐全到位。

(5)智慧生活:从停车便利、信息生活、驿站服务3方面完善贾鲁河沿线智慧化的生活休闲服务功能。

4 结语

基于“民生水利”核心内涵出发提出的幸福河建设思路创新运用,促进了河道治理工程的科学落地,兼顾了安全、生态、景观、文化、服务等复合功能实现,在充分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前提下,使贾鲁河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同类河道治理提供了一定借鉴与参考。新时期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应在贯彻“民生水利”建设理念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不同流域、类型河流特征,融合城乡规划建设要求,落实智慧水利建设思路,促进“一河两岸”水城融合,持续打造高品质的人民幸福河。

猜你喜欢
水利河流景观
景观别墅
《山东水利》协办单位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水利项目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的若干问题探讨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