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2022-05-09 14:56刘嘉瑞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8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

刘嘉瑞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患者实施CT、MRI诊断的价值。方法:将研究时间选定为2020年4月到2021年11月,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其实施CT、MRI检查,将病理结果作为标准,观察CT、MRI检查结果情况。结果:①经CT检查后,转移组的淋巴结大小、短长径比值、数目显著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显著(P<0.05);②经MRI检查后,转移组浆膜浸润、囊性变、强化扫描高信号例数显著多于无转移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C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患者实施CT、MRI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CT;MRI;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

【中图分类号】 R5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8--01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具有较大的不良影响,医生主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然而经观察显示,该疾病早期会出现淋巴转移现象,因而较易导致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情况,因此需要术前明确淋巴转移情况,以便能够采取适宜的治疗方式[1]。临床中多使用CT、MRI的扫描方式,但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并未具有较多的关于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报道[2],为此本研究将对进行如下的探讨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研究时间选定为2020年4月到2021年11月,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基本资料,男46例,女34例,年龄为40-75岁,年龄的平均值为(57.5±0.3)岁,经术后病例诊断可知,32例患者未发生转移,48例患者发生转移。

1.2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及家属均完全同意使用研究中的检测方式。

1.3排除标准:①在检查前接受过放化疗治疗;②患有其他惡性肿瘤疾病。

1.4方法

(1)CT检查。选取东芝Activion 16层多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范围由胸骨柄至颅底,层厚设定为3.75mm,层距设定为3.75mm,观察病灶部位实将层厚改变成0.625mm,平扫后对其实施增强检查,经肘静脉为其注射300mgI/ml碘帕醇,将注射速率控制在3ml/s,将主动脉弓降部作为监测点,监测阈值为100Hu,动脉期扫描结束后30s对其实施静脉期扫描。

(2)MRI检查。选取 Simenns AVANT 1.5T超导MRI扫描仪,通过表面线圈对颈部行自旋回波(SE)的常规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的T1WI与T2WI扫描,在SE T1WI中:TR/TE设定为518ms/12ms,在TSE T2WI中:TR/TE设定为4190ms/107ms,NEX为2次,矩阵设定为512*256,FOV设定为25cm,层厚设定为3mm,扫描后,将层厚设定为3.5mm,在T1WI横断及冠状面实施增强扫描,若有必要,需要增加矢状面扫描,弥散序列b值选取400、600、800,分别扫描轴位,TR/TE设定为3800ms/87ms,矩阵设定为128*128,FOV设定为23cm,为患者注射0.1mmol/kg的Gd-DTPA。

1.5观察指标

①CT检查结果情况。

②MRI检查结果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与x2方式进行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T检查结果

转移组的淋巴结大小、短长经比值、数目显著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MRI检查结果

转移组浆膜浸润、囊性变、强化扫描高信号例数显著多于无转移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甲状腺癌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过解剖结构发现,因颈部淋巴结存在丰富的引流,因而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情况,其多发生于颈部中央区及颈侧,转移率可超过50%。依据临床中的普遍观点可知,淋巴结转移会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局部复发率,因此术前需要对淋巴转移进行正确判断,以便能够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对患者实施治疗,以便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

目前临床中多使用CT与MRI方式进行检查扫描。CT检查方式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特别是多层螺旋CT,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升空间分辨率,从而能够更加有效的明确小病灶[3]。对于MRI检查方式而言,其具有多参数成像特征,能够对淋巴结及其与周边组织的关系情况进行更加清晰的显示,已逐渐被应用于检查肿瘤淋巴结转移中,能够有效的提升检查准确率[4]。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可知,经CT检查后,转移组的淋巴结大小、短长径比值、数目显著高于无转移组,经MRI检查后,转移组浆膜浸润、囊性变、强化扫描高信号例数显著多于无转移组,提示两种检测方式具有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CT、MRI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依然需要对上述两种检测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卓奕武,孙井松,张孟军,汪海波,何晶波.MRI动态增强扫描预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9,17(12):1-3+7.

[2]龚亮,渐元修,张笑.MRI联合CT在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9,14(07):80-82.

[3]项昆,王建,张杰,赵永熙,赵晶晶.CT、MRI对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06):663-666.

[4]邓海,楚德民.分析甲状腺癌及其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表现[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4):126-127.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
Mir-222-3p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癌效果的影响
关于甲状腺癌知识的探讨
甲状腺癌为何越来越多?
睡眠质量差的女性甲状腺癌风险高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