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配合膳食对产后恢复的研究

2022-05-09 00:49张蕙璇徐畅吕笑微杨洁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医学调理产后

张蕙璇?徐畅?吕笑微?杨洁

摘要: 中医学对于孕妇的产后护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调理方法。产后妇女生理性特点多为多虚多瘀,通过合理的中药膳食调理,达到三个主要目标:1.帮助产后身体恢复,防止产后疾病的发生;2.维持产后乳汁充足,防治婴儿疾病;3.以食为养,帮助产后疾病尽快恢复。

关键字: 中医学  产妇  中医药膳  调理

【中图分类号】 R271.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8--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及其对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康复护理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中医传统养生思想是祖国医学的瑰宝,而食疗在中医养生保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学养生理论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产后护理,我国自汉代起就有坐月子的习惯。从中医学角度解析,女人在产后往往气血大虚,当注意补益气血。根据中国传统养生理念,应该"养在先,治在后,食为先,药为后",所以月子期的饮食对于产妇的健康调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中医学针对妇女产后这一特定体质、特别阶段的保健和养护具有独特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十分注重个体的差异和整体观念。因此,在现代产后护理中,中医调理在产后恢复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和推崇。[2]

1、中医产后膳食护理的目标原则与方案

1.1膳食护理的目标

(1)有助于产后体质康复,避免产后病症的出现。主要体现在经过提高对产后生殖系统的修复,调整产后人体重新回归到正常健康状态,同时经过调补气血,增强人体机能来防止产后病变的出现。

(2)保证产后奶水丰富,促进哺乳和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出现。

1.2产后膳食护理的原则

(1)治未病,一般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主要方面。

(2)辩证调护,辩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原则上,这一理论原则在运用于产后药食调护上也有很大的指导性。

1.3产后膳食护理的方案

(1)促宫缩,抗感染。

(2)促进乳汁分泌,主要从通络、滋阴养液、理气、调和方面入手。[3]

2.产后膳食指导

2.1饮食宜忌

(1)食物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三餐必须按时、量化,要贯彻”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切忌饥饱不调,或狂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

(2)谨和五味是指食物应当合理搭配,而不能偏食。且以谷类、青菜、瓜果等素菜为主,并辅以相应的肉类、鸡蛋、鱼,不可过食油腻或厚味。

2.2辨证配膳

(1)寒性体质的产妇宜食用比较温补的食品,以增进血液,如麻油鸡、四物汤等。忌用寒性的蔬菜,如越来越多、木瓜、梨子、杨桃等。

(2)热性体质的产妇,宜吃山药鸡、鱼汤、青菜豆腐汤等;而蔬果方面则可选择丝瓜、冬瓜、莲藕等,更为降火。

(3)中性身体的产妇通常不热不寒,无特异情况的日常病症。饮食上也较容易挑选,保持基本膳食原则即可。

3、产后膳食调理四个阶段

3.1阶段一

即为产后第1周,着重在"排",亦即活血化瘀,促排出恶露,利水消肿。可多食用一些动物内脏。着重是要将过剩的水份和生化毒物包括恶露排除体外,每日饮生化汤,食麻油或煎猪肝。而产后一周,主要原因是生新血、化瘀血日久,中医学上认为剖腹产时由于流血而大量耗气,产后则血虚邪寒乘虚而入,造成恶露不畅行,所以这一周建议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可以适当吃一些猪肝薏米汤,既可以下奶,又可以排水。

3.2阶段二

即为产后的第2周,要点就是"调",即调理脾胃,回缩内脏,有助于子宫和骨盆的复原,可多食用一些能够补血补气的食品,比如猪腰、瘦肉、鱼类、蛋和红枣等。主要是提高骨骼和腰肾的功用,修复骨盆,天天吃炒腰子;注意不要食用大补大热的食物。产后2周的月子食谱,产后虚不受补,不宜立即进食大补大热的补品。

3.3阶段三

即产后的第3周,着力于"补"上,亦即营养进补,以补益精血,这时产妇体内的各种机制都已逐渐回复至正常孕前状况,奶水质量也已开始逐渐保持稳定,饮食功能重点就是帮助分娩产妇营养进补,以促进奶水的形成,应当多食用那些能够催乳的食品,如猪蹄、鲫鱼、花生、黄豆等。产后3周的月子食谱,逐渐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补",仍不宜进行大补。

3.4阶段四

即在产后的第4周以及之后,重在"固",即滋补养身,促使体能复原,从而调整产后身体。适量地多食些羊肉、黑芝麻、莲藕、海带等。第4周原则是补气养血,所以这个阶段一般以八珍汤、十全大补方打底,配不同的食料。月子进补非常重要,但是要注意营养搭配合理。[4]

4.产后妇女的生理特性为多虚多瘀

4.1产后多虚,补气养血为首要任务

妇女怀胎,血聚于胎,生产后气血骤然消耗,所以会导致妇女身体虚弱。新产亡血伤津,元气耗损,抗病力弱。所以在方药中,以补养营血为主,且气属阳,血属阴,补血兼以益气。

4.2产后多瘀,祛瘀生化尤为重要

妇女产后恶露不止,比较常见,是临床中的常见病。这种情况一般是非虚即瘀。病在冲任,会导致恶血内留(即恶露),如不及时排出,会引起少腹痛、血崩等症,甚至会遗留后遗症。《产后总论》更明确指出:“大抵新产后……块痛未除,不可逮加参术。”由此说明大补之品,可能会导致气血的瘀滞,必须要等到瘀块消除,才能使用。

5、產后调护

产后调护的目标基本有三:一是调补气血,气血充足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预防产后疾病的发生;二是促进泌乳,乳汁分泌充足有利于宝宝的成长发育;三则是以食为养,产后饮食调理既要顾护脾胃,调理中焦,又要利于恶露的排除。产后饮食调护的原则是宜温、宜多服羹汤、宜多用血肉有情之品,顾护脾胃。忌用生冷寒凉之品,忌用肥甘厚味,忌回乳之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药膳特别适合产后调护。[5]

参考文献:

[1]范文昌,蔡丽华,莫妙玲,梅全喜.“坐月子”之药膳食疗[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2):77-79.

[2]何美莺,张传铃,黄秀钦.中医药膳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17):116.

[3]刘革新.中医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2-113.

[4]赵玉兰,兀丽仙.从中医理论谈饮食护理[J].光明中医,2011,26(02):386-387.

[5]苟雪.关于中医产后养生方法的探讨[J].现代养生,2017(24):162-163.

猜你喜欢
中医学调理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乡村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流产者的饮食调理
中医学中的“七”
产后伤口痛怎么办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
身体瘦弱者的饮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