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关联探究

2022-05-09 00:55柳江帆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大学英语

柳江帆

摘要:本文拟从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的角度,探讨在中医药院校关联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关联两者课程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专业英语;课程关联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8--01

一、背景

大学英语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必修课之一。但仅开设必修课满足不了高年级学生的需求。目前,大学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的建设重视将学生的专业与英语相结合,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国际间医学教学交流和研究合作越来越频繁。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能力,才能在自主学习和临床实践中阅读相关英文文献资料和撰写专业英语论文,有效开展国际交流。

过去十多年来,大学英语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各方面都在向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倾斜。有的中医药院校较早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有的院校还在探索中前行。

在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的课时量是有限的。在中医药院校当中,很多大学生对于专业英语学习重视程度比较薄弱,他们认为学习英语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和拿到四、六级等级证书就完成了任务。有些同学认为在基层从事临床医药工作,用不上专业英语知识,这样他们也觉得不用学习专业英语课程。

另外,和大学英语课程相比较,专业英语难度较大,是一门新的学习体系,学生刚刚接触专业英语课程时,往往会对大量抽象的专业英语词汇产生陌生感,不知道从什么方面入手开始学习,部分同学习惯性的运用高中英语的一些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导致学习效果差,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终身学生理念,往往很难继续学习专业英语,更难实现培养专业与外语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1]。

二、如何关联课程内容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阶段一般是在大学生入学后的前二年,而专业英语的教学阶段较为延后,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衔接和交集。学生产生的隔离抵触感和畏难情绪可能会制约专业英语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不利于职业发展。这就要求,通用英语应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认知上的“过渡带”[2]。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通用英语教学时,可有意识的融入一些专业英语知识。通用英语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可以更倾向于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并且强调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通用英语课程应在教学环境中将语言技能学习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领域的句法结构,语篇特点,交流策略和技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造专业和英语相结合的技能训练平台,从而激发学生提高语言应用水平,培养思维能力。

医学英语词汇和普通英语词汇相互贯穿,密切联系,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结点,从英语词源学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古希腊和罗马神话对于医学专业词汇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西方语言文化渗透到了医学专业术语方方面面[3]。因此,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从英语语言文化的角度分析医学术语,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師应该关注专业英语词汇与普通英语词汇的关联性,结合语言理论依据和学科知识综合分析,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词汇量。

而在专业学术英语教学中,也能通过应用通用英语课程相关的语言学理论依据来强化对专业英语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例如在医学类学术论文摘要翻译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语篇翻译教学过程,为中医院校翻译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4]。在英语医学论文写作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牢固的医药学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才能准确表达文章的内容。那么教师不仅仅要从专业的角度把握写作内容,也要从语言和结构方面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教学。

随着网络信息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同的文化观念相互交融,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医药院校的英语课程也是大势所趋。专业英语和大学英语在人文思政元素方面的结合点很多,专业英语课程可以充分挖掘英语语言蕴含的文化底蕴,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客观的对比,大学英语课程也可以结合中医药文化理念,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互联网+”的教育背景下,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和平台,在课程中融入和学生专业背景相关的医药学知识和科学精神。而医学英语教师则可以关注医学英语课文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树立医学生传播中国医药文化的意识,增强文化自信[5]。在教学中,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师都可以深入挖掘每个教学单元的思政元素,实现双方的有机结合,

三、教师合作模式构建

在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在实现关联的过程中,大学教师和

专业英语教师的有效合作尤为重要。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教师十分缺乏,短期内培养复合型教师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英语背景和语言学专业的老师缺乏学科背景知识,而有专业学科背景的老师在听说等语言技能环节有所欠缺,发音不够准确,对语言教学特点也缺乏了解和研究,教学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应该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了解真实的专业英语教学需求,形成对话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医学英语论文过程写作法教学中,英语老师可以就医学英文论文的十大结构(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 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进行宏观上的初步解析,让学生从语言和结构层面全面了解。在进行引言部分写作时,专业教师可以指导同学们阅读本专业领域医学文献资料,初步选定写作研究方向。在方法与结果方面,专业教师可以检查科学性较强的实验数据图表部分。而英语老师就讨论部分可以侧重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和思辨性。英语语言教师还可以利用头脑风暴,多模态等各种教学方法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医学英文论文课程的趣味性。

目前,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与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背景下,许多中医药院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广西中医药大学具有中医和针灸背景的专业英语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就这门课程开展了共同授课。这种合作授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医学背景下的中西语言文化差异,培养学生在医药学领域的英语应用能力[6]。

大学英语教师和专业英语教师可以互相听课、评课,条件合适可以对课堂进行录像,并开展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甚至有机会可以与相关学科的专业老师一起备课或参与专业教材编写[7]。

另外,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等相关行政部门组织,可以由英语语言教师给专业学科教师进行语言教学方面的培训,培养和发展更多的专业英语教师。大学英语教师可以自学专业学科知识。作为中医药院校,可以发挥自身师资优势,利用寒暑假、甚至周末对相关大学英语教师进行集中系统强化培训医学类主干课程[8]。

结语

如果在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程能实现有效的关联,有利于培养

学生在医药相关领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拓宽学生的職业发展途径和国际化视野。专业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师也能通过教学相长提高整体素质,推进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李吉霞.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探索[J].海外英语,2020(14):249-250

朱璇璇.通用英语(EGP)与医学职业英语(EOP)相互融合下英语技能实训平台的构建[J].内江科技,2021,42(02):60-61.

廖虹,韩乐,孟玲筠.医学英语词汇与普通英语词汇的关联性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07):40-43.

谭晓风, 张艳红, 彭爱和. 中医院校功能途径的大学英语语篇翻译教学研究—以医学类学术论文摘要为例[J]. 中医药导报, 2019, 025(001):135-138.

王丹.课程思政在中医院校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02):97-100.

赵松,姚玉玲,宋丽莉,李庆杰,傅利.跨文化交际原理下的中外医学文献翻译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4):255-256.

贾英民,李瑞玉,霍延红,李恩.东西方文化差异比较与中西医学的互补融合[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06):675-677.

涂宇明,李涛安,韩露.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的构建及其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13,13(01):75-77.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衔接融合研究” (项目编号:2020B081)的研究成果

项目名称:基于智慧教室英语教学融入中医药传统故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2020B036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大学英语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示例研究
植保专业英语的特点、翻译及思维教育
浅析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快速掌握方式
地方院校应用型药学本科药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