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评价

2022-05-09 01:47凌俊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8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急性脑梗死治疗

凌俊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分析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到常州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样本,然后采用随机方法将这62例患者均分为研究组31例与常规组31例,之后再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口服通腑通络开窍汤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后,分别对比了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其中神经功能评分包括mRS评分和NIHSS评分。结果:对患者治疗前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对患者治疗后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进行分析,研究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可知,研究组患者的mRS评分和 NIHS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应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通腑通络开窍汤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并且降低对神经功能的损伤,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十分显著。

关键词: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神经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8--01

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病,其致残率、致死率极高,虽然近几年我国的医学水平突飞猛进,死亡率呈下降的趋势,多数患者仍有不同程度后遗症,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康复[1]。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时处于安静状态,并且起病较为突然。临床常表现出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影响生活质量[2]。在以往的常规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凝等措施,这种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将通腑通络开窍汤应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中。为了探讨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选取了到常州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现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年11月-2020年12月,研究样本为该时间段内到常州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然后采用随机方法将这62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31例与常规组31例。纳入本次研究的62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40:22,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7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82±4.84)岁。本次研究所抽取的这些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分析对比其基本资料后可知,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所以可纳入分析。

1.2方法

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根据个人情况给予患者神经保护剂、降血压、补液、减轻颅内压等治疗,患者通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的方式经用药,用药剂量为每次100mg,每日1次,口服丁苯酞软胶囊(国藥准字:H20050299),用药剂量为每次200mg,每日3次。连续用药一个月。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汤剂组成:

地龙、茯苓、赤芍各12g,石菖蒲、丹参、瓜蒌、川芎、制大黄各15g,炙甘草6g,

皂角刺、胆南星、车前子、厚朴、枳实、天麻各10g,加水煎制200ml,早、晚各温服一次,每次100ml。连续用药一个月。

1.3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具体内容如下:

1.3.1组间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统计分析: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其主要评分标准为主症0~6分和次症0~4分,总分0~10分,分数高,则病情严重。

1.3.2组间神经功能评分统计分析: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其主要评分标准为NIHSS和mRS。 NIHSS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mRS评分范围为0~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处理相关数据资料,t和X2检验组间数据,标准差与%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情况对比分析,详情如表1所示。

2.2组间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分析,详情如表2所示。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出现了障碍,从而引发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导致其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症状。

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溶栓、降纤、抗凝、脑保护等治疗,以挽救受损的脑神经,恢复肢体及运动功能[3]。虽然这种常规治疗方式对于该疾病有一定疗效,但是效果有待提升。在中医学中,把急性脑梗死归于“眩晕”“中风”范畴,该病主要因为气机不畅、气血羸弱致脉络堵塞、血瘀涩滞而形成。具体症状表现为口舌?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等。因此主要治疗方法为化痰熄风、活血化瘀和祛风通络。通腑通络开窍汤中丹参、川芎、赤芍、石菖蒲等多种药物合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熄风、祛风通络的功效。本次研究将通腑通络开窍汤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结果表明,在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对比中,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常规组。由此可见,采用通腑通络开窍汤的方式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将通腑通络开窍汤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对减轻患者病情和降低神经功能的损伤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应用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 王丹, 武继涛, 赵铎. 通腑通络开窍汤治疗急性脑梗死[J]. 中医学报, 2020, 35(2):5.

[2] 卞伟伟, 黄斌. 开窍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临床效果及机制探讨[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 27(5):5.

[3] 付玉涛、张晓慧、陈国杰等 开窍通络汤联合阿加曲班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34):4.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急性脑梗死治疗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