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在下肢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5-09 06:23罗家琴屠名辰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下肢骨折穴位按摩

罗家琴?屠名辰

摘要:目的 探究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穴位按摩与中医情志联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实施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照组患者术后仅行传统骨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腹胀、排尿困难、关节僵硬、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应用穴位按摩和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下肢疼痛,对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促进下肢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下肢骨折;术后护理;穴位按摩;中医情志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8--01

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创伤疾病,导致骨折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外力击打等,近年来下肢骨折发生率呈现出不断增加趋势[1]。临床治疗下肢骨折以无创和有创手术内固定治疗为主,同时术后恢复护理也极为重要[2]。康复训练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常用手段,就此本研究采取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方式,对12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5月至2021年10月手术治疗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8-89岁,平均(55.6±9.2)岁,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18-89岁,平均(56.1±9.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由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临床确诊下肢骨折;年龄18岁及以上,自主表达能力正常;身体状况满足骨折手术条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研究。排除标准:腿部畸形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无自主意识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及恶性肿瘤患者;患有其他下肢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骨折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1)穴位按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在膝关节位置垫放薄枕,操作人员立于患肢一侧,选取内外膝眼、曲泉穴、足三里、血海、环跳等穴,采用点穴按揉手法,每个穴位点按0.5-1.0min,以产生酸胀感为度;并配合拇指与掌心搓拿关节周围软组织,以局部皮肤温热为宜。穴位按摩2次/d,每次20min左右,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该方法,出院后继续康复护理。(2)中医情志护理:患者术后恢复期长期卧床,常会产生担忧、苦闷、悲哀情绪,尤其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住院期间护士当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安抚患者,对其病痛感受表示理解,重视病房环境管理,尽量保持安静舒适,使患者感受到温暖,安心接受治疗和护理;正确运用心理开导法,通过正面说理让患者正确认识骨折康复进展情况及并发症预防注意事项等,采用恰当的语言告知患者自我调节情绪方法,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对病情恢复有积极促进作用。

1.3评价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患者腹胀、排尿困难、关节僵硬、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檢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情况:观察组患者腹胀、排尿困难、关节僵硬、肺部感染等症状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内固定治疗后行走功能与日常生活均受到严重影响,临床多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模式及康复训练以促进病情康复[3]。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效果有所限制;而中医护理干预则讲究内外兼治,强调根据患者体质实施差异化护理,还具有多种多样中医特色护理技法,可调和阴阳、改善患者整体机制。骨折术后存在较多并发症风险,其中以关节僵硬最为常见。数据统计表明,骨折愈合后可遗留下不同程度关节僵硬症状,发生率高达96%;而关节附近骨折术后发生关节僵硬概率甚至达到100%[4]。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和心情在中医里被称为“七情”,作为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受到各种刺激发生情志过度兴奋或抑郁则可导致机体内部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本研究采用中医情志护理, 具体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语言、态度、动作、表情等影响患者情绪,解除其烦恼郁闷,改善其焦虑抑郁,从而树立治疗康复的信心,增强意志力,尽量避免阻碍病情康复的各种不良行为。笔者认为,既往研究中对下肢骨折患者中医护理效果以及中医护理技术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效果均有研究,但就下肢骨折患者来说,本文仅对比分析了穴位按摩联合中医情志护理与传统护理效果,尚不能确定在诸多中医护理方法中此方案就是最佳方案,因此值得进一步设计不同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对照研究。

综上所述,下肢骨折患者给予穴位按摩和中医情志护理对促进病情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永萍.模块式康复训练联合情志护理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恢复及精神状态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8,31(4):121-123.

[2]肖莹,咸春静,马春红,等.医护联合疼痛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自控镇痛效果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7):985.

[3]谢志进,方跃.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段应用依托考昔术后镇痛效果的评估[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7,21(5):371-375.

[4]张琳君,周青山.中医针灸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7):711-713.

猜你喜欢
中医情志护理下肢骨折穴位按摩
中医情志护理预防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罗浮山百草油穴位按摩缓解头痛86例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配合头皮花针治疗化疗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下肢骨折术后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配合接骨丸内服治疗下肢骨折的效果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遗症36例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西医常规疗法结合中医情志护理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