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对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2022-05-09 07:35覃鸣鸣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8期
关键词:传导实验组神经

覃鸣鸣

摘要:目的 探究对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变实施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确诊入院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n=60),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后神经传导速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及尺神經运动神经感觉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跌倒、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2型糖尿病;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神经传导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8--0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将其分为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年以及幼年;2型糖尿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其中以40以上中老年人群比较多见[1]。糖尿病长期发展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例如它会影响到人体心、肾等重要器官的血管损害,出现心绞痛或者心梗;对肾脏的损害会出现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尿毒症,需要后期进行透析或换肾;还会出现周伟神经系统损害,可表现为周围神经麻木、夜不能寐等。由上述可知,糖尿病的危害对人们生命安全存在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措施干预,提高其生存质量。糖尿病患者病症复杂,常规的护理模式对其应用效果并不显著。我院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确诊入院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n=60),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确诊入院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n=60),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0)、实验组(n=30)。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0~70岁,平均:(58.23±4.22)岁;病程: 1~15年,平均:(9.56±2.13)年。研究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41~71岁,平均:(58.24±4.24)岁;病程: 1~15年,平均:(9.55±2.12)年。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2]:(1)1型糖尿病者;(2)沟通及认知能力正常者。

排除标准:(1)既往有精神病史者;(2)存在神经系统疾病者。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1)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疾病知识,使其对自身病情存在清晰认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每日严格监测患者血糖,根据其血糖状况制定饮食方案,结合患者血糖水平基于正确药物指导。(3)嘱患者可进行适当的运动。

实验组采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1)建立糖尿病患者个人电子档案;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和病情发展状况。住院期间严格监测其病情变化情况,对其干预措施、危险因素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做全面系统化的分析,并制定相关护理计划,记录出院后血糖水平及随访情况。(2)构建智能化管理平台;医护端每日向患者端推送1次糖尿病知识专业文章,内容包括糖尿病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以及足部护理方法。定期以视频的方式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康复医师开展足部按摩、下肢训练等。(3)个性化教育;根据患者端每日传送的足部照片对其足部情况进行有效评估,创建足部健康档案,每日定期对患者足部进行个性化护理,指导其进行适当下肢锻炼。护理人员根据相关监测信息总结阶段性护理管理效果,并与患者进行沟通,优化护理方案。(4)实行预警提醒;当患者未进行血糖监测时,管理平台立即发出相关提示,提醒患者定时监测;当患者血糖水平异常时,管理平台通知管理人员给予有效干预。(5)在线沟通;专科护士及主治医师每周在平台上与患者沟通1次,及时评估患者情绪变化和病情状况,疏导其不良情绪。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干预后神经传导速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神经传导速度内容包括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及尺神经运动;不良事件包括跌倒和低血糖。正常神经传导速度:平均正常为50m/s~70m/s。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传导速度

干预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及尺神经运动(感觉)神经感觉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跌倒、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主要是长期血糖升高所导致。若糖尿病人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控制血糖是缓解病情的基本措施[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干预措施应用于慢性疾病管理中效果显著,将互联网平台护理管理新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是一种可行性较高的管理模式。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及尺神经运动神经感觉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跌倒、低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互联网护理管理模式不仅能提升神经传导速度,还能使患者血糖水平处于稳定状态。这是由于互联网平台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特殊优势:①互联网平台护理管理模式注重数据上传与视频教育,专科护士及主治医师对其进行严格督促及细心指导,保证该护理模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通过平台在线沟通,缩短了护患和医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创建足部健康档案记录患者足部状况,及时避免引期足部病变的危险因素,个性化制作护理方案,对患者穴位进行刺激,达到改善气血不足、缓解疼痛的目的,有利于改善了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促使其神经功能更快恢复[4]。②利用互联网平台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从而护理依从性增强,严格根据医嘱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利于保障血糖稳定,降低了低血糖及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应用于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效果较佳,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刘敏,何蕾,潘爱红,等.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11):1655-1659.

[2]陈明珠,谈静,陆群.老年糖尿病患者”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4):174-176,227.

[3]盛彩娟,韩辰宇,谢建芳.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护理管理新模式对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6):997-999.

[4]度娟,马慧珍,窦丽亚.”互联网+”下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2):124-126.

猜你喜欢
传导实验组神经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神经”语录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跟踪导练(三)(2)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也议对照实验中的“对照组”和“实验组”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神经”病友
企业创新资金配置风险传导机理研究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