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改良体位护理模式在长时间侧卧患者压疮形成病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5-09 08:21陈敏雪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8期
关键词:压力性损伤

陈敏雪

摘要:目的 分析长时间侧卧患者压疮形成病症护理中应用术中改良体位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围绕本院收治的70例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展开研究,所有患者均于2021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纳入患者分为常规组(n=35)及改良组(n=35),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改良组采用术中改良体位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压疮形成面积及舒适度进行分析,并比较分析结果。结果 改良组术后即刻、术后30min及术后24h压疮发生率(8.57%、11.43%、5.71%)均低于常规组(28.57%、31.43%、22.86%),P<0.05;护理前常规组及改良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改良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低于常规组(37.14%),P<0.05。结论 在长时间侧卧患者压疮形成病症护理中应用术中改良体位护理模式可降低压疮发生率,缩小压疮形成面积,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评分,具有较高护理意义,建议采纳。

关键词:压力性损伤;长时间侧卧;病症护理;术中改良体位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8--01

在侧入路脊柱椎间孔镜下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由于患者需长时间维持侧卧位,以及麻醉后患者肌肉松弛,生理反應变差,因此压疮发生率较高,需在术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其发生率[1-2]。常规护理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措施,具有系统化、整体性的优点,但在长时间手术护理中常常忽略体位的重要性,无法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术中改良体位护理模式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针对手术体位开展相关护理,减少术中局部组织受压,并通过相关物品减少肢体与手术床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降低压疮发生风险,对改善患者手术预后具有显著作用。本文现针对院内70例患者展开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样法将本院纳入研究对象的70例长时间侧卧位手术患者分为常规组及改良组,每组分别纳入35例,所有患者均于2021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常规组纳入男女比20:15,最小20岁,最大70岁,均值(45.37±5.64)岁,其中左侧位11例,右侧卧24例;改良组纳入男女比比22:13,最小21岁,最大70岁,均值(45.68±5.57)岁,其中左侧位13例,右侧卧22例。组间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均为接受侧入路脊柱椎间孔镜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者;③符合手术适应症者;④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⑤患者及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②既往有压疮史者;③术前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状态者;④术中出现大出血者;⑤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或障碍者。

1.2 方法

常规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按照临床常规完成术前准备,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措施,术中在患者受压部位垫海绵垫进行保护。

改良组:护理方案为术中改良体位护理模式,如:①术前采用压疮危险评分表对患者压疮发生风险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预计手术时间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针对总评分>14分的患者需进行风险预警。②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将手术室内温湿度调整至适宜范围内,在与患者体表直接接触的地方垫上棉垫,保证手术床干燥、整洁。③在协助患者摆放体位时,注意动作应轻、稳,避免摆放过程中擦伤患者皮肤。④协助患者翻身侧位,头部平床头,头下置头枕,高度平下侧肩高;头枕间空出患者手臂宽度放置50cmx30cmx15cm大小的长方形海绵枕;肩背部平床缘,下侧上肢放于头枕与胸垫之间,前胸置直径30cm球形软枕,术侧上肢自然屈曲环抱软枕; 双下肢屈曲约45°呈跑步位错开放置,两腿间垫一大软枕,避免互相受压。⑤在患者背侧下方垫吸水防水隔离垫,待手术医师消毒后缓慢撤出,防止患者术中低体温。术中及时询问患者感受,定时观察患者皮肤受压情况,若局部出现压红,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可适当给予减压措施及按摩,并在医生的允许下适当活动,术后针对存在皮肤红肿情况的患者,立即给予翻身、皮肤护理等减压措施。

1.3 观察指标

(1)比较组间压疮发生情况,分析术后即刻、术后30min及术后24h压疮发生率。

(2)比较组间压疮平均面积及舒适度,舒适度于护理前及护理后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评估,舒适度越好,评分越高。

(3)比较组间不良反应(肢体麻木、情绪紧张、颈肩痛)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改良组术后即刻、术后30min及术后24h压疮发生率(8.57%、11.43%、5.71%)均低于常规组(28.57%、31.43%、22.86%),P<0.05,见表1。

2.2组间压疮形成面积及舒适度比较

护理前常规组及改良组GCQ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改良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2.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改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低于常规组(37.14%),P<0.05,见表3。

3 讨论

在手术过程中,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通常会要求患者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而随着手术时间延长,患者体表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不断增加,最终可引起压疮,造成溃烂、坏死等症状,影响患者机体安全与健康,因此术中需采取有效护理措施[4]。

常规护理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措施,但在术中常忽视对体位的护理,因此无法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率。术中改良体位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以常规护理为基础,更加注重对患者手术体位的护理,因此可降低临床手术中压疮发生风险,对患者术后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5]。本文经过研究发现,护理前常规组及改良组GCQ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改良组相较于常规组GCQ评分较高,压疮形成面积较小,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表明应用术中改良体位护理模式可降低压疮发生风险,缩小压疮形成面积,提高患者舒适度。术前通过对压疮风险进行评估,能够针对高风险的患者给予预防措施,从而使其风险降低,并在术前进行手术室准备、皮肤护理,针对手术床及相关器械进行处理,采用体位架协助患者摆放体位,降低压疮发生风险,体位架能够与手术患者的躯体衔贴紧密,且架体重量较轻,不同程度上减轻架体的重量,方便工作中的使用,具有成本低,体位摆放成功率高的优点;术中观察患者皮肤受压情况,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缓解患者体表局部组织压力,避免促进压疮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术中改良体位护理模式可降低压疮发生风险,缩小压疮形成面积,提高舒适度,在长期侧卧患者压疮形成病症护理中具有良好护理价值。

参考文献:

[1]焦翠丽,张艳艳,陈晓,等.预防性护理预防老年脊柱骨折术后患者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的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7):774-777.

[2]张倩莹,邱迪聪,张泽勇.利用机器学习预测术前护理对手术压疮预防的效果[J].中国数字医学,2021,16(4):45-49.

[3]方旭琴,朱邦顺,陈雨虹,等.预见性护理方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J].浙江临床医学,2021,23(10):1519-1520.

[4]梅巧云,胡庆,柏艳,等.改良卧位护理在后腹腔镜手术病人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124-126.

[5]穆晓川.手术室改良体位护理对长时间侧卧位患者压疮及舒适度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8):1341-1343.

猜你喜欢
压力性损伤
应用延续性护理对居家卧床老人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分析
一例长期卧床老年病人不可分期PI护理体会
艾灸对压力性损伤大鼠创面修复的影响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1例老年瘫痪患者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个案护理
液体敷料预防侧卧位手术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的效果
自制水袋对ICU危重病人的骶尾部压力性损伤的效果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
综合ICU1279例患者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的调查研究
预防性护理对神经外科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