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5G互联网环境中广西民族音乐的发展新途

2022-05-09 13:12刘德崇
艺术评鉴 2022年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广西音乐

刘德崇

摘要: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多民族同胞在劳动生活中创造出琳琅满目的艺术形态,丰富多彩、美妙动人。在当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中,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自身发展能力受挫。为使其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保护,应尝试借助5G互联网的强大传输能力,在渠道和内容方面重组并创新,形成包括理论、编创、表演、推广等元素在内的革故鼎新,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辐射优势,使广西民族音乐文化能够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社会大众的喜爱。

關键词:广西民族音乐文化  5G网络  发展革新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5-0012-04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这里世居着多个少数民族人民,在特定的文化环境、生活条件、劳动方式等元素簇拥下,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民族音乐。据不完全统计,单单广西的民歌记载,其12个少数民族产生了两千余种歌曲类型及唱腔。在1995年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西卷》中,以地方志的视角详尽记录了包括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的近千种音乐形式,由此也可以看出八桂大地丰富的资源贮藏和厚重的历史积淀。在当代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广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与契机。面对以5G移动网络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如何良好驾驭并利用其优势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服务,这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

一、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当代发展境遇

泱泱中华文明,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其中,除了汉族音乐文化多姿多彩,少数民族同胞同样热爱音乐。不同寻常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大都能歌善舞,各个民族拥有鲜明的民族音乐标志。除了北方的朝鲜族、蒙古族,西部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藏族同胞,广西地区同样生活着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在此生活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并与这里的山山水水融为一体,创造出美不胜收的音乐文化。那些引以为傲的扁担歌、织布歌、捕鱼歌、龙舟竞歌,只有身处原生态环境之中,才能感受到其独有的魅力。

在传统文化环境中,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往和独树一帜的发展模式。与汉族音乐的广泛社会传播能力相比,广西民族音乐可谓是一种“小众化”形态,由多个少数民族音乐风貌和特定的地域环境所构成。在漫长的农业时代,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始终遵循着以“传承促传播”的方式,将音乐文化与生活的关键节点牢牢捆绑在一处。在对广西少数民族的寻访中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儿童在幼年时期就开始跟随父母参加各种集会活动,耳濡目染中将音乐中的点点滴滴吸收。学龄之后,便会有族群内的长辈、教师及父母共同传授其音乐知识,并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表演实践。当音乐与生活、交友甚至是择偶紧紧联系在一起时,音乐就变成了一种必备的生活技能,不掌握就无法在民俗生活中立足。正是基于这种严苛的条件,才使得这里的少数民族人民均有过硬的音乐才能,并将各种民间音乐良好的传承往复。

当代社会文化环境中,广西民族音乐文化遇到了困境和挑战。早在20世纪伊始,中国千年的封建帝制在内外环境的剧变中彻底消亡,在迎来全新的社会体制过程中,中国也逐渐由农耕社会悄然向工业社会转型。与之相对应的是,城市逐渐成为新的文化高地,而农村人口的锐减和更为开放的文化交流方式,使得传统音乐文化的根基受到了动摇。在这样的发展大潮中,广西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同样无法偏安一隅。历经战火纷飞之后,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与社会建设一同在百分待兴中重建。建国伊始,政府文化部门便开始委派多批次的音乐学者前往广西文化腹地采风调研,并收集整理了许多珍贵资料,对广西地区的音乐保护和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中西音乐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国音乐文化也逐渐朝着时代化、融合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虽然这样的发展方向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无形中也对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颠覆。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民族音乐文化向外拓展和释放的同时,也因外来音乐形式的冲击,造成了对传统音乐传承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传播能力的衰退,传承人的锐减,原本严谨的传承体制遭到破坏。

新世纪以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出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国家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先后多批次对广西民族音乐进行了收录,调拨专项资金扶持发展,并努力促进广西民族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播工作。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行,确实对广西民族音乐的本体保护及文化品牌开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走进剧场、实景表演、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广西少数民族歌曲、舞蹈、器乐合奏等各种艺术形态越来越多地被国内外观众所了解和喜爱。凭借着独特的艺术风貌与视觉听觉层面的震撼效果,充分显现出广西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也可以由此管窥少数民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在当代社会文化格局中也存在着发展困境。面对日新月异的音乐发展大潮及青少年社会群体难以改变的时尚审美习惯,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推广过程中时常出现传播不畅、受众群体狭窄、无法吸引青少年群体审美关注等问题。虽自身的艺术水准与魅力无与伦比,但并未融入主流音乐文化,无形中造成了传承不济、发展乏力等问题。从这一层面来看,显然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二、5G互联网在音乐文化传播中的优势

中国互联网的社会化覆盖与发展历经了20余年的时间,从最初的“拨号网络”和“有线网络”,到如今的“全媒体”“融媒体”“宽带网络”“无线网络”,其发展速度之快,科技进步能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全社会大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信息来源的主要渠道,更是工作、学习、娱乐所必备的伴侣。在手机和各种无线终端成为大众信息浏览的主要介质之后,无线终端的开发便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方向趋势。在先后经历了3G和4G网络之后,5G网络越来越普及,在大中城市有条不紊地展开。它的出现不仅会形成国内互联网发展的新高点,还会带动包括音乐领域的革新。

(一)5G网络的新貌

从5G网络的特性来看,其出现之后会有许多全新的变化,带给大众全新的应用体验。第一,5G网络的传输速率相对于当前已经成熟的4G网络,会有数十倍的网速提升,这不仅能够使公众在网络数据浏览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还可以在画质精度、音质效果等方面带来明显提升。第二,5G网络的速度优势可以带来低延迟效应,摆脱传输速度方面一直以来无法逾越的技术鸿沟,为许多工业制造和经济体系带来极大的便利性第三,5G网络带宽能力的增强,还可以使现有的数据运算能力得到加强,实现精确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各种信息资源面向社会定点人群推送,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5G网络对音乐发展的支持

从5G网络对音乐领域带来的便利来看,全新的网络环境可以使音乐文化有更多大展拳脚的机会,在传播辐射广度和资源开发深度方面形成横纵双向的拓展。一方面,5G网络的传输过程中,其传输精度很高,在音乐的画质和音质方面均可以具备高质量、高动态、沉浸式、低延迟的能力,这样的传播效果可以充分促进公众的欣赏体验。而在5G网络与各种外设设备的进一步融合过程中,还可以形成包括AR和VR在内的各种沉浸式体验工具,这可以极大地促进音乐的商业化发展。另一方面,5G网络下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精准测算出用户的音乐喜好,并对一定年龄阶段、一定地域环境中的人群进行不同音乐类型的信息推送,这不仅方便了人们寻找音乐,还可以使更多音乐资源通过推送的方式让公众了解和喜爱。当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商业因素的支持,只有更多新人新作和新鲜的音乐资源不断涌现,并借助优质的传播渠道使公眾获得,才能够充分激发产业活力,促进中国音乐的发展繁荣。

(三)5G网络带来的公众体验新感

5G互联网的深度应用,会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审美体验及情感体验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全新的5G互联网不仅能够通过科技进步来吸纳更多的传统音乐资源,还能够通过多样化的呈现方式,让公众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始终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由虚拟向具象转变。虽然互联网本身是由数字化所构成的抽象世界,但却折射出人们在生活中真实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在未来5G网络形成大面积覆盖之后,必然会带来包括软件开发和硬件升级方面的全新变化。但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其目标必然会朝着方便生活、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方向无限延伸。就音乐欣赏领域而言,5G网络下与新硬件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沉浸式的欣赏体验,并可以针对民族音乐的复兴,积极为定向社会群体推送各种优质的音乐资源。在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传播需要这样一种兼具能力和使命感的先进载体,能够快速且高质量的将其内容、形态、精神全面覆盖。可以预言,通过5G网络的点化,很可能会激发出民族音乐文化的活力与潜能,使其寻求到一种与当代公众审美情感具有共鸣性的呈现方式,在新时代奏响东方音乐的最强音。

三、5G网络对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支撑帮助

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呈现出多民族音乐文化的纷繁美好。但时移世易,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广西民族音乐出现了许多的发展困境。这主要来自于新传播环境和公众审美的改变,使得人们越来越不喜欢广西民族音乐文化。若使其获得更佳的发展契机,势必要将全新的媒体平台与之融合相生,并为其提供更多的发展渠道。只有这样,才能够摆脱静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将其融入到活态化的发展潮流之中。

(一)新型理论体系构建

全新的5G网络环境可以促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历史的理论系统建设,形成虚拟的、全面、客观、便捷获取的信息资料库,兼顾学术研究和公众信息获取,形成充分的观察与思考。对于一种音乐文化的发展而言,明辨其历史和发展背景是首要因素。在以往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大多是一种文字化、平面化、专业化的研究成果,其面对的主要群体是学术领域的专业人士。虽然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这对于信息资源的社会性传导而言,显然存在隔阂。

作为普通大众而言,很少有渠道能够深入探寻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论缘起,更无法从晦涩的文字表达中饶有兴趣的理解和思考民族音乐,于是便造成了专业领域与社会大众领域信息的隔阂及代沟。在全新的5G网络空间中,宽阔的平台可以提供充足的资源库建设空间,使有关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点点滴滴分门别类地进行汇总,并以文字表述为基础的形态下,加入图片、音频、视频等讲解方式,这不仅可以对文字内容进行有效注释,还可以由此吸引社会大众的关注,使他们能够通过搜索引擎便捷获取想要了解的知识点,获得声情并茂的解答。5G网络丰富的呈现方式可以使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深邃的历史和别样的文化风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社会传播,将专业性理论研究变为通俗易懂的理论讲解,这对于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论基础建设而言,显然是极为重要的。

(二)促进民族音乐的创作

5G网络环境在创作领域的革新能够使其产生全新的创作力量,促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强有力的创作水平和社会传播效力。一方面,5G网络的发达,可以为广西民族音乐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广西音乐类非遗成果普遍存在着老态、陈旧、冷门、小众的问题。正是因为无法融入到大众的音乐审美之中,才造成了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传播不畅问题。“通过互联网的计算和5G网络智能化的运行方式,可以在创作伊始对于整个创作过程提供多样化的数据信息,使创作者无论是改编还是新创,都会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进而获得最佳的创作与传播效果”。另一方面,5G网络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加强对于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创作传播支持,使其能够全面展示出音乐魅力。在5G网络中,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和数据运算,找到公众最为喜爱的方式,并借鉴其他音乐形态常用的各种视觉效果,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量身定做更为适宜的视频效果。

(三)营造至美欣赏环境

5G网络将带动公众音乐欣赏方式的新革命,其与自媒体平台之间的无缝连接,使广西民族音乐文化转变现有形象,开展全新编创与呈现方式。在常规表演形态下,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化呈现主要是以实体演出为主,通过剧场文艺表演、比赛或电视节目的方式演出给公众看、听,渠道相对狭窄,所惠及的大众数量十分有限,且印象不尽深刻,这客观上造成了广西民族音乐社会传播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全新的5G网络时代,自媒体平台的音乐传播功效将显著提高。

一方面,通过新闻和各种图文并茂的文字化信息,广西民族音乐的各种资源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朋友圈等载体中进行公众推送,扩大影响辐射范围,获得点击量和社会关注度;另一方面,通过自媒体平台,还可以录制各种短视频内容。将原有的完整节目进行碎片化的重构,萃取最为精髓的瞬间,在少则几秒、多则几十秒的时间范畴内,使网民对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5G网络可以形成更为强大的自媒体系统,并通过对受众人群的分类,集中推送各种资讯和资源内容,从原有的被动搜索转变为主动获得。与此同时,5G网络在与自媒体结合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更多广西民间音乐文化的现场实时传送到网络平台,通过现场直播或主播表演的方式,真切还原原生态表演场景,使欣赏者可以身临其境,获得更好的体验感。

(四)“云演出”技术的成熟

5G网络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推广提供了“云演出”平台,使其可以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度,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一方面,广西位于中国南部边陲,崇山峻岭的环抱使很多外省市游客无法深入探访。由于表演审美的限制,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歌和舞蹈等也很少形成全国范围的巡演,这便造成了相互之间的阻隔;另一方面,受到当前新冠疫情的影响,广西本地乃至全国的艺术表演市场均出现了不定期的中断现象,很多计划演出被迫搁浅。因此,通过5G网络的高质量传输效果,寻求对实体表演进行“云演出”形式的探索,无疑是一种具有创新性且与时俱进的尝试。

自2020年以来,先后有“宅草莓不是音乐节”“刘若英‘陪你’线上演唱会”“原创歌剧《马可·波罗》线上演出”等活动推出,并获得了良好的直播演出效果,点击量数以百万。5G网络可以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提供更好的“云演出”技术支持,并形成包括宣传、现场多机位直播、实时互动、外延增设等方面的服务。构建良好的演出环境氛围,通过与各种门户网站及App之间的联合,形成基于公益化或商业化的合作,使公众共享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美妙。

(五)打造国际网络传播新环境

5G网络还可以促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品牌塑造及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为其打造全新的文化形象,并拓展其传播范畴,获得更好地发展先机。近年来,包括各地民歌、戏曲、曲艺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纷纷走上产业化道路,并凭借着独到的表演方式,在国内外努力开发演出市场,树立了良好的文化品牌形象,并打开了国际知名度,这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而言是积极且十分有益的。在5G 网络环境中,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无论是作为一种整体形象的包装,或是根据内部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特性,以音乐类型或创作者、表演者為个体单位,均有可能塑造文化品牌形象。通过5G网络强大的运载与输出能力,充分展现出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风情。凭借着即时性传播和良好的互动平台建设,使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连同民俗文化、旅游文化一起输出。在提升音乐文化品牌形象的同时,也能够拉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引发连锁效应。

四、结语

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历经时代的沧桑流变,汇集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情感,独有的民族文化风情使人们载歌载舞。在今天的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中,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风采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当代传承者,应当努力寻求一种高效便捷的方式,使公众可以深刻领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5G网络凭借着诸多无可比拟的优势,能够提供平台、技术、内容等方面的支持,并通过渠道内涵和外延的综合规划,改变现有艺术本体创作和表演层面的现状,使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与时俱进,呈现出绚丽多彩的新貌。

参考文献:

[1]陆丽静.广西京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趋势[J].当代音乐,2021(02):138-140.

[2]韦佳佳.广西新音乐风格和民族风情之美[J].艺术大观,2020(31).

[3]陈静静.广西地域民歌的振兴的思考[J].艺术大观,2020(32).

[4]景璟.论新媒体条件下音乐传播趋势[J].中国报业,2018(06).

[5]张璐.基于文化共同体构建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06):59-62.

[6]刘子剀.新媒体在音乐传播中的价值与作用[J].新闻战线,2018(08).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广西音乐
广西贵港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