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初中地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5-09 04:43吴雨风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初高中感性学科

吴雨风

一、高初中地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学科重要性与现实不重视的脱节。地理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涵盖文理,对于构建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不可或缺。但传统的社会观念重理轻文,即使在文科政、史、地中,地理学科也存在边缘化的状态。虽然教改在逐步推进,但中考指挥棒效应依然灵验,部分地区地理中考不考或所占分值低,导致师资配置不足,课时常被无理挪占。 社会和教育机构对地理学科的片面认知,又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导致学生学习没有使命感和成就感,难于建立间接兴趣,容易放任自流,因而导致大范围的学生基础薄弱。这种不良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一旦形成,将蔓延到高中学习阶段。

(2)初高中师资与学科教学要求的脱节。首先,地理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需要经过系统教育和培训的地理专业人才担任教学工作。但由于重视不够,初中特别是乡村学校往往缺乏地理学科专职教师,常常是其他学科老师跨界教学地理。看似人人能教,实则受学科专业限制,隔行如隔山,贻害学生,导致学生基础薄弱。其次,初高中地理教师还受独立办学影响,很多高完中的初中剥离后,导致很多地理教师没有机会体验从初一到高三的系统教学,较难把握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在联系。另外初高中老师之间缺乏沟通,很少或者没有集体交流及备课的机会,两个教师群体之间独立作战,各自为阵,没有形成教学合力。

(3)时间跨度大与学习连续性要求的脱节。初中地理强调的是“地”,主要着眼于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分布,高中地理强调的是“理”,主要着眼于地理事物的原因分析,规律总结。[1]前者识记性知识要求多,后者理解性知识要求多,看似二者独立,实则密切联系。因为初中识记的文字与图像知识为高中地理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而理性的分析很大程度上源于感性知识的积累,前者是基础、是素材,后者是提升、是突破。但是学生在初一、二积累的识记性知识,要在上高一时才会重温与提升,时间跨度非常大,加之初三阶段没有开设地理课对以往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根据艾宾浩斯记忆衰减规律,学生遗忘的多,记住的少。这导致部分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阶段认真学习过地理,但学习起来却感觉非常陌生和吃力。

(4)教学内容先难后易与认知规律的脱节。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教学,本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但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教材,为了体现其编排更符合学科系统性和逻辑性,通常先自然后人文,导致学生普遍觉得前面抽象,后面具体,前面难学,后面易学。这不但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挫伤了学生学习情绪,导致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利于培养学生学科兴趣。

(5)高一地理学科知识技能的要求与学生具备的素能脱节。在问卷中调研中,学生普遍反映高一阶段學习压力大,尤其是高一上期自然地理学习的难度最大。首先,在前面论述中已经提到,学生基础差,感性知识积累不足,是一个重要因素。即便是初中知识掌握良好的学生,由于从“地”到“理”跨越难度大,往往也难适应高一教学。

(6)目前高中阶段不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时代要求脱节。一方面:部分老师因循守旧,教法死板落后,教学手段单一老套,脱离时代,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远离学生。另一方面:课改像一场冒险游戏,背离课改客观规律,轻易否定可靠传统经验,迷信导学案,把学案导学当成万能教学法,使课改之路僵化。这让早已经历新课改洗礼的高一新生很难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二、加强高初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对策思考

(1)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真正重视地理学科建设,充实师资,保证课时,正面宣传,积极引导舆情。恢复地理中考,更加合理地折算分值。中考试题就初高中教学衔接的关键问题进行明确导向,利用好中考指挥棒的积极效应。初高中老师自身更要担当好地理学科宣传的大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知出发,积极宣传地理学科的在生活与学习中的重要性,使其感受到地理学科分量,在地理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2)教师教学中要掌握初高中地理学习中衔接和过渡的特点,降低台阶,减小跨度。初中学生学习地理,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知识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己从图文中概括、归纳和综合。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思维方法上,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其次,从能力要求上,要从初中地理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了解和记忆,转到高中地理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图表分析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及时复习、补充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知识外,还要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进行积极的指导和督促。

(3)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开展初高中地理教学大循环,定期组织初高中地理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和学术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根据高中教学的要求,初高中教师相互配合,同时高中教师适时针对性地开展初高中衔接补充和相关学科知识补充。

(4)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章节调整,安排好教学顺序,尽量让教学工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积极参与课改,从传统教学中吸取经验教训,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全面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幽默,不断地刺激学生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氛围,驱赶学习上的挫折和畏难情绪。高一新生受年龄限制,感性认知所占比重高,地理教师当从这一实际出发,教学时注意把握先生活实践后书本理论,先感性认知后理性思考,先具体事象理解后抽象概念领悟,进而分解细化问题,破解复杂难题,达到降低梯度,减缓坡度的目的,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6)学生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要及时鼓励学生,催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初中阶段要充分强调地理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妥善保管初中地理学习资料,在初二甚至初三抽时间及时梳理所学知识。

猜你喜欢
初高中感性学科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探究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感性理性不拔河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