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类对麻竹造林的影响

2022-05-09 08:50覃泽林李丽芳杨丽娜凌宇宁吴柳月
花卉 2022年8期
关键词:竹笋林地成活率

覃泽林,李丽芳,杨丽娜,凌宇宁,吴柳月

(1.扶绥县林业局,广西 扶绥 532100;2.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广西 扶绥 532100)

0 引言

崇左市扶绥县地处东经107°3ˊ—108°6ˊ,北纬22°11ˊ—22°57ˊ之间,在北回归线以南,每年受太阳直射二次;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6℃,最低气温在1 月份,平均气温10.2℃,最高气温在7 月份,平均气温38℃,平均降水量1043.7mm,南北最大纵距78km,东西最大横距55km;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南宁西南部,土地总面积2836km2,占全广西面积1.22%。西邻崇左市江洲区,南接防城市上思县,北靠南宁市隆安县,西南与崇左市宁明县交界,县治新宁镇与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直线距离仅45km,经济地理位置优越。扶绥县发展竹子产业历史悠久,类计种植各类丛生竹1.5 万亩,分布有竹子10属31 种及变种,以刺竹属、牡竹属较多,当前产量较大、价值较高的竹种主要有麻竹、吊丝竹、花吊丝竹、云南龙竹、撑篙竹、粉单竹、青皮竹、绿竹等8 种,种植地块多集中在左江两岸、河流两旁、水库边缘、房前屋后等,但多以水土保持为利用目的而种植,且采集难度较大利用率不高,制约着扶绥县竹子产业的发展。扶绥县林地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124265.2 万hm2,森林覆盖率46.02%,具有发展竹子产业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树种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又叫大头竹、大头甜竹、八渡竹、八渡笋、西牛麻竹、台湾麻竹等,属大型丛生竹,秆高10~15m,胸径达8~15cm,栽培技术较好的每年可产鲜笋2~3t/亩,竹材2~3t/亩。一般经营竹林每年可产材、鲜笋各0.5~1t/亩。麻竹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20 种氨基酸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且有清凉解暑的功效,有素食第一之美称。麻竹秆体粗大,竹材纤维含量49.2%,纤维长度2.82mm,纤维长宽比193,是造纸的好原料,是我区重要的笋材两用竹种,深受种广大种植户的喜爱,麻竹种植成林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麻竹种植成林

1.2 试验地概况

(1)河岸边坡地块位于崇左市扶绥县渠旧镇濑滤村1 林班2 小班,海拔94~100m,全坡位,坡度20°,坡向西,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层厚度100cm 以上,详见表1。

(2)林地试验地位于崇左市扶绥县渠黎华侨林场52 林班24 小班,海拔155~175m,下坡位,坡度18°,坡向西南,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层厚度60cm,详见表1。

表1 两种地类土壤基本状况

2 试验方法

本试验设计河岸边坡地、林地2 种地类面积各5亩,所有营林措施一致。

2.1 林地清理

造林前砍倒林地上所有的杂灌杂草,以不影响竹苗正常生长及后续造林作业。所有的杂灌杂草,清除后其高度要≤15cm,杂草、杂灌死亡率必须≥95%,清理方式以堆积清理为主,即对林地上砍倒的杂灌杂草,堆放在种植行间。杂灌杂草腐化后既提升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遵循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2.2 整地

采用挖掘机沿等高线穴状整地的作业方式进行整地,设计种植株行距4m×4m,每亩种植41 株,种植穴规格50cm×50cm×40cm。此项措施使种植穴上的土壤更疏松,可以促进苗木根系生长。由于此次试验造林时间选择在6 月份高温时段造林,为提高苗木成活率,没有在造林前施放复合肥作为基肥,麻竹种植成活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麻竹种植成活

2.3 种苗选择

选择地径>0.8cm,苗高>60cm,生长健壮、无检疫对象的容器苗进行造林,具体生产过程为采收麻竹种子,在容器袋上点播麻竹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培育实生苗。容器苗造林其特点是苗木根系完整,不受损,因此成活率,生长恢复快,竹苗如图3 所示。

图3 竹苗

2.4 种植

2020 年5 月27 日将竹苗运输到两块试验地,切忌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使容器苗上的泥土松动而变成裸根苗。运输到林地的竹苗当天种植,种植时撕开袋苗塑膜,按照标定好的株行距用锄头将竹苗垂直栽植于定植穴内。栽植时,苗根四周选择用细土覆盖后用脚踩实苗木周边的土壤,使得苗木在土壤内足够牢固,减少土壤的空隙起到保水作用。栽植完成后,用小锄头覆盖一层松土在苗木周围,以减少水分蒸发。竹苗栽入后立即浇足定根水,以后每三天进行一次浇水,直至成活。栽植后一个月内每10d 进行成活率调查,如发现有植株死亡情况,用种植时同样的品系进行补植。在种植完成3 个月之后进行造林成活率验收,如图4 所示。

图4 工人们正在种植

3 抚育管理

3.1 人工除草

当年新栽竹苗林地内杂草容易生长,新栽竹苗不能被杂草盖过苗顶,遮住阳光。为避免杂草与竹苗进行营养和水分的竞争,需要对两块试验地进行全面除草,除草时间宜选择在栽植后6 个月的晴朗无雨天气进行。除草的方法为人工全面除草,即用锄头将林地内的杂灌杂草铲除干净,铲除的杂草不能堆在竹苗旁边,以免腐烂烧苗。对于一些顽生草本植物,如芒草等,要用锄头把草根翻起,以免草根草头和竹苗产生养分与水分的竞争,种植后6 个月需除草,如图5 所示。

图5 种植后6 个月需除草

3.2 施肥

除草后当土壤足够湿润时应立即进行施肥,通过使用矿物质肥料为竹苗提供其健康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条件,增加苗木营养元素的含量(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施肥方法是在树冠投影的两侧各挖一个小坑(坑的规格10cm×10cm×10cm),施肥量200g/株。将肥料均匀放入两小坑后盖土。施肥时应注意大雨天气停止此工序的操作,施肥时肥料切勿接触竹苗的叶片,尤其叶片湿润时,如若接触肥料叶片易被灼烧。

3.3 其他管理措施

麻竹与许多草本植物一样属禾本科植物,牛、羊等许多牲畜喜欢啃食。应聘请专门的看护人员对试验林进行管护,禁止牛、羊等牲畜践踏竹林地,啃食竹叶、竹枝。发现病虫害时及时汇报、及时防治。

4 调查方法

4.1 造林成活率调查

式中:P——造林成活率;N1——成活株数;N2——设计株数,河岸边坡地中N1=205,N2=205;林地中N1=195,N2=205,其他调查内容还包括查看造林档案统计造林实际用苗量。调查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对比试验地造林调查

4.2 竹笋萌发率调查

造林后6 个月开始调查竹株竹笋萌发率。通过全面调查统计分析方式进行,分别对实验地内的所有竹株进行登记,填写外业成活率调查表,用萌发总数/调查总数得出该实验地的竹笋萌发率。调查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对比试验地竹笋萌发率调查

5 结果与分析

5.1 不同地类对麻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从表2 调查结果可知,造林后第3 个月,河岸边坡地的造林成活率达100%,林地的造林成活率为95%,且前者补植的株数为10 株,后者的补植株数达67 株,综合分析可知,河岸边坡地麻竹造林成活率明显优于一般林地。通过两块试验地的立地条件对比可知,与此相关的因素土壤厚度越高、土壤松紧度越松,土壤含水率越高的地块造林成活率越高,且长势明显优良。

5.2 不同地类对麻竹造林竹笋萌发率的影响

从表3 调查结果可知,造林后第6 个月,河岸边坡地的麻竹竹笋萌发率达100%,林地的麻竹竹笋萌发率为92.3%。综合分析可知,河岸边坡地麻竹竹笋萌发率明显优于一般林地。通过两块试验地的立地条件对比可知,与此相关的因素土壤厚度越高、土壤松紧度越松,土壤含水率越高的地块麻竹竹笋萌发率越高。

6 结语

(1)通过两块不同地类的麻竹种植对比试验,在河岸边坡地或者沿江沿水区域种植麻竹,成活率较高,投资较少,生长较快,竹笋萌发率较高,是种植麻竹的首选地类。在林地种植麻竹,成活率相较于沿江沿水区域成活率较低,但可通知人工措施或者选择更合适的季节造林可增加成活率,也能达到广西营造林验收标准的成活率。通知试验可知,试验的3 个因素对麻竹成活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含水率>土壤松紧度>土壤厚度,这为今后麻竹造林地类的选择提供可参考的栽培模式。

(2)通过对比试验可知,麻竹和其他竹类一样对水分较为敏感,土壤含水率越高或者浇水次数越多,生长越迅速,成活率更高。由于麻竹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造林后期投资少,收益期长,在一般的造林工程中,可作为首选的造林树种。反之,对于相对干旱的区域或者土壤厚度较低的地块,选择麻竹造林要做好前期的投资准备,如准备造林后的浇水工具,浇水器械,浇水人员等,预防造林失败。

猜你喜欢
竹笋林地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不同嫁接技术对樟子松嫩枝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Summer Is Coming
竹笋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竹笋
竹笋见到阳光啦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
不同扦插处理对爬地柏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