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在肌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5-10 13:27卢晓芬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2年7期
关键词:诊断效果应用价值

卢晓芬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在肌骨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断中使用超声技术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关节损伤患者,共计60例,均接受超声检查、MRI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对肌骨关节疾病的诊断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使用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于肌骨关节疾病的诊断率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超声技术具有更多优势。结论 超声应用在肌骨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较高,且相比于常规MRI技术,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诊断信息,并且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势,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肌骨关节疾病;超声技术;诊断效果;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7--01

肌肉、韧带、骨骼损伤是临床常见的损伤类型,多种因素均可造成此类损伤的发生,如运动因素、职业因素、意外创伤等。若患者发生损伤肌肉骨骼方面的损伤之后未能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但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让其承受更长时间的痛苦,还可能导致残疾[1]。为了更好地治疗肌骨关节疾病,首先需要进行检查,以便对病情做出明确诊断。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超声技术在肌骨关节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诊断以及治疗的60例关节受损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人数为33例,女性患者共计27例,年龄22-78岁,均值为(51.32±7.98)岁。对患者的关节受损部位进行统计,包括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肩关节、手及腕关节、小腿及足部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和MRI检查,针对患者的不同关节受损部位,指导适宜的检查体位:(1)小腿关节及足部受损:让患者采取仰卧或是俯卧位,对患肢的足底筋膜、跟腱、小腿腓骨长肌、腓骨短肌、三头肌、胫神经、关联韧带等进行扫描检查。(2)手及腕关节受损:将患肢放在检查床上,检查内容有手及腕部的相关肌腱、韧带、神经,如尺神经、拇指长伸肌腱、掌长肌腱等。(3)髋关节受损:检查时的体位为平卧、俯卧、侧卧,主要检查坐骨神经、股骨头、股骨颈、股直肌、积液情况等。(4)膝关节受损:采取俯卧位、仰卧屈膝,检查关节滑囊、半月板、股四头肌建等。(5)肘关节受损:检查肘前区时保持坐位,患肢放在检查床上,将小枕头垫在患者肘后部,检查骨皮质、关节软骨、正中神经、关节腔积液等;检查肘外侧区时伸开上肢,进行肱骨外上踝、屈肌总腱附着点、桡侧腕长伸肌等。(6)肩关节受损:检查时保持坐位,进行检查的内容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肱二头肌长头腱、肩胛下肌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肌骨关节疾病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将SPSS20.0软件作为处理各项数据的统计学工具,用(%)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实施数据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超声技术检查结果:本研究60例患者接受超声检查,其中有12例(20.00%)患者被诊断为膝关节滑膜炎,有7例(11.67%)患者被诊断为滑囊炎,有22例(36.67%)患者被诊断为腱鞘及滑膜囊肿,有11例(18.33%)患者被诊断为足底筋膜炎,有35例(58.33%)患者被诊断为肌腱及腱鞘炎,有18例(30.00%)患者被诊断为肌腱及韧带撕裂。

MRI技术检查结果:接受该项检查的患者60例,其中膝关节滑膜炎的检出人数为12例,占比为20.00%,滑囊炎检出人数为6例,检出率为10.00%,腱鞘及滑膜囊肿共检出21例,占比为35.00%,足底筋膜炎检出10例,占比为16.67%,肌腱及腱鞘炎的检出人数为33例,检出率为55.00%,肌腱及韧带撕裂患者共计17例,检出率为28.33%。

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結果实施比较,二者在各类肌骨关节疾病中的检出率比较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这两种诊断技术在肌骨关节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均较好。

3讨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医学诊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目前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且包括多种不同的技术类型,如超声、MRI、CT等,各种诊断技术各有优缺点,且在不同类型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具体应当选用哪种影像学检查技术,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也可以联合使用不同检查技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情况。

在肌骨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为超声和MRI。其中高频超声能够对关节受损部位的病变情况进行清晰显示,且使用起来非常灵活,并可以获得多切面影像,确保诊断的准确性[2]。彩色多普勒超声还可以对检查部位的血流情况进行观察了解,有助于诊断肿瘤疾病、炎症性疾病。与MRI技术相比较,超声技术对韧带、肌肉的细微结构的分辨力更高,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细致的信息[3]。研究结果表明,超声、MRI对肌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相近,但是超声由于操作更为简单,费用更为低廉,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在肌骨关节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可以用超声检查替代MRI检查,作为此类疾病诊断的首选方式,在保证诊断效果的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许光瑜,祝旭飞,管敏. 超声与MRI用于肌骨关节疾病诊断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学,2019,25(25):97-99.

[2]吴艳玲. 探讨超声在肌骨关节疾病诊断中应用效果[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2):200-201.

[3]尹波. 超声在肌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1):209-210.

猜你喜欢
诊断效果应用价值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肝脏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诊断性能评价
鼻咽癌的CT与MRI的诊断效果对比
子宫内膜活检病理诊断对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