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2022-05-10 20:28龙贵华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0期

龙贵华

摘要:目的:对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提升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治疗效果,以本院的7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上述不同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比较后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P<0.05)。结论:于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0--01

引言: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因此平均寿命也随之得到了一定的增长,这也导致老龄化社会的逐渐到来,老年人的身体素质随着其年龄的增加在逐渐下降,因此骨质疏松发病几率远超于年轻人,成为了当前骨科治疗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症后,比较容易出现脊柱压缩骨折等并发疾病,针对该疾病,临床通常采取手法复位保守治疗或药物止痛治疗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在治疗后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其他不同症状的并发症。因此针对该疾病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就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通过后,研究将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纳入到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分组后比较其一般资料,比较结果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相同的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且手术前均进行相关必要检查。在这一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药物镇痛治疗以及其他保守治疗方法,而观察组则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方式,详细治疗步骤如下:

在手术开始前,相关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提前消毒准备,在术中要保持全程无菌操作。医师需要先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在这一基础上为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护理人员首先引导患者行合理的手术体位,并在其胸部和骨盆位置放置衬垫,使腹部变成腰桥形状。这找到患者的受伤部位后,确定穿刺点,医师需要确保患者的骨折椎体上部或下部终板在正侧位X线片上呈现直线的状态,且重叠于侧位像上。在开始治疗前,医师观察患者骨折情况,选择经椎弓根(推荐)、经椎弓根外套或椎体侧方入路。利用透视,在椎弓根投影中心稍偏上,外侧约1cm皮肤做小切口,用可卸针座穿刺针经椎弓根进入塌陷的椎体,经确认后,卸下针座,将工作套管沿针芯置入,然后取出针芯,建立工作通道。

然后将椎体钻置入工作套管,在透视下观察,达到所需的深度后,取出椎体钻,将球囊送入塌陷的椎体内,经透视确认球囊应全部伸出工作套管,使用带表加压器,在透视下缓慢注入对比剂,使球囊扩张,将塌陷的椎体抬高并形成空腔,计读压力值和容量,吸出对比剂,使球囊回缩至真空后缓慢抽出。在透视下,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填充,水泥凝固后拔出工作套管,為患者进行包扎。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分别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为了提升研究的准确性,统计学处理是非常必要的步骤之一,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来进行数据处理,在进行分析处理后,会对计量和计数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分别是±标准差和n(%);其次对数据进行检验会采用t和X2进行。经对比后,组间差异较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视为(P<0.05)。

2 结果

2.1经比较后发现,观察组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分别为(33.26±3.16)分、(10.42±3.62)°、(1.59±0.24)分、(22.63±3.61)分,对照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分别为(23.58±3.61)分、(20.32±5.46)°、(4.89±0.56)分、(30.66±4.22)分,两组患者经比较后,其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压疮、下肢静脉血栓、肺炎、畸形愈合、伤口不愈合等情况的总发生几率为1例(2.56%),对照组患者的压疮、下肢静脉血栓、肺炎、畸形愈合、伤口不愈合等情况的总发生几率为6例(15.38%),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

3 讨论

在当前的骨科治疗中,骨质疏松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患者在患病后,通常会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受到破坏以及骨折风险显著提升的特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而随着老年群体年龄的增加,其身体素质也在不断下降,这就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不断增加,因此该疾病也被称为“老年性骨质疏松”[2]。患者一旦患有骨质疏松,会导致其脊柱非常容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出现骨折,患者在出现骨折现象后,其背部会呈现急性疼痛的现象,甚至会出现畸形的情况,严重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导致患者死亡率直线上升,再加上老年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这也导致临床治疗难度大大增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近年来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不仅效果明显,还可以将患者的疼痛感显著降低,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价值。在本次研究中,对比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经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且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焦龙兵.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配合垫枕练功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2]孙智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