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按摩联合乳管灌洗在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2-05-10 02:24张星萍韦丽娟邱彩娟赵霞陈慧文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0期

张星萍 韦丽娟 邱彩娟 赵霞 陈慧文

关键词:乳管灌洗;手法按摩;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低频脉冲电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0--01

急性乳腺炎是一种急性化脓性感染类疾病。致病菌大部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为链球菌[1]。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局部发热、红肿及乳房部出现肿胀和疼痛。该病好发于产后哺乳期孕妇,其中初产妇占据比例最高[2]。哺乳期急性乳腺炎发病原因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细菌侵入和乳汁淤积,此类患者起病时常具有全身性中毒症状,例如寒战、高冷等,体温甚至可至40℃,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临床上把消除感染、排空乳汁作为救治乳腺炎患者的治疗原则,其中疏通乳管、避免乳汁淤积是治疗乳腺炎的关键。我院选取2020年10月一2021年11月150例确诊门诊或入院的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对手法按摩+乳管灌洗應用于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20年10月一2021年11月150例确诊门诊或入院的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及研究组,每组均50例。对照A组采取单纯手法按摩治疗,对照B组使用低频脉充电+手法按摩治疗,研究组采用乳管灌洗+手法按摩治疗。其中对照A组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5.23±0.22)岁;对照B组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5.25±0.25)岁;研究组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5.24±0.28)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3]:(1)经过血常规、彩超等检查确诊为急性乳腺炎;(2)患者和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3)年龄不低于18岁且为哺乳期首次发病。

排除标准:(1)乳房存在良性或恶性肿块者;(2)乳房包块溃烂且周围存在且血肿者;(3)乳房周边存在皮肤病者;(4)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2方法

手法按摩:嘱患者取平躺姿势,使乳房部位充分暴露,操作护士使用按摩油由外向内对患者乳房进行按摩,按摩过程中仔细感知乳房肿块情况。按摩后取云门、膻中、曲泽、极泉等穴位进行按揉。每个穴位按揉5-8次,少泽穴需按揉20次左右。接着选取食指和右手拇指开始挤奶,对射乳实施刺激反射;然后一手清托乳房底部,另一手三指指腹部对肿块初进行重按揉,缓慢沿乳头方向推揉,接着用大拇指顺着乳管进行挤压,按顺序疏通各根导管,待乳房松软后按压乳房乳根、天池、步廊、食窦等相关穴位。一天1次,一个疗程共3天。

低频脉冲电疗法:在疏通患者乳腺前给予其低频脉冲电疗法,将电极片放置其乳房部,使用胸带进行固定,保证电极片紧贴于乳房,合理调节脉冲强度极频率,询问患者感受,适当调整仪器强度。一天3次,一个疗程共3天。

乳管灌洗治疗:提前对患者肿块所在象限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可支配的乳管并寻找其开口,对乳房进行严格消毒,采用泪道冲洗针缓慢且轻度地滑入乳孔。若滑入成功,会有乳汁溢出,即可拔除针头;若无乳汁溢出,则可能絮状物及乳块堵塞程度较深,这时注射1ml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最后用大拇指顺乳管挤压,从而排出分泌物、冲洗液。

1.3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肿块消失时间、通乳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及生活总质量。

疗效评价标准如下。显效:临床症状及肿块完全消失,体温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肿块基本消失,体温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相比治疗前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HungryPanda,NHP)对三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睡眠、精力、疼痛、社会活动、躯体活动,得分越高者说明其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х2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肿块消失时间、通乳时间生活质量总分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肿块消失时间、通乳时间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其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乳腺炎局部症状表现多以压痛、疼痛为主,一般病灶较浅[4]。起病初期患侧乳房会明显增大且伴有局限性肿块,一旦没有及时进行救治,患者皮肤会出现发红和水肿,皮肤温度会进一步升高,可产生搏动性疼痛。病程若进入急性化脓性性乳腺炎阶段,可并发脓毒血症或菌血症,这时患者往往表现为面色潮红、持续高热,可能会出现转移性脓肿。处于脓肿形成期时,脓肿可向内外破裂,形成乳腺瘘管和皮肤破口,若长期不愈合会导致乳瘘等。由上述可知,急性乳腺炎对哺乳期妇女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影响,需要临床上给予有效治疗,促进其病情的恢复。急性乳腺炎患者最重要的临床症状是乳腺疼痛,而引起乳腺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乳汁淤积,所以帮助患者排空乳汁是救治乳腺炎的首要前提。

临床上常采取低频脉充电、手法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低频脉充电疗法具有低频、低压的特点,对运动及感觉神经既有较强的刺激,有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乳汁更加顺利的排出。但是在实施低频脉充电疗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危险性,如治疗中若电流过强,会导致局部皮肤的烧伤[5]。手法按摩中医学上又称之为推拿疗法,是中醫主要外治方法之一。通过对乳房的局部及周围穴位的按摩,可有效调畅气机,若配合按摩全身有关经穴能达到祛邪解毒、活血祛瘀的功效。但疗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并不适用于危重疾病患者。本文研究结果中发现,将手法按摩、乳管灌洗二者并用于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比单纯使用手法按摩、低频脉充电疗效更加显著。这是由于:乳管灌洗可针对堵塞的导管进行疏通,很好的缓解乳汁淤积,减轻疼痛,不仅能在较大程度上较少患者消肿和通乳时间,还能增强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乳管灌洗+手法按摩治疗早期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疗效较佳,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少虹,唐淑红,张燕萍,等.穴位按摩联合乳腺管贴壁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10):25-28.

[2]林少虹,唐淑红,张燕萍,张伟彬.穴位按摩联合乳腺管贴壁法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9,18(10):25-26.

[3]周玲,李静,潘奇霞.手法按摩配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9,25(10):160-161.

[4]曾丽丽.鹿角粉辅助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1):294-296.

[5]张学营,刘丽.乳管镜灌洗治疗在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6):155-156.

基金项目: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2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