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

2022-05-10 05:24祁婕
科学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中职学生课程思政

摘要:在勇敢追求美好梦想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追求完美的精神也叫职业精神。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价值观。这些都是职业精神价值观内涵的重要实践体现。同样,这也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参考的标杆,这会对促进中职学生整体职业素质的发展、职业规划的实现以及思想层次的提高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在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的日常管理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思政课教学活动中的深度思考,融入职业精神,给予学生正确的思维引导,了解当代职业精神深层次的实質性特征和现实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弘扬当代职业精神,激励师生精益求精、改革创新。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学生;职业精神

引言:在这个新经济时代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管理对人才素质结构的综合要求具有一定的多元化管理特征。在保证高素质人才具有丰富的岗位实践操作技术经验和扎实的专业政治理论素养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就我国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整体素养要求而言,绝大多数的职业学生普遍存在着“好高骛远”的状况,他们并不能始终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缺乏职业精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中职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能力的培养,积极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教育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促进我国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一、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意义

1.1时代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无疑意味着要进一步强化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如崇尚劳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奋敬业、追求卓越、敢于实践、求真创新等。以促进中国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实现当代中国职业精神培育的更高融合。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精神的要求和自身潜能的开发,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让职业素养走进校园,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的职业教育要求高校始终着眼于服务于当代职业教育日益丰富的内涵建设

1.2“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要求

以德育质量为优先,以学校教育发展为基础,是“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目标。中职学校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积极培养,帮助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使广大学生逐步成为能够追求自我幸福的职业人。强化学科在中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培养引导学生终身职业学习能力的教育理念,加强中职学生基本思想道德教育和现代职业精神的系统培养,是中职学生成人的基础。中职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具体内容。可以认为,职业培训可以丰富学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引导和促进中职学生树立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加强学生基本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培育学生自律自主能力,增强自信心

中职生往往是因为文化课成绩比较低,所以考虑进了一所中职学校深造发展。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职业前景相当渺茫,也有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前程一片光明。中职思政课程首先要从中职生职业思想和生活的基本方面说起,说说我国当前教育部门对现代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中的技术技能工作如何在国家未来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改革的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地位,帮助中职学生重新获得他们未来学习和成功的勇气,鼓励那些中职学生积极地摆脱一些不良行为以及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三、整合大德育教学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思想教育课的理论教学,要始终着眼于党在贯穿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位一体的课程改革中。在进一步挖掘、整合校内外社会主体的各种重要思想资源,在实践中培养现代社会企业家精神、人文精神等教育理念等思想系列课程教育渗透活动的教学中,在拓展和延伸中职学校思政课各实践环节教育活动和科技活动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发挥桥梁作用。从而逐步实现自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钻研教材,实践实际应用和技术技能,培养他们追求打造职业精神企业品牌这一终极目标的目标取向,准确科学地定位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通过坚持在制造和企业生产出优秀的产品,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未来的工作生活。

四、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和指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核心目的是以德育人,以加强思想传统教育训练为核心手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健康的三观。三观的正确培养,将对学生一生的工作、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培养教学目的价值观与职业精神的完美契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全的未来职业行为观。教育自己的学生要站得直,坐得正,不做违背社会公德、风俗习惯和社会法律规范的错事,明确自己行为的基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五、完善中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体系

完善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体系是推进中职职业教育的有力保障。中职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职业精神培养目标,确定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要求和具体内容,有具体的指标和细则,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不是夸夸其谈。要有课内和课外的培养目标(体系)和管理机制,开发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资源,构建多层次的管理运行模式,建立人文数据库,实施多方位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考核与反馈的紧密结合。评价方式改变传统模式,采用课内和课外评价方式,如老师和学生、家长和企业,了解学生之间的问题,取长补短,达到良好的效果。

六、细化职业素养的评价方法

评价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应努力建立学生专业发展的评价激励和保障措施,采用过程性评价,明确目的是鼓励学生,而不是评价学生。改变考核方式可以作为必修课,结合学生德育教育,通过笔试和面试。必要时也可邀请专家、校领导、老师组成评估小组。建立相应的情境模型,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反应速度、举止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考察,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老师可以把学生的职业精神和班级奖励结合起来。比如优秀的学生会得到奖励,不达标的会补考,补考不合格的不颁发毕业证书等等。

结束语

经济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企业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企业,都非常需要大量专业的、高技能的人才,各种企业的职业学校肩负的社会负担也很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最根本、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仍然是全民素质,所以未来社会经济必然对各类人才素质的提高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注重提高广大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为国家企业社会提供实用人才,努力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史佳宁.新时代中职生职业精神素养培育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2(03):41-45.

[2]李玉杰.中职思政课新课标下的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初探[J].学周刊,2022(01):14-15.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1.006.

作者简介:祁婕,女,江苏南京,1985.10,本科,助理讲师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中职学生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