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细胞学知识讲解(部分文件)

2022-05-10 05:24刘高峰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0期
关键词:病理诊断病理学

关键词:  病理细胞学  病理诊断 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R71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0--03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多为多核细胞,其核的形态一般彼此镶嵌排列,可以自然排列如铺路石,也可以挤压平铺;但互不叠压、覆盖。其核表面多光滑,高倍镜下易清楚见到苍白核;核表现为明亮,染色质细腻,核整体呈半透明玻璃感。细胞核中的包涵体清晰可见,此特点是判读疱疹病毒感染的一个诊断因素。(备注:在模式制片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核呈二维排列,但是沉降式细胞制片其核的排列呈三维结构。巴氏染色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其胞核染色可以嗜酸也可以噬碱。)

图A 有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可以看到包涵体,如图A中所示,符合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各形态特点。此外,细胞核中的包涵体清晰可见,此特点是判读疱疹病毒感染的一个诊断因素。在此用于片感的培养,注意观察该类细胞与鳞状细胞之间的形态鉴别。因为聚光灯下集万千宠爱,放之四海则平淡入流。低倍镜下不易鉴别,而且还容易误诊。所以需要谨慎判读。

2 鳞状细胞恶性病变

2.1 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

ASC-US :病变范围涉及到整个鳞状细胞层次。少量的基底、基底旁层病变细胞,不全挖空的中、表层细胞,角化的化生型细胞,病变的修复细胞。都可以定义为ASC-US。中、表层病变细胞,其胞核面积是中层细胞核的2.5-3倍,核膜稍不规则,可见核膜凹陷。[1]核稍深染,染色质稍粗糙、深染,核仁不易看到。偶尔可见双核及多核。

图A中见散在底层病变细胞、左下角另见一化生型病变细胞,其胞核面积大于中层细胞核面积的1.5倍,核膜明显不光滑,核膜凹陷。核中度深染,染色质粗大颗粒。图左上异常细胞,其胞核面积是中层细胞核的1.5倍左右,核膜不光滑,核沟清晰可见;核明显深染,染色质稍粗糙。病变细胞数量少,故判读为ASC-US 。须知:化生、修复来源的细胞病变时,要降级判读,确诊级别须以鳞状细胞的病变程度进行评级。(有一种无奈叫嫡生和庶出。)

2.2 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2.2.1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病变于中、表层细胞,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表现:HPV感染、湿疣引起的挖空样改变。

挖空样细胞特点:核周胞浆挖空样大空晕表现,空晕与底片背景颜色相近;空晕边缘不规则;胞浆被空晕挤压于边缘,宽窄不均;细胞核一般表现为角化固缩、双核及多核、或者具备3倍以上中层细胞核面积的大小。可伴随核膜和染色质的异常改变,也可以以一般形态存在。

2.2.2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另一种表现: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核异型性改变。

器质性病变表现:异型性以核的表现为主,核大小为中层细胞核面积的3倍以上;可伴随核膜的不规则,伴随核膜凹陷或核沟;核染色异常,轻度深染或过度深染,呈颗粒状;不易见核仁。

图B见两个病变细胞,病变细胞趋于中、表层。黄箭头所指细胞,胞浆挖空不全,似磨玻璃状,细胞核非典型增生,染色一般,核膜光滑,但核面积低于正常中层细胞核面积的2.5倍,属于非典型挖空,考虑HPV感染所致,在此判读为ASC-US;紫色箭头所指细胞,胞浆挖空相对彻底,核周胞浆挖空样大空晕表现;空晕边缘不规则;胞浆被空晕挤压于边缘,宽窄不均;核深染,固缩,且为双核。考虑HPV感染所致,在此判读为LSIL。

此图用于HPV感染判读ASC-US、LSIL时的形态鉴别。

2.2.3影响因素鉴别

胞浆折叠形成的空晕,受低水平雌激素影响所致,病理诊断过程中需要与HPV感染引起的挖空相鉴别。

糖原分解后细胞,胞浆呈类挖空样表现,但空晕边缘稍光滑,胞浆被空晕挤压于边缘,厚薄较均匀。核为正常中层细胞核特点,无异型性改变。需与HPV感染引起的细胞相鉴别。

2.3非典型鱗状细胞,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

ASC-H:病变细胞为基底、基底旁层的细胞,化生型细胞。病变细胞核面积是中层细胞核的1.5-2.5倍,核膜不规则可见核沟,核膜凹陷。核深染,染色质粗糙,呈颗粒状,核仁不易见,核浆比稍高,但不明显。

基底层细胞,核浆比大于3.5:1以上,细胞异型性特点满足HSIL诊断。基地旁层细胞,核浆比大于1.5:1,细胞异型性特点也符合HSIL判读标准。但由于此类细胞数量少,需判降级判读为ASC-H。

角化的ASC-H

底层病变细胞,其中伴随角化不全,如果其核面积大于中层细胞核的2.5倍,伴随高核浆比,核膜明显凹陷,不光滑,核沟清晰可见。核嗜酸深染,染色质粗糙,呈颗粒状等高级别病变细胞的特点。而诊断细胞数量又不足时,可降级判读为ASC-H。

细胞片中存在大量角化的底层细胞时,需要谨慎读片。如果出现核的异型性,则预示恶性病变。需要医师多加注意。同萎缩导致的底层角化细胞相鉴别以后,再做判读。

2.4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HSIL细胞特点:病变于基底、基底旁层细胞。胞浆形态无特征性改变。可以单个散在,也可以基底层细胞形态聚集成团存在。

判断方法1,基底、基底旁层细胞核大小为中层细胞核面积的2.5倍以上。

判断方法2,基底、基底旁层细胞核面积是中层细胞核的1.5-2.5倍;核浆比:基底细胞核浆比为3.5:1以上,基底旁层细胞核浆比为1.5:1以上。核膜明显不光滑并见明显凹陷,表面可见核沟;核过度深染,染色质粗大颗粒;偶可见大的核仁。

上述两种情况任一条件满足即可诊断。

HSIL细胞团的诊断以核的异型性表现为主,附加整体细胞团的排列紊乱,单个底层细胞高核浆比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再加以判读。

图A见1个基底旁层病变细胞,其核面积大于中层细胞核的2.5倍,核浆比大于基底旁层核浆比参数(1.5:1)。核膜明显不光滑,可见明显凹陷,核沟清晰可见,核重度深染,染色质粗糙,呈粗颗粒状。该片判读为HSIL。

2.5鳞状细胞癌(SCC)

2.5.1.1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角化型鳞癌多伴随中、表层细胞的病变,其胞浆丰富,形态大而畸形。蝌蚪型、纤维型病变细胞比较多见。此类细胞胞浆可角化,也可嗜碱深染;癌变的中、表层细胞,胞浆着色不均匀,以核为中心,由内向外颜色逐渐变浅,可见明显的颜色梯度变化。在肿瘤细胞片中,经常看到肿瘤素质的存在。如果无肿瘤素质,需谨慎判读鳞癌。

核主要表現形式:

巨大核:

a,多见于中、表层细胞内,核面积可以是中层细胞核的3倍以上,甚至在5倍左右之大;

b,核的面积明显增大,核染色质巴氏染色并不深,同中层细胞核染色,但形态上,核膜极不规则,可呈现出伪足状、风岩状、梭形、类椭圆形等;核仁一般不易见。

c,核的染色质大小比较和谐一致,分布相对均匀。

固缩核:

多见于基底、基底旁层及化生细胞内,面积多为中层细胞核的2.5倍以上,无论病变细胞在基底、基底旁层或是化生方面的细胞,还是病变在中、表层,其固缩的核面积都超过中层细胞核的2.5倍。

2.5.1.2鳞状细胞癌(SCC)特殊情况

特殊情况如:杆状核、胡萝卜形核多见于较成熟的化生型细胞,蝌蚪状、梭形、橄榄球状胞浆形态的细胞中,也有存在,且胞浆多伴随角化。癌变细胞内有时可见双核、三核、甚至数量达5个以上。多核多出现在中、表层细胞内。

图A中间见一胞浆宽大畸形的表层细胞,内含双核;两个核面积均大于中层细胞核的3倍,满足诊断参数。该细胞明显失去成熟表层细胞的正常形态,胞浆淡染,以核为中心,由内向外,胞浆颜色逐渐变淡,呈梯度变化;其形态的不规则考虑细胞发生恶变所致。核重度深染,核膜极不规则,呈伪足状,明显不光滑,核沟清晰可见,染色质粗糙,呈颗粒状。该片诊断是SCC,可以很好地解释此类形态变化的原因。

2.5.2鳞状细胞癌(SCC)非角化型鳞癌

胞浆特点:非角化型鳞癌多病变在基底、基底旁层细胞,多以HSIL细胞形态表现,并伴随肿瘤素质背景。

胞核特点:主要表现为核面积为中层细胞核的2.5倍以上,重度深染,染色质粗大颗粒;核膜明显不光滑并见核膜凹陷,核表面可见明显核沟;核浆比为3.5:1以上,可见大的核仁。

核的形态则多为杆状、卵圆状、椭圆状,染色质深染,有时黑如煤炭,但易见核仁。

非角化型鳞癌的判读标准与底层病变细胞判读HSIL的标准相近,没有肿瘤坏死背景、大核仁等因素作为辅助依据,不易鉴别,一般判读为HSIL即可,临床阅片过程中非必要、不典型不建议报SCC。

图B中细胞团属于修复型病变细胞,仍保留着细胞排列的极性,核的异型性明显,核重度深染,固缩,且明显增大拉长,呈杆状;染色质粗糙,呈颗粒状。考虑HSIL诊断,不足SCC。细胞团右下2个细胞为SCC细胞,其胞浆的异常形态,核的异型性可以与HSIL细胞进行相互鉴别。

3,诊断术语的板书

(NILM)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

(NILM)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考虑细菌性阴道炎。

(NILM)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形态符合念珠菌。

(NILM)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形态符合念珠菌孢子。

(NILM)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考虑滴虫感染性阴道炎。

(NILM)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考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NILM)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考虑放线菌感染。

(ASC-US)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意义不能明确。

(ASC-H)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SCC)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SCC)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

(AGC-NOS)非典型腺细胞,意义不能明确。

(AGC-FN)非典型腺细胞,倾向肿瘤。

(AIS) 非典型腺细胞倾向瘤变。

(ADC)颈管原位腺癌。

炎症治疗:药物治疗3-6个月后复查,或一年后筛查。

微生物感染 :建议药物治疗,3-6个月后复查。

ASC-US:建议3-6个月后复查,或HPV进一步检查。

ASC-H:建议临床进一步活检。

LSIL:建议HPV进一步检查或临床进一步活检。

HSIL:建议临床进一步活检。

质量控制:

满意标准:

1.片子细胞数量:≥5000个

2.镜下查见颈管细胞、化生细胞

3.可存在少量出血坏死背景杂质

4.炎症细胞<80%的背景面积

5.存在可确诊异常细胞的片子

读者通过学习本文件,提高自身的诊断能力及自身的诊疗水平,并为祖国的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您可以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创作风格,您同样可以以愉快、轻松的方式开展病理诊断工作。希望本文件使您的诊断能力如虎添翼,帮您更好地服务于医疗事业,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最终实现个人理想,体现个人价值。

参考文献:

[1]《细胞病理诊断图谱及实验室技术》.曹跃华、杨敏、陈隆文、杨斌.2012-08-02.《细胞病理学诊断图谱及实验室技术(第二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496页.

作者简介:刘高峰,1991-11,男,汉,河南商丘人,大专,病理细胞诊断医师,研究方向:病理组织诊断。

猜你喜欢
病理诊断病理学
胃黄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卵巢肿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探讨
影响乳腺癌术中冰冻诊断准确性的病理与临床因素研究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360例炎症性肠病及缺血性肠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析
“临床促教学”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导致肝损害组织病理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