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在医疗机构的实践应用*

2022-05-10 07:46吴红星陈露居益君
现代医院管理 2022年2期
关键词:病历医疗机构用药

吴红星,陈露,居益君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省扬州市225001)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逐渐形成有效的数据通道,实现平台端医疗健康大数据的高效汇聚积累[1]。然而这些医疗健康大数据中的信息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2],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需求尚未充分展现,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3]。而医疗健康大数据在医疗机构的挖掘利用更是寥寥无几。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47号文件要求,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鼓励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强应用支撑和运维技术保障,打通数据资源共享通道[4]。2018版《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试行)》要求,能够共享本医疗机构外的病人医疗信息,进行诊疗联动[5]。为贯彻落实以上文件政策要求,加快医院电子病历建设步伐,提高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提升医疗质量管控能力,2020年初医院启动基于区域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探索工作。

1 总体建设思路

医院建设医疗健康大数据采集平台,按需采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疗健康大数据存储至本院,整合院内临床数据中心数据和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形成院内的综合医疗健康数据库。利用综合医疗健康数据库360视图全面展示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就诊信息,同时拓展院内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系统,如合理用药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病历质控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新冠肺炎预警系统等联合区域平台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利用,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管控能力,杜绝安全隐患,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系统总体架构如图1。

图1 总体架构

2 数据采集平台建设

2.1 数据采集范围及采集方法

数据采集范围主要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疗电子病历相关数据,包括患者诊疗、用药、检查、检验、住院病历、输血、手术等结构化数据。数据采集平台数据采集模式如图2,具体采集方法为患者实名预约挂号缴费后,在就诊前一天自动进入数据采集平台采集队列,当日挂号患者实时进入采集队列,自动采集平台按进入当前队列的先后顺序,根据患者身份证号码、医疗机构代码等,采取多任务同时发送请求的方式,获得平台返回的各类数据。患者就诊信息、西药、中草药、检查大项、检查明细、检验大项、检验明细、入院记录、病程记录、输血记录、手术记录、出院记录等不同表单,独立自动任务,实现数据高效集中抽取。由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库中存在本院上传的数据,为避免冗余,接口自动过滤了本院数据。

图2 区域医疗健康数据采集平台数据采集模式

2.2 数据抽取时限规则

建设初期考虑到政府资源中心响应请求的能力有限,我院采取不同数据抽取的时限不同,基于药品、检查、检验、病历的时效性及医嘱、处方合理性审查综合因素考虑,用药、检查检验首次抽取患者14 d内在其他医疗机构的用药记录,用于医嘱、处方合理性审查;住院病历首次抽取半年内患者在其他医疗机构就诊的数据,用于病历质控、CDSS预警。患者再次就诊则从该患者已获取数据的最后时间点开始获取增量数据,确保数据的连续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测试,确保政府部门的服务器能够承受医院请求任务的情况下,2021年初,医院调整数据抽取策略,首次就诊患者抽取全部医疗相关诊疗数据,形成完整的患者档案数据库。

2.3 数据整合

市区域健康平台采用与省监管平台一致的数据集、数据标准字典和值域,各医疗机构经标准化转换后上传。我院数据中心将院内数据标准化转换后形成了院内标准数据库,一方面上传省监管平台、市平台,另一方面供院内360视图展示,合理用药、CDSS临床决策支持、病历质控、药品不良反应智能监测、新冠肺炎预警平台等医疗质量监管平台应用。我院已全面推行实名制挂号,目前非儿童实名挂号比例达98%。区域健康档案平台的数据抽取后,通过身份证号码作为主索引进行关联,将院内与院外数据整合,形成完整的院内综合医疗健康数据库供上述系统综合利用。

3 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

3.1 360全息视图全生命周期展示

医院360全息视图对接综合医疗健康数据库,医嘱、病历、手术、治疗、诊断等各个展示模块均增加外院诊疗数据及标识,并链接居民健康档案数据。经过患者授权后,可在门急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各医技科室系统等系统实时查询患者院内外诊疗信息及慢病、健康体检等信息,实现患者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展示,为临床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提供信息支撑。

3.2 合理用药系统联合审方

合理用药系统的数据来源除利用本院诊疗数据外,重点整合利用综合医疗健康数据库中外院药品、检验结果、疾病诊断、过敏史等数据。对综合医疗健康数据库中的药品目录按国标进行映射转换后与院内药品进行联合审方。合理用药系统与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发药系统高度集成,实现实时的用药核查与管控。通过应用融合后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合理用药监控和拦截范围扩大,如结合院外诊疗信息进行重复用药、相互作用、用法用量、适应症、禁忌症、过敏等情况进行监测、提醒和拦截,进一步提升医药服务质量,降低医疗差错。

3.3 CDSS全流程辅助诊疗

CDSS通过标准临床知识体系、临床路径指南、说明书等以及通用逻辑规则,结合综合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临床应用中为医务人员提供全面智能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了疾病、检查、检验、手术、治疗、病历、新冠预警等七大知识库模块,知识库统一管理。CDSS规则统一分发,通过与医嘱、EMR、LIS、PACS、手麻、重症、治疗、新冠肺炎预警等业务系统高度集成,实现在临床诊疗过程,如:开立医嘱、查阅报告、开立诊断、手术治疗、病历书写、危急值智能提醒等关键环节的智能审核、监控以及治疗推荐。CDSS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智能化诊疗风险监测,帮助医院杜绝诊疗风险,提升医疗质量,提高诊疗水平。

3.4 药品不良反应智能监测系统主动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结合综合健康医疗大数据,对患者用药情况、检验结果、电子病历数据中的敏感数据进行训练识别,准确定位疑似药品不良反应。同时该系统与门诊医生站、住院医生站、住院护士站集成,将主动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从而有效降低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 应用成效

数据抽取平台搭建后,截至2021年3月,共采集1.5万患者3.5万次就诊记录,初步形成了院内区域健康档案大数据库。以2021年3月为例,医院门诊就诊152 924人次,出院17 352人,抽取西药明细99 949条、中药明细41 685条、入院记录1 241条、病程记录7 178条、出院记录1 192条、检验明细23 067条、检查2 039条、手术记录68条、输血记录31条。

目前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主要用于医疗质量与安全预警和拦截,2021年3月合理用药系统共预警758次,拦截87次,CDSS预警1 275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预警15次,其中重复用药、重复检查预警占较大比例,由此可见外院数据对降低医药费用、医院医疗质量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 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5.1 隐私保护问题

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包含患者的一些敏感性信息,这些信息的泄露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6]。当前国内外针对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布的隐私保护技术的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7]。加快面向医疗健康大数据的隐私保护技术研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从数据采集范围、保密措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方面更好地保护患者隐私。

5.2 数据实时性与质量不够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上的数据实际上会有延时,如医疗机构设置每天夜间上传前一天的数据,住院的数据在办理出院并归档后才上传。这导致上级医院采集数据时无法获取到外院就诊的最新信息,数据的完整性不够。一些信息化较弱的医疗机构,上传的数据质量差,如不允许为空的字段采取替代字符等方法上传、编码转换存在问题等。医疗机构及时上传数据,提高病案归档效率,区域健康平台加大数据监管力度,才能切实提高院外数据利用率。

6 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展望

目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主要包括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8],这些海量的数据有待医疗机构进一步挖掘并加以利用。医疗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拓展应用:(1)推动区域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处方互认,降低患者医疗费用;(2)全面整合区域医疗三大数据库数据,对比应用区域医疗质量指标,持续监测与管理本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与质量水平,不断进行改进[5];(3)充分发挥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价值,提升医院科研水平;(4)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进行分析,为居民提供个体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远程诊断和治疗[9]。

猜你喜欢
病历医疗机构用药
湖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审与分析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在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适应发展需求
基于分级诊疗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探究
“病例”和“病历”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数字化病历档案管理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