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任(校长)王成:打好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高素质农民队伍的主动仗

2022-05-12 04:15王成
陕西画报 2022年3期

人才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2012年,陕西率先在全国吹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号角。截至2021年,全省共培育高素质农民213880人,认定持证127326人,高级3804人、中级14256人。其中,86%为家庭农场主,76%为合作社负责人,73%为农业企业负责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覆盖全产业链,示范带动强,已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

△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任(校长)王成

△在农高会上,农科信息成致富好帮手 杨艺园 摄

◁科技人员在农田里为农民开展农药使用安全培训 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供图

▷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班的学习,学员学习了畜牧养殖的实用技术,增强了依靠畜牧养殖增收致富的信心 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供图

◁乡村振兴班在蔬菜大棚进行现场教学 陕西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供图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是人才”重要论述,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乡村人才培育规划部署,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把握农民实际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加快高素质农民培养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全省1所省级校、12所市级校,95所县级校,承担了培训总任务的80%以上,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主力军。严格按照中央农广校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紧贴“3+x”特色产业发展,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优化培育方案,规范培育流程,科学设置课程,创新开展培训。建立了完整的对象遴选、教育培训、政策扶持、帮扶指导等工作制度,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以优势农产品为单元和全产业链示范培育,并从培育任务、培育方案、培育实施、跟踪服务、实际效果五个方面对培育环节质量和育后实践转化效果进行评价,达到了“全面系统,科学合理,质量引领,规范育人”的培训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高素质农民创业创新和实训需要。

立足陕西南北地域狭长,气候、土壤、产业差异实际,坚持从乡村振兴大局谋划思路,以产业发展要求组织培育,认真研究破解工作中遇到的九大难题:打通线上线下培育关节,有效克服农时季节学习矛盾;区分层次设置培训课程,有效解决学习生产割裂矛盾;发挥教授专家各自优势,有效解决理论实践脱节矛盾;持续激发教学相长活力,有效解决怠教与懒学的矛盾;加大争取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解决想发展能发展矛盾;指导成立农民协会组织,解决群体发展个体经营矛盾;充分展示农广校体系力量,有效解决培训机构主次矛盾;认真组织质量效果评价,解决培训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积极主动做好宣传工作,解决好育新人和展形象矛盾。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两藏”战略,响应“两保”号召,组织全省农广校体系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小麦条锈病防治》《生猪春季养殖管理》《玉米高密度种植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等专题培训,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6389期,其中线上3084期、线下7524期,共计培训农民 345.54万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62.44万份,助农帮农支农取得实效。

2021年,全省集体经济分红8.4亿元,受益成员123.7万人。纳入家庭名录系统家庭农场9.6万家,2003家拥有注册商标,年销售额10万元以上的农场6.1万家,占总数的63.5%。全省农民合作社发展到6.33万家,入社农户191.99万户,基本实现行政村、主导产业全覆盖。我省有龙头企业2339家,2020年度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59.33亿元,净利润95.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