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5-13 21:21于鹏孟长新郭戈李挺瞿洪东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安全疗效老年人

于鹏 孟长新 郭戈 李挺 瞿洪东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本次试验对象,按照奇偶数进行平均分组,20个奇数为对照组,20个偶数为研究组,前者给予传统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或动脉切开取栓及粥样硬化斑块剥脱术,后者给予腔内血管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率,更加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血管成形术;疗效;安全

【中图分类号】  R543.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2--0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 ASO)属于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是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1]。尽管血管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一定效果,但是绝大部分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差,出现许多并发症,不利于血管重建的顺利进行。当前,由于医疗技术得到巨大进步,腔内介入治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为此,本文选取部分符合要求的ASO患者,为其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具体过程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0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40例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本次试验对象,按照奇偶数进行平均分组,20个奇数为对照组,20个偶数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有12例、8例,最低年龄为65岁,最高年龄为82岁,中间值为(73.56±1.34)岁,Ⅱb级分期、Ⅲ级分期、Ⅳ级分期分别有10例、6例、4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有11例、9例,最低年龄为64岁,最高年龄为81岁,中间值为(72.56±1.31)岁;Ⅱb级分期、Ⅲ级分期、Ⅳ级分期分别有12例、6例、2例。以上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签署研究同意书,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均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我院相关科室批准并同意了本次试验。

纳入标准: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相关诊断患者 [2];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临床表现为间 歇性跛行、静息痛或组织溃疡等患者;

排除标准:配合度低的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患者;存在造影剂过敏患者;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或动脉切开取栓及粥样硬化斑块剥脱术,分析患者影像学结果,对闭塞动脉血管进行定位,进行常规抗凝处理,通过人工血管进行动脉旁路移植,动脉切开取栓及粥样硬化斑块剥脱,对其病灶位置进行传统再通手术,然后造影观察,顺利完成移植或再通后,注意血管的通畅性。

为研究组患者进行腔内血管成形术,造影观察患者血管情况,评估患者具体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手术方式。局部麻醉患者病灶位置,穿刺股动脉放置5F动脉鞘,采用导丝,在患者病变血管真腔中放置导管,评估患者病情,将相符合的直径、长度球囊置入,慢慢充盈球囊至10 cm左右,根据患者病情,为其设定压力,控制在3分钟左右,一直在患者的狭窄范围最大为30%[3]。特别注意,要全面了解患者血管重建实际情况,避免出现血栓、限制性夹层等情况。手术结束后,对穿刺位动脉进行缝合,压迫止血。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例如血肿、出血、心 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發症情况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由于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造成的下肢缺血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临床上,主要采用传统旁路移植或动脉切开取栓及粥样硬化斑块剥脱术治疗,虽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然而该方式对患者创伤大,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另外,该方式难度较大,一些患者无法耐受手术,其应用范围较窄。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应用腔内血管成形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是一种介入手术,安全性更高。另外,腔内血管成形术可以治疗部分病灶远端流出道欠佳、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应用范围更广,就算介入手术未成功,对患者再次进行手术无影响[4]。本文结果证实,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腔内血管成形术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良好效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情况,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宋涛, 孙勇, 聂中林,等. 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对比[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1, 36(5):5.

[2]马洺远, 林纲毅, 刘文亚,等. 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20, 10(15):2.

[3]申嘉陵, 张铖, 刘润禹,等.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 7(7):6.

[4]聂鸿平, 黄红义. 经皮腔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分析[J]. 上海医药, 2021, 42(6):3.

作者简介:于鹏,汉族,本科,吉林长春人,心胸血管外科,研究方向:心脏、血管及胸部疾病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安全疗效老年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老年人的“甲亢”